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吐槽”到电商
差评?一个喷过BAT,怼过苹果,把所有科技相关企业都放在准星之内的微信公众号,一旦发现行业内值得差评的人或事,就会毫不留情地“吐槽”,原则是犀利而不失客观。
差评微信公众号内容
没有唯美画风,没有心灵鸡汤,差评的火完全源于有理有据的吐槽。亿邦动力网了解到, 在差评团队只有差评君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会坚持回复每一条留言,保持与粉丝的互动,正是这样一个侠客似的朋友形象,培养了差评的粉丝黏性。而它的粉丝也有着明显的特征:年轻、关注科技,和差评有相同的价值观。
不过,犀利的文风给差评带来过不少麻烦,包括要求删稿、被告抄袭等。面对问题,差评保有一贯的诙谐,如针对“被抄袭”,差评用一张“难道差评君是张无忌,六大门派要围攻光明顶?”的图片,让粉丝看到了自己的态度。
运营了将近一年的时候,差评公众号已经积累了近90万粉丝。此时的差评开始思考如何价值最大化,并面临两难抉择:仅靠广告营收,过于单一;选择入局电商,恐怕影响粉丝体验。
最终,面对“七个公众号里就有一个在做电商”的热潮,差评还是选择放手探索。为了减轻粉丝的不适感,差评最初不求盈利,只是尽可能帮用户找到差异化产品,并结合原有的内容特点设定了选品策略:高冷、黑科技产品。
电商“改造”的坎儿
差评的电商模式很清晰,选择新、奇、特的黑科技产品,每周六用专门的推文推荐商品,将消费者引导到公众号内置商城“黑市”;同时,开一家淘宝店,不过不作为主战场。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起初电商成绩“惨淡”,黑科技产品似乎并不是粉丝们的菜。几个月后,一款单价为40元的创意商品Sticker让差评看到了希望,并开始分析粉丝特征,转变选品方向。
案例:Sticker是一款纳米技术创意家居用品,形态为一张透明贴片,功能类似双面胶,通过它可以将手机、iPad等贴在墙上,让用户边做饭变看视频等。产品上线一周售出2000多片。
该产品和粉丝特点达到了真正的契合:18~25岁,70%男性,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互联网从业者和对科技感兴趣的人,消费力不强,相对理性。因此,差评放下了“高冷”,将选品策略调整为:新、奇、特,但客单价不高的刚需性产品。
订单变多以后,又有问题陆续出现。“电商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每一环都必须做好,否则会对后续环节造成很大影响。”差评电商负责人Allen表示,慢发、错发、漏发都会引发掉粉,哪怕电商推文写得不好也会掉粉。
Allen认为,自媒体到电商的过渡需要找到最不尴尬的方式,有两点需要注意:
(1)找准定位,明确黏住粉丝比立刻盈利更重要;
(2)保持互动,即便在商言商,也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他将差评成功过渡到电商形容成“运气”,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做活动,设计差评专属包装盒,为粉丝写祝福卡片,送礼物等,“重要的是让粉丝真正感受到福利。”
让流水翻倍的决定
目前,差评电商团队10人,黑市中共有约100个SKU;公众号粉丝超过100万,每篇推文能带来平均1000单的转化,48小时转化可达到10%。据介绍,差评并没有选择一般自媒体大号的一件代发模式,而是选择自建仓库,同时负责选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只有部分客单价2000元以上的商品会采用一件代发。
将这种重模式跑通之后,差评电商如今的月流水已经达到400万元,毛利近30%。不过亿邦动力网注意到,今年年初,差评对外公布的月流水还仅有100万元,为何在短短五个月内,流水翻了4倍?
Allen透露,业绩翻翻的原因,其实是新增的2B业务。“公众号的转化,在没有粉丝激增的情况下很难大幅提高的,容易触及天花板。差评有自建仓库作为基础,不仅将商品卖给粉丝,也开始将商品卖给同行。”
Allen告诉亿邦动力网,虽然差评不算头部大号,但已经在行业中建立了影响力,转化能力甚至达到了两倍于当前粉丝量的大号。因此,差评可以拿下很多产品在微信渠道的总代,再分销给其它适合该商品的内容电商渠道;很多新产品也会选择在差评首发,差评做过销售测试后,凭借实际数据推荐给同行。
据介绍,几个月下来,差评2B业务的流水已经基本可以达到2C业务。Allen坦言,由于科技类目整个行业SKU有限,所以选品还是存在难度的,原则就是帮粉丝买到差异化商品和从粉丝需求出发。
差评方面认为,微信和淘宝都只是单一端口,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到自己,差评即将推出PC官网和App,未来两个月即可上线。而今年的重点,也会更多放在分销和淘宝。
此外,为了弥补科技类产品复购率低的不足,差评还将在6~7月份上线食品类目,主营新奇特的零食,如曾经2天就售出4000盒的黑科技火锅(不用电就可以煮熟)。Allen笑称,“差评会让粉丝感受到,即使只是泡面也能吃出整个宇宙的感觉。”
欢迎在底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