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盘:2019年以来A股相比港股收益更高、波动更低
2.1
公司视角:A股/港股均有高股息率溢价,但港股并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越好
第一,按是否分红进行分组统计,A股分红公司超额收益自2017-2020年间平均10.2pct降至2021-2023年间-5.8pct,同期港股分红公司超额收益由13.9pct降至-1.3pct。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分别统计每年是否分红公司的次年涨跌幅,2014-2023年这十年间,A股仅有2017-2020年这四年分红公司平均收益率高于未分红公司,这四年的超额收益年度均值为10.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港股分红公司超额收益均值3.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港股在这十年里有7年分红公司有超额收益,分别为2016-2020年间和2022-2023年间,两个时间段的超额收益年度均值分别为13.0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
第二,按分红比例是否抬升进行分组统计,A股和港股分红比例抬升个股相比未抬升个股在未来一年平均有1-2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分别统计每年分红比例是否抬升公司的次年涨跌幅,2014-2023年这十年间,A股分红比例抬升公司平均年度收益率高于分红比例未抬升的公司1.6个百分点,同期港股分红比例抬升公司平均年度超额收益为1.3个百分点。其中,A股分红比例抬升溢价在2017-2020年间相对较高,溢价均值为5.2个百分点;港股在2016-2019年间分红比例抬升的溢价幅度较高,平均约11.1个百分点,而在2022-2023年间溢价均值降至3.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市场提前博弈,分别统计每年分红比例是否抬升公司在分红当年的涨跌幅,2013-2022年这十年间,A股分红比例抬升公司在分红当年涨跌幅平均低于分红比例未抬升公司3.6个百分点,同期港股分红比例抬升公司涨跌幅平均高于未抬升公司0.8个百分点;其中,A股仅有2017年和2018年这2年分红比例抬升公司有超额收益,幅度平均为2.2个百分点;港股在2016-2020年间以及2022年分红比例抬升公司均有超额收益,超额幅度均值为9.4个百分点。
第三,按股息率排序进行分组统计,A股高股息率公司平均收益在非成长风格的年份里均表现占优,港股市场并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表现越好,前20%分位高股息率公司收益平均落后20%-50%分位组1pct左右。
以上年年底的股息率进行排序,分别统计2014-2024年间每个10%分位组的个股年度涨跌幅均值,截至2024年3月底,A股市场在2014、2016-2018、2022-2024年间高股息率个股平均收益表现占优,且股息率排序与平均收益排序的正相关关系较明显。同期港股市场有9成以上的年份呈现高股息率个股平均收益跑赢低股息率个股,前20%分位高股息率分组平均收益相比后20%分位低股息率分组的超额收益年度均值在10个百分点左右;但与A股不同的是,港股市场中,按股息率排序后的平均收益排序较为分散,且港股并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表现越好,截至2024年3月底,2017年以来的8个年份里,有6个年份呈现股息率降序排名在20%-40%分位组的个股平均收益高于前20%分位高股息率个股平均收益的特征,年度超额收益均值为1.1个百分点,这这意味着港股市场最高股息率可能存在“低估值陷阱”。
对于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高股息公司,2023年以来港股收益率跑赢A股的公司数量占比仅约16%
。截至2024年3月底,从2019年以来近5年多的视角来看,在2018年底A股股息率≥3%的A港两地上市的32家公司中,仅有4家公司的港股区间累计涨跌幅高于同期A股涨跌幅,其中,兖矿能源的H股相对A股的超额收益率最高,约212%;从2021年以来近3年多的视角来看,在2020年底A股股息率≥3%的A港两地上市的35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港股区间累计涨跌幅高于同期A股涨跌幅,其中,兖矿能源、中国石油、华电国际的H股相对A股的超额收益较高,分别为171%、82%、49%;从2023年以来近1年多的视角来看,在2022年底A股股息率≥3%的A港两地上市的55家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的港股区间累计涨跌幅高于同期A股涨跌幅,平均超额收益在2-16pct。
2.2 指数复盘:2019年以来A股长期表现优于港股,短期博弈可关注日历效应
为便于进行A股和港股红利策略表现对比,本篇报告选取中证红利指数代表A股红利策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代表港股红利策略,两个指数的选样方法均为在样本空间内选取股息率相对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2.1 红利指数基础特征
从指数基础体征来看,A股和港股两地红利指数成分股多分布在银行业和能源业,国企市值占比均接近90%。
