专栏名称: 考新闻
风骚和风骨并存的新闻传播考研资讯平台。从《择校攻略》到《消息训练营》、从《热点解析》到《业界前沿》,让你永别吃土少年的懵逼形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省商务厅  ·  外贸促进信息 | 第二十期《重点贸易促进活动》 ·  10 小时前  
云南省商务厅  ·  外贸促进信息 | 第二十期《重点贸易促进活动》 ·  10 小时前  
四川商务  ·  市州观察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考新闻

消息训练营S5E12|独生子女护理假

考新闻  · 公众号  ·  · 2017-08-14 10:43

正文

练习作业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小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学硕,现任某都市报记者)将选取 两篇(一篇第一位发到邮箱,一篇随机) 进行详细点评,快砸作业过来吧~


提示:

1.作业请直接将文字粘贴于邮件正文中,不需要提交WORD版本,也不接受拍摄的手写作业图片;


2.消息请写标题,并标明是单一还是复合式标题,文中不要小标题。


3.消息长度600-800字之间。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北京8月7日电(记者 张尼)近日,重庆拟立法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中新网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出台了类似政策,独生子女“护理假”时间在10到20天不等,这让“百善孝为先”变得更加可行。


近年来,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进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如何照顾父母成为社会性难题,引起国家与地方层面重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地方层面也相继制定政策,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权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独生子女在父母住院期间,享受护理假权益。

这其中,河南的独生子女护理假时间最长,为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广西和海南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福建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

此外,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也在酝酿中,但尚未正式出台。

湖北与重庆都提出,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的护理时间;四川则将照料假拟定为每年累计不低于3天。

此外,上述大部分地区均明确,享受这一政策时,独生子女父母需年满60周岁,且强调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推出让不少老人感到欣慰,他们中的很多人盼望政策能在全国推开,惠及自己。

今年66岁的周庆生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名企业退休职工,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去年春天,他刚刚经历了一次开腹手术,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之久。

“孩子工作压力很大,我们怕请假太多影响他工作,所以只让他守了三天就催他回去上班了。”周庆生回忆说,住院期间,儿子只有在手术当天和术后的前两天在医院陪护,剩下的时间都是老伴和护工在照顾自己,出院后老伴还因为劳累感冒了。

“只靠老伴一个人在医院照顾还是挺吃力的,但我们更怕孩子老请假影响事业。”周庆生说,如果未来全国都能推行独生子女护理假,孩子的压力会小不少。

身为独生女的80后白领刘芊芊对于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报道也有所耳闻,她告诉记者,希望将来能享受这样的政策。

刘芊芊如今在北京的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因为单位内部竞争压力大,她和同事们对于请假这件事向来都要“精打细算”。

“按照现在单位的制度,如果父母身体不好需要请假照顾,我们或者用年假抵充,或者直接请事假。”她说,如果请了事假,那么当天的工资要被扣除,天数过多还会影响到整个季度或者年度的绩效奖金,成本很高。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父母养老压力挺大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另一方面父母一天天变老,需要我们的地方越来越多,结婚生子后就变成了‘421’家庭,要照顾四位老人挺难的。”刘芊芊感慨说。


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出台被不少人点赞,但也有人担心它最终会因为缺乏监督变成“纸上假期”难落实。

“虽然有政策规定,但是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私企可能还是很难遵照执行,毕竟很多企业现在连基本的双休日都不能保证。”刘芊芊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她向记者分析说,即便是企业不批准职工的独生子女护理假,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继续在单位工作,职工也很难为自己据理力争。

“别人都不请,只有我请的话,就算单位批准了,部门的领导是不是会对我另眼相看?认为我不能专注自己的工作?”在刘芊芊看来,只有全社会把独生子女护理假当作和婚假、产假一样理所应当休的假,政策才可能真正落实。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具体措施为政策落实护航。

例如,福建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独生子女护理期间享有工资福利,人社或有关部门将责令限期给付。情形严重的单位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都会受到约束,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