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七公片区开发
高端基建融资:片区开发,ABO/F-EPC,PPP,专项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信用跟随利率继续调整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改善高端量子设备的秘诀,竟然是放两颗葡萄 ·  13 小时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公司债及企业债信用分析周报 ·  4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8 ...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8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七公片区开发

经典丨管委会+公司: 当了房东, 还想当股东, 结果变老公

七公片区开发  · 公众号  ·  · 2024-06-13 16:12

正文

◆◆
七公片区开发

◆◆

七公片区开发是基建融资领域遥遥领先的专业公众号。七公具有20年超1000亿元的政府基建项目筹融资经验, 专注于片区开发的顾问咨询和业务指导,尤其擅长搭建片区开发合规架构和融资路径 。七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咨询机构, 现已分布在全国十几个地区, 诚恳邀请咨询机构建立合伙人合作机制,并支持合作机构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服务。

写在前面
基层地方政府不具备参与市场化竞争领域的决策执行机制和人力资源构成。这不是哪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制度设计使然,地方政府最不可能、也最不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对市场化业务领域投资的判断能力。
城投平台公司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兵工厂,提供硬软环境支持,是城投平台公司的使命,就像兵工厂提供弹药一样,而不是拎着枪自己上去打一仗。
建标准化厂房、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服务企业,这些都是城投平台公司业务的应有内容,但不是自己投资做产业:
当了房东,还想当股东,最后往往是变成收拾烂摊子的那个倒霉老公。

一、越俎代庖的投资失败比比皆是

事实上,国资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只不过,聚光灯更喜欢聚焦在那些所谓“成功”案例上而已。

(一) 每日优鲜突然“休克”连累青岛国资
据新浪网2022年8月消息,青岛国资委投资每日优鲜20亿,是到当时为止的生鲜电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规模战略投资,前置条件是要求每日优鲜将总部搬至青岛。青岛放出了足够的诚意,邀请这个曾经的行业“独角兽”入驻。但是,每日优鲜的结果不免让人唏嘘,该公司自成立后,就一直在烧钱。2018年到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了67.9亿元,而据新浪网发布消息时的股价显示,青岛国资给每日优鲜投资的20亿元,如今不到3000万元,亏损九成多。

(二) 独山县越俎代庖投资市场化项目

独山县视频的所谓举债400亿引起热议后,我们通过相关消息对其进行了一些调研:独山县的问题,远远不仅是一个违规举债的问题,而是地方政府或以其下属国企通过举债,以股权方式投资了过多的应该企业投资的项目;或者更简单的说,地方政府越俎代庖地投资了过多的市场化商业性项目,水司楼、天洞景区、大戏楼、三大庙等等各种景区项目。独山县的暴雷,与其说是盲目举债造成的,还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市场化企业投资项目造成的。

独山县的400亿,为当前甚嚣尘上的“股权财政说”,做足了试点和表率,有识之士可以多去学习调研。


(三) 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案
环球网报道

李再勇,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曾任六盘水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等职务,2023年3月被立案审查调查。2013年到2017年,李再勇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期间,推动兴建了23个旅游项目,其中有16个项目已被贵州省列入低效闲置项目。而李再勇当初为了建这些项目,不顾当地财政实际承载能力盲目举债,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

长安街知事,公众号:环球网,大肆举债的李再勇:如果由我还,肯定不去借


( ) 剑河县原县委书记王勇志案

电视专题片《决不姑息——贵州正风肃纪反腐》披露,

曾任黔东南州剑河县县委书记的王勇志不切实际、不顾财力、不计后果的搞政绩,全凭个人意志,以融资贷款方式,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其中在2013年,在未进行科学性论证,缺乏市场调研、资金全靠融资贷款的情况下,王勇志主导并负责总指挥实施某温泉项目,最初计划投资约9亿元,后不断追加到13亿元,2017年建成运营后,产生的收益还不够支付每年高达50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利息,连续多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以融资贷款方式还实施了某文化创意园木屋、某会展中心等项目,有的项目因未提前按照政策法规及项目规范进行科学论证,在投入近3000万元后因多种因素被叫停,烂尾至今。

电视专题片《决不姑息——贵州正风肃纪反腐》


( ) 天水市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

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中,提及

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2018年以来,天水市通过PPP模式,规划投融资90亿元建设“有轨电车”一期和二期工程。2020年,一期工程建成并正式运营。同年11月,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并同步实施羲皇大道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期工程实际进度仅过半,“有轨电车”这一“民心”工程成了建也没钱建、拆也不能拆的“闹心”工程。一期工程运营以来,年运载乘客仅约80万人次,收入160万元,年运营成本约4000万元,运营亏空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和运营主体自筹。

