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锌财经
读懂新经济,人民网投资的数字化内容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购投诉平台  ·  通报:1月商家投诉电商平台典型案例曝光——抖音电商 ·  16 小时前  
爱平度  ·  爆火出圈!平度这里迎来“开门红”! ·  昨天  
电商头条  ·  苏宁多家公司破产,张近东在绝望的边缘 ·  昨天  
电商头条  ·  拼多多搞短剧带货,黄峥火力全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锌财经

20万视频号粉丝,我赚了多少钱?

锌财经  · 公众号  ·  · 2024-10-20 19:02

正文

‍‍



最近,我的视频号粉丝刚刚突破了20万

20 万粉丝的视频号创作者,能赚多少钱,怎么商业化,怎么来的。这是我要回答你的问题。

直接说结果,93.1万左右。

我属于财经类自媒体,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商单,而不是电商卖货。

从今年过完春节开始,视频号的广告商单市场瞬间爆发,对流量迁移最敏感的互联网大厂,和对传播营销最有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成了这里的主力军。

我接的26条广告商单,主要围绕最新的AI趋势、最强的技术突破、最火的大型产业活动、最热的新品发布。随着粉丝数增长,我的广告价格从2万到4万不等,这块占了我收入的70%。

而我不仅是个内容创作者,也是视频号最大的创作者联盟WeGet联盟的发起人,于是品牌除了找我直接合作广告,还会让我帮忙策划和组织其他创作者一起参与,提高效率,放大势能。

今年有7场新品发布,4场大型活动,找我组织了视频号整体广告投放。 视频号一场营销传播,大概预算是20-100万之间,根据复杂度的不同,我会收取项目费用的10-15%作为服务费。这块的毛利大概是28万。

最后一块收入是视频号的创作者分成计划,也就是你在评论区看到的广告,这是根据流量给的平台奖励,大概是1085元。 怎么说呢,我自己又添了800块后,刚换了今天这个摄影镜头。这连1%都不到的费用,就当是一个流量风向标吧。

再深一步,是视频号创作者的商业环境到底怎么样?

最简单的方式,是拿去和某音作比较。

第一个,同样是爱心点赞,视频号会更难获得。因为你一点 赞,你的微信好友都能看到,所以你会很谨慎,不是真心喜欢的内容、不是认可的观点、不是觉得对自己提供社交货币价值的信息、不是会让自己在亲朋好友同事面前羞耻的内容,你才会点赞。但是一旦点赞,你就用自己的真实社会角色为这个创作者公开站台。

又稀缺又有价值,这就是熟人社交关系基础上,视频号有别于其他平台的差异点。如果非要做比较,视频号的千赞可能抵得上某音的万赞的效果。

第二个,视频号目前在商业化初期。可能除了像百准这样的稀有物种,生态里没有第三方服务商把业务重心真放在视频号上,因为同一场事件营销,某音可能是500万预算,视频号只有50万预算,又少又难做。

这个商业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才有互联网大厂测试,到今年才有少数几个行业前三的品牌下场,最快也得明年才有各类品牌加入。 我身边最贵的视频号创作者,最多一条就是10万,而某音的达人,最多一条能轻松冲到60 万。

更不要说视频号里的KOC种草模式、MCN扩张,超级创意内容、品销合一投放模型,几乎都是空白或者特别早期阶段。

当然,这也正是机会。

我经常和合作品牌以及WeGet联盟的盟友说: 远远被低估的视频号,是WEB2.0时代最后的红利平台,品牌更容易杀出重围,创作者更容易站稳脚跟。

我今天达到20万粉丝,算是勉强站稳脚跟了。

目前视频创作者粉丝量最多的是200万左右,第二梯队在百万,我属于第三第四梯队,还得继续努力搞视频。

我第一次接触视频是在大学,拿着学校里发的摄像机穿梭在学校各个角落,最高光的时刻就是用会声会影帮学校团委老师做了那一届毕业典礼宣传片。
后来是出运营、出摄影、出特效,找自媒体人做个人风格的短视频,那是11年前,我还不知道有种模式叫做MCN孵化。

再后来参与做了个短视频直播app,我记得设计了个很特别的功能点,就是直播间打赏特定任务,主播接了任务就得完成,借鉴了一个悬疑类电影里的创意,避免直播间只有重复的秀场模式。

虽然我靠文字自媒体的红利开出了一个传媒公司,但我一直相信视频化才是面向未来的趋势。 在今年,我的视频风格调了四次,后期团队改了 三轮,拍摄器材开始习惯一直随身带,还干脆换了个办公室,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景深效果。

我会继续探索视频号里更好的表达模式,生产你喜欢的财经类内容。

下一个小目标,就是在40万粉丝时,在向大家分享下新收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