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的为民服务措施,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此前设立预交金是为了减少患者排队和缩短缴费时间。近年来,持续完善改进这项制度,引导各地降低预交金收取额度以减轻患者压力。针对贫困人口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改革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确保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并减轻预付资金压力。同时从两个方面改革预交金管理,保障患者负担减轻和提升就医感受。近期将做好政策文件印发、医保预付金管理办法完善、信息化手段提升等工作,确保制度落地并群众满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取消门诊预交金
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以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
关键观点2: 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关键观点3: 改革预交金管理的两个方面
国家卫健委从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限时清退已缴纳门诊预交金、优化门诊收费流程、住院预交金收取额度的合理确定等方面改革预交金管理,以保障患者负担减轻和提升就医感受。
关键观点4: 近期重点工作
国家卫健委近期将做好政策文件印发、医保预付金管理办法完善、信息化手段提升等三项重点工作,以确保制度落地并群众满意。
正文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包括
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世纪80年代,
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
,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们持续完善改进这项制度,
引导各地逐步降低预交金收取额度,以进一步减轻患者就医压力;积极运用各种移动支付和结算渠道,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
脱贫攻坚期间,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农村贫困患者在本地区住院治疗期间不用预交费用,出院时只需结算个人自付部分,这项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便利的实惠,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决定
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
以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牢牢把握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就医感受的总目标,从两个方面改革预交金管理。
-
一是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限时清退患者已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还要求医疗机构持续优化门诊收费流程,
患者在门诊就医时,可以自愿选择支付方式。
同时明确,针对老年人等确有门急诊预交金需求的群体,急诊、急诊留观、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情形,
在患者自愿前提下,医疗机构可预收费用,
避免“一刀切”给部分群众带来不便。
-
二是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低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公立医疗机构要根据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结算类型、患者医保类型和报销比例等因素,
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公立医疗机构要公示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
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
以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阑尾炎切除手术为例,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阑尾切除术”患者过去3年平均住院费用为9000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3000元,该医院向该类患者收取的预交金就不得超过3000元。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该项制度加快落地,近期将做好以下3项重点工作。
-
一是印发政策文件,统一部署;
制定工作指引,指导各地制定实施细则,有序有效精确落实好制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