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下咽
抗癌药物变得更有效也更昂贵
富裕国家对高药价的争论趋于白热化且令人沮丧。研究公司昆泰医药信息研究所(QuintilesIMS Institute)的新数据表明,这番争议已对药物开支造成影响。2016年,美国处方药开支的增长率下降至4.8%,不到前两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已计入折扣及返利)。评级机构穆迪的迈克尔·莱维斯克(Michael Levesque)认为,定价压力导致制药公司盈利增长减速。公众监督限制了它们的定价空间,也使得支付方态度更为强硬。
然而,有一个领域的收入仍有望继续上涨:抗癌。莱维斯克表示,肿瘤药物是医药行业的亮点。如今,由于寿命延长,一个严酷的现实便是五分之二的人会在生命某个阶段罹患癌症。这是过去十年抗癌新药数量增加超过60%的原因之一。在进入研发后期的新药中,有600多种是抗癌药物。抗癌新药的审批也在加快。
更多新药陆续上市。5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英国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研发的膀胱癌药物durvalumab(商品名为Imfinzi),一年期疗程的批发价为18万美元。它作用于关键分子标靶,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是日益壮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大军中的一员。其他这类药物有美国默克公司(Merck)的pembrolizumab(商品名为Keytruda)、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的nivolumab(商品名为Opdivo),以及瑞士罗氏(Roche)的atezolizumab(商品名为Tecentriq)等。
这些检查点抑制剂将成为抗癌药物支出增长的主力。默克公司的Keytruda表现尤其出色。去年8月,Opdivo的关键临床试验失败,百时美施贵宝的市值下降了16%,其股价自此一蹶不振。新药价值举足轻重,由此可见一斑。
但对政府、保险公司和病人而言,药价高可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即便在五年前,大部分新批准药物一年的药费也要超过十万美元。但随着新一代更昂贵的免疫肿瘤药物面世,预算压力进一步加剧。如果发现这些药品相互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形势还可能更加严峻。
选错抗癌药物可能让买单者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最近的例子是,英国政府在2010年创立了一个专项基金来增加抗癌新药的使用,结果惨淡收场。到2016年项目结束时,英国政府共花费了12.7亿英镑(18.3亿美元),但后来的情况表明,大部分钱都没有带来疗效。
有人认为,更好的做法是采用所谓的“价值定价”,即患者试用新药,然后由支付方根据疗效来支付费用。但这意味着要从患者那里收集大量数据,远非简单易行。
罗氏旗下的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等企业就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包括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在内的一些支付方也在做同样的努力。知道钱是花在有效的药物上,这一点着实令人宽慰,但在更大层面上,吃不起药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