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荣宝斋画院教授 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副院长
作为一个画家,《艺术市场》杂志创刊之初曾刊登过我的作品,所以对其早有关注,至今已15年。我不仅与《艺术市场》杂志交往密切,还担任旗下惠风书画院副院长一职,与其结下不解之缘。
创刊之初,《艺术市场》杂志的栏目版块设置很丰富,包括拍卖、评论、鉴藏等,信息很全面。当今在网络媒体和视频自媒体迅速增长、势头逐渐压过纸上媒体的时代趋势下,《艺术市场》能够坚持自己的办刊理念,持续推进实属不易。希望《艺术市场》未来能够关注当下的同时,更多地深挖传统,探究艺术品市场和过去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使读者获取更多有关市场的信息与知识。
大家知道我画老北京民俗,但是真正写生的作品是我创作的另一面,写生使人们看到我不光画北京风土人情,还能到生活中用技法画写生的东西,人在自然环境下看到的景物是如何反映到纸上,这是对画家的考验。因为我们不能只画自己常画的主题,更要用这种技法尝试着画很多东西,丰富自己的技法。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我就养成了速写本不离手的习惯,大量的街头速写让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把握;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人物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衣着、神态、生活小景,每个时代都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一个写实的人物画画家,我表达的是我所处时代的人物特征,我需要如实地描绘他们的生活状态,但如果把现实中的人物分毫不差地搬到画面上,却又失去了绘画的本来意义,这种写实的人物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把握好一个尺度,让画面更有生命力、更有生活情趣,却为不易之事。通过反复地实践、不断地摸索,我渐渐形成了水墨与重彩相结合的重彩没骨人物写意画。
以老北京为创作题材,这得益于我早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30余年的经历。
从事编辑工作,就得有选择画家的眼光,动脑筋思考要编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画家大众会接受。
当时,我主要负责《中国书画》的编辑和设计工作,它的主导思想是“尊重传统,发现新意,更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我看了大量的作品后发现,山水、花鸟、人物三大创作题材的作品重复性的内容很多,就是学习前人或老师的东西,没有深入到生活中去,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多是为了技法而技法。吴冠中曾说过:“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成材的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艺术家必须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吴冠中曾经为了创作一幅作品搬着画箱走了四个地方才完成。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现在给学生讲课反复说这句话,齐白石画的这些内容是从生活中观察所得,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再提炼笔墨进行创作,他创作的虾画了将近10年才给人展示。我们要学的是他怎么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来。很多学他的人只研究他的用笔用墨,却没有到生活中去研究自然现象。
没有写生的基础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
从历史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例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代表了唐代画牛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是万不能画得如此生动的。
从唐代开始,画家就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尤其中国画发展到宋代便达到极限,元代以后注重文人画,讲究笔墨意趣,进而忽视了写生的作用。清代以石涛为代表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论,又指出了写生的重要性。
马海方为本刊题字
近现代留学画家以徐悲鸿为主,强调写生的重要性,不过是以西方画法为主的写生。艺术源于生活,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养艺术,这就要靠我们去感知生活、深入生活,写生是将生活与绘画艺术相连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元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艺术经验。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经验以后,才会将生活的深刻感悟很好地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自然界的无穷变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而在写生的状态之下比较容易避免概念化,客观世界的深邃与庞大是照片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写生的直接性是最能触动艺术家神经和感觉并引起画兴的因素,倘若丢弃了这种直接性和敏感性,作品就无法生动,创作也就很难感染观众。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位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不同,这种外化的艺术形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的艺术风格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目前,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很少有人再去像以前的画家那样对景写生,
当代画家的写生意识淡薄,多是利用相机或者其他工具收集素材,回到工作室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这实质上是一种复制
。
这类作品刻板枯燥,没有写生作品的灵气与生动,所以也就很难打动观众、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据一位一起写生的画家说,他曾经拍回4000多张照片,把照片放在画案上,并没有激起任何创作的灵感。因此,户外写生有助于锻炼我们分析、归纳物象的能力,对物象能全方位地认真观察。更重要的是,在写生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环境的烘托,艺术家才会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和表现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所描绘出的艺术形象,融进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所以才会变得鲜活生动,进而感染观众。
照相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为确定艺术形象的真实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虽然如此,照相技术对绘画创作来说,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它并不能取代写生完全作为绘画创作的一种素材收集。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写生依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写生可以唤起艺术家的激情和创作的冲动,让画家描绘出具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在对待写生上,中国水墨画院做的很自觉,有目的性。在给学生授课时我一直强调,不要总是临摹老师的作品,要学老师的创作观念。我的观念就是:到生活里面去写生,感受自然,把自己的感受用创作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