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县和四川安岳县先后赢得了“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美誉。
▲华严洞 / 图源:晋行记
据《安岳县志》载,安岳佛教石刻肇始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
盛唐至北宋是安岳佛教石刻的鼎盛时期,宋以后数量较少。
▲宝顶山摩崖造像 / 图源:大足融媒
近年来文物普查统计,安岳县境内共保存有佛教石刻200余处、窟龛1000多个、造像两万多尊。
安岳石刻兴起之时,正是北方、中原石窟由盛至衰之时,又是四川广元、巴中等川北石窟进入鼎盛之时;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
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遍布100多处。
安岳石刻在艺术上处于上承云冈、龙门、敦煌,下传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与著名的大足石刻相映生辉。
安岳石刻雕像中神性和人性是统一的,而大足石刻的雕像却丧失了神性,带有浓重的世俗色彩。
▲
宝顶山石刻“千手观音龛” / 图源:大足石刻研究院
此行,一起去探访安岳大足石刻中的世俗与诗意......
四川省作协、剧协会员,原四川博物院学术联盟成员,四川文化产业学院文博学院讲师、特聘专家,成都天府新区明昌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本名黎静波,至今在海内外发表作品数百万字、著作出版有文学历史及翻译作品等二十余部,各类作品均有多次获奖。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丝绸之路历史及文化研究。
日期
|
活动内容
|
餐食
|
住宿
|
3月5日
(周三)
|
成都集合
|
不含
|
成都
|
3月6日
(周四)
|
圆觉洞
卧佛院
木门寺
|
早中晚
|
安岳
|
3月7日
(周五)
|
毗卢洞
华严洞
茗山寺
|
早中晚
|
大足
|
3月8日
(周六)
|
大足北山
石门山
石篆山
|
早中晚
|
大足
|
3月9日
(周日)
|
大足宝顶山
|
早中
|
重庆
返程
|
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古老的建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府之国"。
成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时期,传说蜀国的开明王在此建立了都城,成都也由此得名为“蓉城”。
川菜,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
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是中国
四大菜系
之一。
成都著名小吃:双流
老妈兔头
、
夫妻肺片
、
担担面
、
龙抄手
、
钟水饺
、
韩包子
、
三大炮
、
赖汤圆
、
军屯锅盔
等。
▲图源:成华发布
圆觉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的云居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
▲图源:晋行记
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
佛家所谓"圆
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
圆觉洞内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
("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在圆觉洞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窟的独特之处。
▲图源:晋行记
安岳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又一伟大宝库"。
这其中圆觉洞五代的"地藏菩萨"为我国南方出现最早; 五代时期的"地狱变"龛在国内当属最早。
安岳县木门寺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古建筑群。
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寺。
▲
图源:晋行记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县木门寺的寺前立有石坊,上书“东普禅林”。石亭内葬明代高僧无际禅师尸骨(公元1380-1446年)。无际禅师俗姓莫氏,讳了悟,法号无际,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
▲
图源:晋行记
安岳县木门寺这种仿木结构的石建筑,为世所罕见,是现代建筑学者和雕刻艺术家研究、鉴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木门寺后还保存了一座“大雄殿”。此殿依山而立,古朴壮丽,雕工精美。
安岳卧佛院的卧佛,是全国现存盛唐时期最完美的摩崖造像,也是全国最大的左侧全身卧佛。
它比大足宝顶卧佛镌刻的时间要早400多年。卧佛院内40多万字的石刻经文,是玄奘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的译经版本。
1998年,国务院公布安岳卧佛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摩崖造像,以《释迦牟尼涅盘圣迹图》最为壮观。
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放,闭目似睡。
▲图源:安岳石窟研究院
在卧佛对面崖壁间,分布着密集的唐代摩崖造像龛。
多为平顶,长方形。如34龛,高1.5米,内造观音、地藏、日光、月光四菩萨立像,均高1.1米,虽风化严重,但仍可辨认。
华严洞位于安岳县石羊镇,
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
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洞叫华严洞,洞高6.2米,宽10.1米,深11.3米。正壁坐高5.2米的华严三圣像,中坐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是文殊、普贤。
华严洞是全县造像窟中最大的洞窟,也是两宋时期的中国造像艺术典范。
▲图源:晋行记
小洞位于华严洞右侧,叫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为三教合一的大型石窟造像遗址。
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
毗卢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
,宋代匠师们在此冗石凿窟,开凿龛窟20个,造像区长达118米,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别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和玉皇阁内。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
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碑刻题记32处。
毗卢洞最著名的是观音堂内的“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
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位于安岳县虎头山巅,佛像森列,周缀于绝壁之
上。
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
石刻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遮那佛、观音、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十二护法神将等,各造像皆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
北山石刻造像题材众多,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
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水月观音窟
/ 图源:
惠游重庆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
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长约72米,崖高3~5米,共16 窟,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
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结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
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图源:大足石刻
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
1956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石篆山摩崖造像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
▲图源:大足融媒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
小佛湾
、
倒塔
、
龙头山
、殊始山、黄桷坡,南有
高观音
,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
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布局雅谨,气象壮观。
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
华严三圣像
"、"千手观音"、"
释迦涅般圣迹图
"、"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
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图源:大足石刻
宝顶山以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保存之完好,堪与敦煌并肩,与云冈、龙门鼎足,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之“丰碑”。是人类难得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编辑推送丨晋行记研学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集合地点:
四川成都
返程地点
:重庆市
活动时间
:2025.3.6—2025.3.9(四天)
招募人数:
10人发团
考察费用
:
4980元/人
,单房差620元/人
2.【住宿】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如需单房,请补单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