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价值投资家  ·  2月12日正式确认大盘现在涨到3331.36 ... ·  23 小时前  
价值投资家  ·  2月12日正式确认大盘现在涨到3331.36 ... ·  23 小时前  
单号码查入口  ·  价格猛涨,逼近一克870元!这家大行宣布下调 ·  2 天前  
单号码查入口  ·  价格猛涨,逼近一克870元!这家大行宣布下调 ·  2 天前  
价值投资家  ·  2月10日操作:今天新抄底300396迪瑞3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别以为自己真的会写作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 2024-04-10 17:32

正文


美国著名非虚构 作家 约翰·麦克菲,是 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也是 “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甲骨文》)作者何伟的老师。有趣 的是, 约翰·麦克 作为全美最会写作的人之一, 被引用 最多 的竟 是他谈论自己 如何不能写作 ——
“听起来我写作有什么公式似的。绝对没有!”
为了证明写作没有公式,麦克菲谈到了他“不到下午五点绝对动不了笔,以及自己像被狩猎的动物一样的心理,还有,写作中最著名的那个环节,泡茶——

“现在是早上9点钟。我所要做的就是写作。
泡茶,我的意思是说,我过去经常一整天都在泡茶。
10点,11点,12点,1点,2点,3点,4点——每天都是这样过的。
已经4点半了,我开始慌了,就像缠绕的弹簧一样……
5点了,我开始动笔。
7点,我下班回家。一次一次又一次都是这个样子……”
写到这里,我给自己泡了一壶茶。不过可惜,这是关于写作的第一个谎言——写作没有方法。
《人生之路》剧照
01
一个关于写作的谎言

何伟回忆麦克菲批阅在大学写作课上他提交的作业文章,
“要是句子写得不好,旁边会有: 你不可能用这个造出真丝袋来。
如果哪句话里形容词和从句过多,他会指出: 你可以把嘴巴里的小石子吐出来再说。
有一次他在两句话里四次提到主角名字,麦克菲点评到: 人名响得跟马蹄似的呢。 不妨多用代名词。
《完美的日子 》剧照
这门何伟本是无意选报的非虚构写作课,结束时使他意识到:

一、“一个人有可能写得极好同时又很糟糕。最好的作者未必最有天赋,但都知道自己的弱点并努力改进”;
二、“非虚构写作,如同小说创作一样,既要呕心沥血,又要激扬文字”。此后不到一年,何伟开始发表新闻报道。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

一、别以为写作不需要学习,否则创意写作课是在干嘛?如何“知道弱点”并“努力改进”正是写作的方法。
二、别以为用文字描述客观事实或抒发真情实感,比写一篇完全虚构的小说要轻松。别以为自己真的会写作。
《钢的琴 》剧照
我们从小学起就在写日记,写小作文,长大后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上发布“格言金句”,偶尔去豆瓣、公号上写写书评、影评。但是这样的写作有什么问题?你的“弱点”在哪里,该如何改进?

提到书评,有些人认为不就是做读书笔记么,概括总结,有感而发,写评论都没什么原创含量,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评论家很大的误解。且不说评论写作本身所需要的原创性,很多优秀的评论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创作者,柏辽兹写乐评,萧伯纳写剧评,柯布西耶写建筑评论,而很多法国导演都是影评人出身,比如戈达尔。
《留校联盟 》剧照
实际上, 书评写作是训练写作最好的开始, 书评首先是对阅读的一种积累,是“消化知识的最好练习”。书评写作是作为阅读的写作,能够对阅读和写作进行双重练习。这也是为什么 《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 选择书评写作作为切口。

训练营的主讲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贝小戎,他的笔名就跟写书评有关——贝小戎三个字是把“小贼”拆开重组——小贝老师解释说 “因为我的想法都来自别人的书,所以我是个小贼。通过写书评,我窃取到很多文化意义中的精华部分,也得到了种种好处。”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书评?
02
书评,写作最好的开始

与市面上的大多数写作课不同,这门课对书评写作进行了分类教学—— 游记、艺术、传记、小说、历史、哲学、心理、政治、科普 九大类别的书,对应着不同的写作评论方法。足见课程之专业和用心。

主讲人 贝小戎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领域,他都是专家级人物。
从业的16年里,贝小戎一直保持着极快的阅读速度,并且陆陆续续向读者推荐了3000+本书。