国家有关部门

二、政府最不应当也不可能的能力就是投资


地方政府不具备参与市场化竞争领域的决策执行机制和人力资源构成。这不是哪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制度设计使然,地方政府最不可能、也最不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对市场化业务领域投资的判断能力。这种劣势,不是通过对引进人才、平台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皮毛措施就能够弥补的。
我们刚刚从热衷于搞计划投资办企业的经济泥沼中挣脱出来几十年,就不要再跳回去了。
七公也曾参加过省级和市级单位牵头发起的产业基金工作,总体上的感觉,越是高层级政府主管部门,对于产业导向大方面的把握就越准确,但也比较宏观,资金运用也越倾向于撒芝麻盐;另一方面,越是基层的区县乡镇政府,在产业方面的决策能力就越贫乏,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化项目的投资趋势。
七公有个前任,二十多年前曾决策在非洲南部某地投资建了一个拖鞋厂,鞋厂建完开始销售了才发现,TM这地方有90%的人压根儿就不穿鞋,更别说拖鞋了,还不如赌博了属于是。

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作为一级政府,本本分分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过硬的投资硬件环境,培育磨炼投资软件环境,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非要把老百姓的钱投到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去霍霍呢?
投资就像生娃,生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 爱因 斯坦
长大以后就懂了,和大家一样,都是, 爱玩 死懒

大约在十年前,七公就经常接到猎头介绍的一家太阳能电池企业offer的电话,项目计划的工作结构是这样的:总投100亿,企业投7亿设备,政府投14亿现金,其余79亿去融资。
我立刻回复, 不可能
先不说你那个设备值不值7亿,也不考虑不良后能不能处置,我政府的14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真金白银,是不可能投入到政府不了解风险的市场竞争行业当中去的,政府不是做这个行当的。退一万步说,即使项目论证成功了,我也只可能投14亿标厂免费给你用,一旦你项目破产了,这14亿标厂还是我的,国有资产还在。
对方没同意,还说在全国多少个项目云云,两三年后暴雷了,全国暴的那种,再就没有然后了。


三、不能用企业市场化收益反哺财政收入


不能用企业市场化收益反哺财政收入,是七公片区开发多年以来一贯坚持的观点。造成所谓的市场化“永动机”必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市场化项目处于平均利润状态,不足以覆盖基建投入,另一方面是法律禁止对于纯粹市场化项目与公益性建设的捆绑,而放开能够与公益性建设捆绑的类型,却均属严重亏损状态;且对于有高额收益的土地出让等行政环节,法律也禁止通过捆绑向企业输送利益。

前些年我有个学员,对此一直忿忿不平,坚持说,七公,我就有这种能力,一手抓行政工作做好资金筹集,另一手抓市场化项目获取收益。我说我不否认你有可能有这种能力,但是99.99%的人没有这种能力,至于你,我也不认为你是项目真的能够成功,你可能是入错行了,你要是真有这个能力去给马云打工,年薪过亿不是梦,何必待在平台公司屈才呢。

别人一手都硬不起来,就你能两手都要硬,咋不上天尼。


市场上有一种挺搞笑的思路,而且传讹甚广, “ 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的最大一块资产了,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若能够让300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

问题是,这玩意不是每年都能提高1%的,就像世界纪录不是能够每年提高1%的;反证法的说,如果中国国企利润率真的每年都能提高1%,那么20年之内,利润率争取保持在30%左右,中国就能收购全地球,100年之内就能称霸全宇宙,咱是三体看多了,看反了么? 叶老师又要来消灭全人类了么?


四、可投资可招商,但禁止“以投招商”

(一) 可以资本投资,也可以招商引资
平台公司可以发挥资本投资作用,这也是平台公司在城中村片区开发项目中,通过与社会资本投资人共同投资组建SPV项目公司承揽项目,进而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
平台公司也可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按照招商引资的绩效情况,取得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奖励,或通过政府购买招商运营服务途径,获取招商引资服务费用。这也是平台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 但平台公司不能靠投资来招商

但是,平台公司不能为了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 而决定采取投资参股

平台公司投资的决策,只能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项目当中,这是作为国有企业运营主体的属性所决定的。

靠投资来从事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招商引资工作,这是公益性行为,将财政资金用于非营利事业,并不是完全不行,但那是地方政府决策的事情,不是平台公司能考虑的。

实践中,为了现实地避免“崽卖爷田心不痛”的盲目投资行为,地方通常会组建一个投资决策委员会,并邀请资金/基金管理机构和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其他第三方机构来辅助进行投资决策。

