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是中国发行周期最短、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摄影类专业报纸。新浪官方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cppclub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9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摄影报

景卫东:将照片转化成公益广告

中国摄影报  · 公众号  ·  · 2024-06-19 16:21

正文

6月2日至12日,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铁站东南口,“在中国璀璨绽放的世界遗产”景卫东系列摄影作品开始了4期的轮番展示。12幅展示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现实图景和独特魅力的摄影佳作以每期3幅、3日一轮换的方式进行展出。
“通过把照片转化成公益广告的形式,在地铁里进行呈现,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关注生态文明。”这不是景卫东第一次参与公益展览,早在这之前,他的摄影作品就曾在中国邮政集团、北京地铁集团和街道社区楼宇电梯等公共场所进行展示。据他透露,近十年来,他累计参与策划和展出涉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文明类相关摄影展就有百余场,其中包括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常设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璀璨绽放的世界遗产主题摄影展”、“探索生态文明之美”主题摄影展等。从事摄影工作近40年来,景卫东一直坚持用影像记录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关注中国的世界遗产。“传递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充分发挥影像的价值,这应该是我们新时代摄影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担当”这一创作理念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恪守摄影事业、锚定影像之路的行为宗旨。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不同,商业广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图片、画面达到“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继而呈现现实问题和社会关切。近年来,景卫东将摄影作品运用到公益广告中,只为更好地借助公益广告模式宣传摄影的社会价值,这也是景卫东将创作与时代接轨,打开新思路的有益尝试。“我找到地铁广告公司和公园管理处,以照片和文案结合的广告形式呈现世界遗产影像,虽然过程艰辛不易,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平常拍摄时比较注重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艺术化手法生动地表达主题。此次根据广告视觉要求,我优中选优,配以文案,就是希望通过优美的画面展示公益影像广告的功能和内涵。”景卫东透露,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站的公益广告计算,仅在今年的端午节期间,就有10余万人次路经展出的公益广告灯箱,而在观看公益广告的人群里,他就恰巧遇到举着相机对此拍照的行人。显然,摒弃孤芳自赏、过分炫技的传统制作和展示作品的形式,在公共场域展示的公益广告内容更能直观地刺激公众视觉感官,接地气的展呈方式更容易引发公众关注和思考,达到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57项,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蜿蜒盘旋的长城、佛教艺术地敦煌莫高窟、气势雄伟的泰山、风光旖旎的九寨沟……这些贯穿着中国本土生活经验、历史传统、集体记忆以及社会实践的风景和人文名胜均被景卫东的镜头一一捕捉。“影像公益广告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对摄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承载了更多广告文案传达的信息。我在创作上,一改延续已久的为所谓艺术而艺术表现的方式,只为让艺术赞美时代,服务时代。”从作品的呈现方式反观景卫东的影像理念,不难看出,他试图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延伸摄影价值的决心。而形式创新、呈现多元的成果展示,离不开作品在“量”上的长期积累和“质”上的实质性飞跃。在这一点上,景卫东底气很足。

“近20年来,我常去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拍摄自然风光。和所有摄影人一样,我也曾追逐朝阳落日,只为捕捉心中的完美瞬间。但我从不把自己定义为‘风光摄影师’,因为我在追求所谓完美景观的背后,更想以作品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于是,人们在景卫东的摄影作品中,看到了壮美山川间的落日余晖、湿地里悠闲踱步的鸟儿、南方春天山坡上的茶园、戈壁滩上倔强的小草……很长一段时间里,景卫东并没有将这些作品拿出来去参展、发表,而是选择将它们自费展出,让大众以现场观看的方式,认同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让一个个具体的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这与他如今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示摄影作品可谓一脉相承。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和人类文明形态,其核心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一概念强调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以摄影的方式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艺术融入时代,回应时代的期盼与人民心声,策展和办展已然成了景卫东用摄影的方式关注世界遗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世界遗产题材的拍摄由心而生,摄影家作为‘挖宝人’,从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风情中获得灵感,通过独特的视角寻找美、发现美,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拍摄下来,通过活动、展览、交流、出版、宣传等途径广为传播,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也成了自然生态名胜区亮丽的‘名片’。”如今的景卫东身兼中国摄影家协会自然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秘书长等多重职务,而这也为他继续身体力行地以摄影方式助力世界遗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6月7日,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联袂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景卫东个展“生态之美”公益宣传主题摄影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东岸红墙影廊展出。展览展出了60幅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均以公益广告形式呈现,是景卫东试图以摄影方式再现祖国大好河山生态文明之美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展览展期30天。
“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示世界遗产、生态之美摄影作品,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并主动加入相关的志愿者活动或组织中。这样的举措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景卫东相信,积极策划开展摄影展览工作,参与接地气、聚人气的展览项目是影像取得社会效益的好方法,也是新时代摄影人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种好方式。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47 期·2 版


图片: 景卫东

文字:张晓寅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