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萧秋水
有书有剑有肝胆,亦狂亦侠亦温文。这是一位知识管理研究者,分享学习方法、成长工具,也分享摄影、电影、阅读、运动等生活美学相关内容,在这里,你也许会看到不同的人生样本、多样化的生活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筑梦建工,共创辉煌 | ... ·  昨天  
青塔  ·  布局低空经济!211,揭牌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提示词工程的十大认知误区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025年公开招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萧秋水

春节档四部电影,如果只看一部,我会推荐它

萧秋水  · 公众号  ·  · 2024-02-14 13:49

正文


这个春节档,看了四部电影,本来还想看《临时劫案》的,但发现排片很奇怪,南山和福田几乎没有,就暂时搁置吧。

就我看的四部——《红毯先生》、《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和《热辣滚烫》——来说,各有千秋,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建议都看看,毕竟,别人如何评价,并不能代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看电影的角度不同,而电影往往和人生阅历相关,所以每个人的共鸣点不同,如果用别人的看法替代了自己的,那就不是独立思考了。

虽然对于四部电影的喜爱度不同,但我不后悔进影院看了这几部电影。

从我的个人角度,如果四部里只看一部电影,我觉得是《热辣滚烫》。

如果要看两部,我觉得是《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

不是说《红毯先生》和《第二十条》不好,而是就春节档电影来说,重要的是让人放松,给人力量。这两部电影,让人感受更多的,是“无力感”,《红毯先生》嘲讽得很到位,但是很多问题都并没有解法,看完以后,有更深的迷茫感;《第二十条》是给人希望的一部片子,但这种希望,更多要寄托在负责任的检察官个体身上,机率太小。

《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都是追逐梦想的故事,专业赛车离普通人的生活较为遥远,虽然热血励志,但相对来说,还是《热辣滚烫》更接近普通人生活,未必都要去打拳击,但是立刻行动,切割畸形关系,活出自我,是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能够成为2024年的努力方向。

就是说,从“行动力促进”这个角度来看,《热辣滚烫》是最可以激发行动力的片子,至少是可以明确地表达,“我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看心情决定想做什么”。

《热辣滚烫》本质上是部复仇爽片,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复仇,对内心所愤恨又无能为力的一切的复仇。

影片的精华在后半部分,前面是很闷的,甚至可以说是无聊的,很日常,很琐碎,观众的情绪,像被生活打了无数闷棍但依旧只能轻声慢语的杜乐莹,阴郁地活着,直到后面,才有了一个突然的爆发,而在拳台上的闪回片断,更是给足了高光,那些碎片是锋利的伤害,把杜乐莹割得体无完肤,她所要的赢,不是赢了对手,而是让自己坚持完赛,完成与伤害的切割,实现自我疗愈和认同。

没有那些闪回,就不知道她所受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虽然其中的最大败笔是从高楼跳下而毫发无伤,但也瑕不掩瑜——其实这里处理成受伤但无人照顾会更好。

最大的伤害,往往来自于亲近的人,而且属于不可抗力。被别人伤害,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在亲密关系里被伤害,却往往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因为顾忌的东西太多了,杜乐莹还能和妹妹撕打,情绪至少有个宣泄口,现实中往往是没办法用外在的冲突解决,只能沉默,而且,就算打了又如何呢?离家出走也要折返回来,在房子过户协议上签名,也落不了什么好,妹妹的反应是“早该签了”,说是孩子上完学就还,事实上会不会呢?过户容易,回来可就难了,现实中多少为了房子撕破脸的案例?

杜乐莹这个人,并不能算完全立起来,比如啃老那么多年父母还能包容,但依旧能够唤起太多观众的共鸣,因为他们在杜乐莹身上看到自己。

杜乐莹的困境,不是因为肥胖,片中没有多少人因为她胖就嫌弃她,她说对人好却被伤害,然后选择越来越宅,从后面两个苹果的比喻来说,也不为过。她解决困境的途径,是拳击,这是一种合法的暴力,对妹妹、对堂妹、对前男友和闺蜜、对昊坤的愤怒,都不能拳打脚踢,对烧烤店老板,倒是敢了,但要负法律责任,而且因为欠了堂妹人情,于是换来了更大的伤害,但拳击不一样,乐莹如果没有那么多恨,就不会支撑她进行魔鬼训练,当这些恨发泄出去,她整个人也就平和了,她的力量感来自于整个过程,也来自于结果,所以她能够轻描淡写地说“看心情吧”。

影片的高级之处在于这种不与家人和解的态度,因为乐莹已经不在乎了。那些过去的伤害,都云淡风轻了,它们成了乐莹振作的垫脚石,对她而言,那些已经是过去,她说的赢了一次,就是说这个,她赢了过去那个消极、讨好型人格的自己,焕发了新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更好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