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诠资管
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明确了!四川再添6个国家4A级景区! ·  2 天前  
成都发布  ·  通知!考试时间定了 ·  昨天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诠资管

中国财富管理产品图谱大全

诠资管  · 公众号  ·  · 2024-05-01 22:17

正文


在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发展的带动下,金融产品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同时产品的种类和策略日益丰富,参与机构也逐渐多元化,一幅绚丽的中国金融产品投资图谱相伴而生。

来源丨千承家族办公室
原标题丨 中国财富管理产品图谱大全:六大产品谱系,十年发展历程
01私人财富积累,产品规模大增
回溯过去,金融产品凭借优秀的历史表现带领投资者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盛宴,进一步促进财富增值。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监管深化,产品市场将进一步规范成熟,续写华章。
过去十年,随着私人财富的积累,产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财富管理于世纪之交在国内初现雏形,但初期产品市场发展相对缓慢。随着中国私人财富的增值,金融产品市场也快速发展并实现了规模的大幅增长。
2007年时产品市场总规模仅6.3万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经历了存量规模的短暂下滑。
但此后产品市场整体稳步增长,特别在2014和2015年,伴随着流动性宽松而来的股债双牛,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市场的发展。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境内产品市场规模约71.9万亿,约占中国私人总财富的40%,其中2007年到2016年的年均增速达30%,这一增速远高于我国私人财富的年均增速20%和GDP的年均增速11%。
对比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7年时产品市场总规模仅为居民存款17万亿的三分之一,而到2016年底产品市场规模已是居民存款余额59.8万亿的1.1倍。
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以上海交易所为例,2007年底自然人持有股票市值占上交所总市值的48%左右,但到2016年底,这一数值下滑到24%左右,说明越来越多的自然人通过机构来参与股票市场。
可见,随着中国产品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居民将越来越多的存款用来配置产品,通过产品市场享受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发展的红利,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张也是中国居民理财观念日新月异、逐步深化的见证。
02金融产品图谱逐渐丰富
金融产品种类和策略的逐步丰富,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随着1998年第一只公募基金的问世,金融产品市场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十年前,投资者可以选择的金融产品品类还较为有限,仅包括了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股票私募、私募股权等。
随着证券私募行业纳入监管后规范化发展,以及向海外对冲基金的不断学习,策略类别也逐渐丰富,2008年到2012年间增加了事件驱动、债券、量化、期货等子策略,让居民投资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基础资产和策略类型。
同时随着策略的丰富,证券私募FOF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种根据市场风格精选相应策略、并实现分散化配置的新产品,让更多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参与到各类优异管理人的产品中,分享资管行业的盛宴。
另一方面,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完善,结构化产品也映入投资者眼帘,让投资者可以选择更新颖的产品结构、更多样化的收益。
2013年,QDLP的开通引入优秀的海外对冲基金管理人,海外产品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化配置的新篇章,更好地实现了风险分散。
2017年,公募FOF获批,更是让广泛的大众投资者也可依靠专业机构的力量实现资产配置。
至此,我国已形成了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公募基金、证券私募、私募股权、海外产品和结构化产品等的多个产品类型,覆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等多个资产类别的产品图谱,而这个图谱也将更加丰富、更加规范的方向继续延伸。
03参与产品市场机构多元化
大资管时代,参与产品市场的机构也日益多元化。
公募基金 是资管行业老级机构,其定位于大众理财,具备门槛较低、流动性好等特征,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特别是在余额宝横空出世后,货币基金唤醒了大众理财的巨大潜在需求,让中国居民通过互联网渠道迅速进军理财市场。
产品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参与机构是 银行 ,其管理的银行理财也是规模最大的产品品类,占据产品市场规模的半壁江山。
信托公司 ,与银行同样受银监会监管,在资管市场上也占据一席重地。过去十年里,信托公司一方面发展以融资类信托为主的主动管理业务,另一方面也通过银信合作等通道业务不断壮大产品规模。
近几年,随着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私募基金 发展也步入快轨,大批精英人才“奔私”给证券私募行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引军前行。
而传统经纪、投行业务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 证券公司 ,也于2012年嗅到资管发展的机遇,券商资管产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达17.4万亿,其中通道业务占比约八成以上。
同样希望在通道业务分一杯羹的 基金子公司、期货资管 等机构,也积极加入这个百花齐放的市场。
随着资管行业的监管逐步一体化,以及“金融去杠杆”等指导意见的出台,未来通道业务有望进一步规范,逐步打破隐形刚兑、监管套路,为公募基金、银行、信托、私募基金、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参与机构和广大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健全的资管市场环境。
04产品收益情况
从收益角度来看,权益类产品带领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固定收益类产品则为投资者获取稳健收益。
总体来看,各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呈正相关。
银行理财和信托是“中国特色”的约定收益型产品,有着刚兑的历史渊源;货币基金和债券类产品底层投资标的主要是债券、存款等,因此受益和风险都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股票产品、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则体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从历史业绩表现可见,股票公募、私募和对冲基金均获得了10%以上的年化收益,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2.1%的年化收益水平,一定程度上分享了中国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果实。
波动率方面,在市场表现最差的三个年份2008、2011和2016年,股票公募和私募产品跌幅均远小于指数,采取了量化对冲等策略的对冲基金更是在有记录的2011-2017年均取得了正收益。
另一方面,相对低风险的产品也为投资者获得了超过通胀和存款利率的稳健收益。
具体来看,银行理财、集合信托和货币基金每年都取得了正收益,债券公募基金和私募产品也仅在2011年收益为负;期间银行理财、集合信托和债券产品年化收益在5-7%左右,均优于中债总财富指数同期表现;货币基金则取得了3.3%的年化收益,在保障日度流动性的前提下跑赢了通货膨胀(2.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