无论其决策体系是怎样的,平台公司都不是决策主体,平台公司的公益性业务与其投资性业务的决策机制,应当截然分开。不能“自己掐表自己跑,我说几秒就几秒”,这是基本的原则性错误,涉及滥用职权的违法犯罪。


(三) 41号文突出主业浇灭“股权财政吹”
网传国资委发布国资发改革规[2023]41号文《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
近一年来,“股权财政吹” 一度几乎甚嚣尘上,丝毫不顾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情况,完全忽略企业效益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也不考虑现有的国企央强地弱的客观现状,鼓吹依赖企业增加收益上缴反哺财政收入和替代土地财政,蒙骗极少数地方政府不经调研就盲目投资于市场竞争行业,甚至作为本地招商引资的通行政策。
对此,主管部门做出了根本性的回应:
突出主业。…… 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严控非主业投资,不得通过参股等方式开展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规定的禁止类业务。

五、整合、上市都只是满足了个人爱好


(一) 白开水系列之资产和股权整合
如果资产、资源、股权整合重组能做的话,十多年前开始发城投债的时候,早就整合得山清水秀了,能剩下给当前平台公司重组的多半是山穷水尽了。
不过,除了比较浪费时间之外,资产整合工作本身,并不必然损害融资平台公司,属于白开水系列。这一类型平台转型的改革尝试,从实质上来看,更像是事业单位改革,仅仅是单位功能的合并同类项,而并未改变其财政兜底的实质,对于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并无指导意义。 更大的可能,是主管为了实现其人事职能调整的意图,巧妙地利用了一下咨询机构而已。
周岳 朱佳妮老师在其《 城投股权变动有何特点? 》一文中, 对2015年以来城投平台股权变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具体介绍了 城投平台公司资产整合的分类、原因及其影响,并且得出实证考察结论: 股权划转对于城投平台公司并未发生实质性影响:

股权划转对于估值的影响整体较为有限(除个别重大利好因素之外),债券估值更多还是受到货币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以及主体本身信用资质的影响。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还是建议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去择券,在优选区域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通过股权划转,在平台地位上趋于提升、政府支持力度上趋于加强的平台,可以挖掘其超额利差,适度参与。而对于核心资产被划出的平台,建议了解资产划出的目的以及后续公司在分工定位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后,再进一步判断。

周岳、朱佳妮,公众号:岳读债市 城投股权变动有何特点?
我们通俗地思考这个问题,觉得也不难理解: 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把它们合在一起考试,成绩就变优秀了?
答窜题扣了更多的分,才是最大的可能吧?
城投平台小童鞋的学习问题,是没有找到适宜的学科,而不是分着考合着考的问题。
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很多城投平台公司的并购重组,没有毙敌一个,先自损八千。原因在于:股权划转、并购重组,并不能突破城投平台公司所遇到的筹资路径瓶颈,并不能解决城投平台公司所面对的筹资模式危机,反而可能会因为人事变动、业务调整而带来摩擦损失。
虽然目前我们的数据尚不全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调研的平台转型公开信息数据中,属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形,远远多于真正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情形。

(二) 平台整合实际主要目的为人事安排调整
城投平台公司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往往来源于各种人财物资源的激烈变化,特别是人事安排。
或者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些城投老总搞整合,其主要目的,只是想“换换干部”。
从短期消极的方向来看,业务和股权整合带来高管层和中层干部甚至下属员工的人事、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巨大变化,产生阻力和消耗是很自然的事情。能不能毙敌一万还不好说,先自损三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个被浑水公司发布的叫白河水业的案例。
从短期积极的方向来看,如果新公司高管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当地能够给予新公司高管层以最大的支持,则新公司短期内有可能得以改善,整合成为缓解平台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从长期来看,平台公司整合的最大缺陷就是“药不能停”:如果短期取得的成绩,依赖的是人治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一旦支持因素减弱,平台立刻打回原形。

(三 ) 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仅供满足个人爱好
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曾经是好多城投公司老总的梦想,希望通过进入股票市场中规模更大的企业,实现更大的融资能力,走“扩大规模—增加投融资—规模再扩大—再增加融资”的收敛型老路,沿着算术级数增长的模型,走越来越窄的转型之路。

绝大部分城投培育或政府划入上市公司对其偿债能力提升有限。……绝大部分城投所持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对其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有限,……城投收购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经营业绩亏损或盈利规模较小。

范俊根 毕柳,公众号:中证鹏元评级 如何看待城投控股上市公司?
类似的,收购实体业务的上市公司,同样会遇到之前曾提到的业务目标矛盾的问题,结果是规模虽然放大了,资金仍然捉襟见肘。
特别的,与并购其他类型企业不同的是,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如果操作不当,对于片区开发业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真正前途的扼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