其一,对比二者成分股行业分布,以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来看,中证红利成分股集中在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行业,CR5为87%,银行业总市值占比最大,为54%;恒生高股息成分股集中在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煤炭、公用事业行业,CR5为90%,其中,石油石化、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在恒生高股息指数中的市值占比分别高于中证红利指数4、16个百分点。其二,以成分股公司属性分类来看,截至2024年3月底,从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来看,全部国有企业在中证红利和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中的市值占比均达到89%,其中,央企在港股红利指数中的总市值占比为88%,高于A股比重16个百分点。其三,以二者股息率对比来看,2015年以来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开始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目前平均高出4成左右。截至2024年3月底,中证红利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5.4%,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为7.7%,是中证红利指数的1.4倍,二者之间的倍数处于滚动五年历史88%分位。其四,从相比国债利率的股息率溢价来看,中证红利指数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相对10Y中债利率有稳定的正股息率溢价,并于2022年下半年达到历史高位4.2pct左右,目前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溢价为3.1pct,处于近5年70%分位水平。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相对10Y中债国债利率有稳定的正股息率溢价,整体变化趋势与中证指数相近,并于2022年11月左右达到历史高位6.9pct附近,目前指数股息率溢价为5.4pct,处于近5年80%分位水平。
2.2.2 红利指数长期行情特征
从2014年以来的近十余年长期视角来看,A股和港股的红利指数走势有正相关性,不过在2019年以来两地指
数走势分化波动加大,A股相比港股呈现出收益弹性更高、波动更小的优势。
第一,A股港股走势相关性方面,2014-2018年间滚动250日相关系数均值为0.75,2019年以来均值降至0.59。
统计近十余年A股港股指数的滚动250日相关系数,在2014-2018年期间,A股和港股的联动性较强,中证红利和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滚动250日相关系数均值为0.75,同期中证800和恒生指数相关系数均值为0.7;不过在2019年后,A港两地相关性波动明显加剧,截至2024年3月底,2019年以来两个市场红利指数相关系数均值降至0.59,低于市场基准指数的相关系数,在2020年底和2022年中附近时间段降至±0.2区间,A股和港股高股息策略走势的分化加大;直到2023年以来相关性逐渐回归至0.6-0.8区间。
第二,指数收益方面,2019年以来A股红利指数连续跑赢港股,年度收益率均值高于港股11个百分点左右。
2014年以来的十余年间,A股红利指数仅有2019和2020年两个年份没有超额收益,红利策略表现相对低迷时通常伴随着成长股的大幅崛起。横向对比看,中证红利的弹性相比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更大,2014-2023年这十年间,中证红利指数年化收益率为8.4%,高于基准中证800指数4.4pct;同期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6%,相比基准恒生指数有1.5个百分点的年化超额收益。纵向对比看,2016-2018年间港股红利指数表现更好,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连续三年跑赢中证红利指数,二者年度收益率均值分别为7.6%和-3.1%;不过自2019年以来A股红利指数开始连续跑赢港股,截至2024年3月底,中证红利指数年度收益率均值为6.1%,高于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年化-5.1%)1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考虑红利再投资后,港股红利策略的全收益指数收益表现较价格指数有所提升,2014-2023年间,恒生高股息率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为5.1%,高于其价格指数年化收益率6.7个百分点。
第三,风险波动方面,2020年以来A股红利指数年化波动率平均小于港股恒生高股息率指数3个百分点左右
。指数波动性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A股、港股红利指数2020年以来年化波动率的年度均值分别为17%、20%;此前在2014-2019年间的均值分别为21%、16%。指数回撤方面,A股红利指数五年间最大回撤幅度小于港股22个百分点,A股、港股红利指数近五年(2019-2023年间)最大回撤分别为-24%、-46%,同期两地市场基准指数中证800、恒生指数最大回撤分别为-38%、-53%。
