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字媒体
一花一世界,一词看天下。汉语词汇博大精深,搜狗输入法 · 字媒体带给你最in的新词热词,最拍案的老词新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饺子突然闭关:哪吒2,票房已失控 ·  昨天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  省生态环境厅选送作品入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头部影视公司S+剧组招摄影剪辑/剧集宣传等岗!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的“全面覆盖”媒体战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字媒体

一周语文丨《我的前半生》,一个婴儿向成年人争宠

字媒体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24 08:30

正文


专栏作家、出版人黄集伟妙语盘点本周流行语词

愿大家增见闻,广学识,间或会心一笑~




语出作者半辈子本周快评,讨论新剧《我的前半生》主角罗子君人设缺陷,作者认为,罗子君算是个标准的「巨婴太太」,「有人说罗子君丢了女人的脸,我不能同意。这不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一个婴儿在向一个成年人争宠」……这大概也是原著党观点吧?管他呢,反正这个「争宠说」抽离原语境后也能用,巨婴嘛,长项无非撒娇推诿,争宠邀功。





来自作者贾大方本周文章,文章以路人党视角讨论新片《悟空传》,认为对于路人而言,「没背景知识看不懂」,勉强看,又「感觉是特别怪。好像点了盘夫妻肺片,没有夫妻就算了,满盘连肺片都少得可怜」……说到底,比喻修辞终究还是判断句,只是「判」前兜两转儿,「断」后绕三圈儿。






来自动点科技本周消息,消息说,新近《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某次演讲中提及「无用阶级」概念:「在未来,我相信会出现一个庞大的新阶级,即无用阶级。这个阶级的人,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话语权,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比不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跟早先岁末年初预言+预言家批量涌现规律不同,如今预言+预言家已然月月都有?





来自「新世相」本周专题,专题讨论新近被拆除、已被收录各种地图的「葛宇路」。「葛宇路」,人名,中央美院硕士生,近4年间,葛宇路「坚持把自己的名字做成路牌,挂在北京一条本来没有名字的路上。慢慢地,这个本来不存在的路名被收录进各种地图。出租车、外卖小哥和附近的居民们都采用了这个名字」,拆除「葛宇路」当然政治正确,只是「这个总体上很无聊的世界上又少了一点可有可无的乐趣。」





语出季风日记170714篇,文章抑郁连连,喟叹连连:「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告别和死亡一遍遍发生,这些死亡不能广而告之、不能谈论、不能深究、不能纪念,这些死亡将一些东西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拔除,疼痛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会叫,但揉着伤口还是继续活」……自上周至本周,近似的「不能」已越来越多。





来自媒体本周报道,所说「深圳式相亲鄙视链」其实也是个「普适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中国特色「相亲鄙视链」,其运算、折算、统筹的复杂繁琐令人瞠目——不仅有「硬鄙视」(年龄-收入-房产-户口)、「软鄙视」(学历-身高-长相-属相-),甚至还有软中有硬的链、硬中有软的条……这组由父母替代筛选给出的「鄙视排行榜」看上去更像谈生意讲价钱的骡马市,细思极恐。





来自作家杨时旸本周专栏:「太阳高悬,却极度深寒,这就是《大护法》给人们营造出的总体上的印象。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黑暗与杀伐,恐吓和欺诈都发生在耀眼的正午阳光之下……那和煦、温馨又平静的阳光照耀之下,那座村庄中的居民‘花生人’们却长久地处于囚禁、幽闭和系统性的残暴之中」……这个解读直击一部作品的深层肌理,而这个部分也最见原创者的哲学深度。





来自作者姜涛本周报道,所谓「共享睡眠」是一种「自助休息舱」,尽管「共享」之谓难免令人想入非非,可为趋时、传播计,企宣居然迎难而上……汉字「睡」本身确是个浸泡在误解酱汁里的熟词,尤其当它是个动词时更如此,不过这年头,企宣们怕是视误解为至宝——有误解要上,没误解,制造误解也要上……上热搜,上头条。





来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本周评论,语出学者徐敏,他从新书《夏济安日记》切入夏先生生平事略,认为「彷徨」是其传奇生涯关键:「彷徨的济安,终于只在文学史上留下模糊的背影,没能像艾略特,把他个性中的破坏性倾向塑造成大于他自己的东西……但是毁灭了的天堂,未必是一片废墟」——重读他的日记、书信,既可以看见他对友人弱点「有节制的恨」,也可以看见文学批评与生活批评在他身上的重合,「文质彬彬却又活力四射。」





语出作者颛顼本周文章,所谓「吸猫教」是承接网络热词「吸猫」语义而来的再度衍生词,用指那些几近疯狂的猫奴一族……将「猫奴族」升级为「吸猫教」,更多是想强调其精神层面的寄托与互动?





来自作者石筱玉本周文章,文章介绍伴随「AI热」的一个新职业「AI训练师」他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图像语义分割」,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就是「在图片或视频中用方框标记出车身和车轮。有的时候她需要将图片放大,仔细标出路边树木的轮廓……(不过),尽管AI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至少Mighty AI和他们的‘AI训练师’让我们知道,AI离开了人类就不能进行学习。这个结论至少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点宽慰。」






来自《新京报》本周推荐,语出作家金宇澄。回答方言文学之惑,金宇澄说:「方言小说要更大程度被读者接受,作者需要把握方言语词的分寸,举例上海话的‘侬’,也就是‘你’,《繁花》是沪语写作思维,用这个第二人称常用词,每一页就会出现多次,不论上海/非上海读者,都是懂这个字的,但肯定不习惯,不喜欢,因此,我去掉了它——整部《繁花》,没有用‘侬’,我做了转化,比如改成直呼其名——上海人喜欢连名带姓直呼其名,也是很有地域特点的做法——豆瓣有读者说,怎么连名带姓啊?读者却没有发现,这本书里从不使用第二人称词」……金先生笔下的方言化写作不仅顾及方言、方言文化,也顾及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样的作家真不多。





网络熟词,是网友对开怀大笑的一种夸张式比喻,此喻并非传统款式,特点是,褒贬饱和度低,对比度弱,暧昧含混地勾兑了揶揄欢欣讥讽不屑艳羡鄙视等多种复杂情绪,常与颧骨高耸咧嘴大笑表情包配合使用。




本周单字为「


上图为本周单字「诚」,「诚品书店」的「诚」。本周二晚,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先生病逝消息刷屏朋友圈。尽管每次去台湾都会去诚品敦南店转一圈,却从未留意老板其人……我只是觉得,一个没有很多漂亮书店的城市只是个小区,或者,放大的、超级版小区。



诚品创办人吴清友:「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作家陈念萱:……一赔就是15年的诚品最终成为台湾的文化名片,它背后隐蔽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似乎告诉我们,「消费,可以变成一种生活的品味,从诚品开始。吴清友先生说:‘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书店不赚钱,但没有书店的商场,根本不值得经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