2.2.3 红利指数阶段性行情特征
从月度表现来看,2014年以来有A股和港股的红利指数有正收益的月份数基本接近,占比约54%-55%,A股月度收益均值略微高于港股0.7pct左右,月均年化波动率略微高于港股1pct。
在2014年1月-2024年3月区间的123个月里,A股、港股红利指数有正收益的月份数量占比分别为55%、54%,月均收益率分别为4.6%、3.9%,月均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6.2%、15.2%;同期既有正绝对收益又有正相对收益的月份数量占比分别为34%、30%,月均收益率分别为4.63%、4.17%,相对各自市场基准指数的月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2.58%、2.50%,月均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6.3%、15.8%。
另外,从阶段性表现来看,港股红利指数跑赢A股一般发生在风险出清后港股市场低位反弹普涨阶段,港股红利指数相比A股红利指数的超额收益平均约15-25个百分点左右,平均持续1-3个月左右,不过,此阶段港股红利指数并未跑赢市场基准指数,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收益平均落后恒生指数5-12个百分点左右。
其一,2020年11-12月左右受益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取得积极进展提振经济恢复信心,风险资产大幅反弹,更低估值的港股高股息率指数在为期一个半月左右的反弹第一阶段涨幅高于A股红利指数11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21日大盘反弹阶段,中证800、恒生指数分别上涨10.5%、13.6%,中证红利逆势下跌,累计跌幅为2.9%,同期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上涨8.3%,虽然跑输恒生指数5.3pct,但相比中证红利指数有11.3pct的超额收益。在此阶段,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内部领涨成分股集中在航运及港口、工业零件及器材等与全球复苏预期相关的行业。此后,在2021年1月22日-2021年5月27日大盘震荡但红利策略趋势向上的阶段,A股和港股两地的红利策略指数逐渐建立相对市场基准指数的超额优势,且A股红利指数逐渐跑赢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此阶段中证红利指数上涨10.2%,同期中证800指数下跌3.0%;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上涨9.5%,恒生指数下跌2.7%。
其二,2022年11月开始受益于国内政策方向逐渐明晰、经济活动恢复预期持续强化,权益资产触底反弹,港股高股息率指数在第一阶段两个半月内累计涨幅高于A股红利指数25个百分点。
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7日大盘反弹普涨阶段,中证800、恒生指数分别上涨14.6%、46.9%,同期中证红利、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分别上涨10.3%、35.4%,二者均未跑赢市场基准,但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实现相比中证红利指数25.1pct的超额收益。此后,在2023年1月18日-2023年5月8日大盘震荡阶段,A股和港股两地的红利策略指数有相对市场基准指数的超额优势,且A股红利指数逐渐跑赢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此阶段中证红利指数上涨12.4%,同期中证800指数下跌0.9%;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上涨5.8%,恒生指数下跌5.9%。
2.2.4 红利指数的日历效应
复盘红利策略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的日历效应,综合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来看,一般A股市场上表现较好的月份集中在3月和11月;港股市场上表现较好的时间段在2月、4月和11-12月。
统计中证红利指数和恒生高股息指数在2014-2023这十年间的月度收益表现,中证红利指数在3月和11月绝对收益为正的频率以及超额收益为正的频率平均在60%-80%左右,对应的指数月度收益率均值分别为3.0%和4.1%,相对中证800的超额收益均值分别为1.9pct和1.4pct。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则在年初年尾的时间段相对占优,2月、4月、11月、12月指数绝对收益为正的频率平均在60%-80%左右,对应的指数月度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2%、3.1%、3.6%、1.8%,超额收益率均值分别为2.4pct、1.1pct、0.4pct、0.7pct,其中,2月超额收益为正的频率为70%,在4月、11月、12月超额收益为正的频率约为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