他能读得如此快,并不是因为囫囵吞枣。相反, 他能从每本书里找到精华之处,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 这个本领,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作家苗炜就曾评价贝小戎是 “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屁股坐得住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也对小贝的阅读量赞赏有加: “小贝在编辑部的长处是一直保持较宽的浏览面,并对各种旮旯里奇妙的信息保持好奇心。”
在写作方面,小贝的发稿量也相当惊人。 他曾一度一个人管“观察”“书话”“思想”三个栏目,每周固定7页篇幅,有时还要客串帮助其他栏目。当时编辑部每年年底发稿量统计,他总是排名第一。

有很多人好奇:他是如何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阅读习惯,并且笔耕不辍的?他的秘诀就是写书评—— 让写作成为阅读的逆向输出。
小贝在四川美院视觉艺术中心谈写作心得
不仅如此,小贝老师还找来不同领域的书评人一起授课,他们都是国内杰出的专业书评人,将数余年的写作建议和工作方法倾囊相授,这些细致入微的经验之谈对初入门的写作者和已经开始从业的“后来人”都十分宝贵。
《怪物 》剧照
在每一类别的讲授中,既有 统领性 的介绍,也有 “手把手”拆解式 教学。宏观介绍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这个领域的整体面貌:

比如小贝介绍自己的专业哲学类书籍时,在20多分钟的预习课里言简意赅地讲完了“一部简明的西方哲学史”。涉及到了哲学领域不可不看的经典之作,也提炼出重要转折中所凝聚的时代走向;

常年深耕于艺术评论的马凌老师,对艺术类图书有经典、学术、藏品、高级普及型和大众普及型之分,精准独到。每一类的内容和书写方式都各有侧重,因此所对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有所不同。
《永无止境 》剧照
具体的写作方法从 开头怎么写、结构怎么搭建到结尾如何出彩, 甚至还包括准备工作怎样开启:

比如乔纳森老师介绍怎么写传记类书评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两三百字概括传主的生平,或者一个金句总结他的一生,要么用一个先声夺人的判断指出全书的不足,或者踏实地举例引用颇具代表性的原文……而每一个开头所引领的都是不同风格的评述;

维舟老师从阅读这一步开始教你怎么做笔记,大致可分三类, 一“摘录型”, 把有用的段落摘录分类,形成“卡片”做好索引,以备未来写作之用; 二“对话型”, 把看到某段话所触发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形成与“作者的对话”; 三“勘误型”, 发现并指正原文中的错误。

《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美国科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曾经成立写作工作坊招收学员,这些学员都是“严肃、有天赋的写作者”,在她看来,互助工作坊和同侪作家小组是一个不错的发明,“它们让作家置身于一个致力于创造同一种艺术的共同体之中……在批评中练习,在困难中互相扶持。”

或许这也是加入训练营的一种意义,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一点点对“幻觉”的鼓舞,见证彼此“缓慢的成长”。 如果你也渴望写作,渴望写得更好,欢迎加入小贝写作训练营,一起开始写起来,一直写下去。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书评写作训练营可以说是三联的口碑训练营,获得了老学员的口口相传,已经有上万名学员加入进来。

小贝常跟学员们开玩笑说: “如果你们都去攻占豆瓣,声势应该很浩大。”

上几期结束时,有同学说,上完课基本等于重新上了个研究生 (有点凡尔赛) ;交作业是写作的动力 (我们都不揣浅陋作了点评) ;唤醒了写字的技能 (挺柏拉图主义)

和市面上自媒体人开设的训练营不同, 《贝小戎·阅读与写作训练营》 打开了 资深书评人+专业编辑 的双重视角,提供 48天超长训练周期 ,搭配 直播点评 ,还有 社群答疑解惑 理论+实操 保证效果。
这个训练营有三大目标: 带领大家分析好文章、帮助大家比较快地写好文章、培养跨学科的人文素养。

不管你想读什么书,写什么书评,游记、艺术、小说、历史、哲学、科普……这个训练营,都接得住!优秀文章,还择优录用,支付稿酬。

为了纪念世界读书日,本期训练营将于4.23当日开营,额外赠送微信读书会员年卡!时机可贵,请抓紧。
▼点击下图,加入训练营

九类跨学科阅读写作课
四位优秀书评人齐助阵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小贝会帮你去粗取精,带你去阅读游记、艺术、小说、历史、哲学、科普等九大类书的经典之作或畅销书,写出一篇一千余字的评论。这种学习形式类似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或牛津PPE(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模式。扛下来的同学“赶得上国际名校毕业生的水平了”。

小贝出色的写作功底和教学能力,也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今天休息提前写了一篇传记书评,等老师讲完再修改。喜欢毒舌贝老师的指导,这次写自己都能感觉到纠正了很多上次存在的问题。谢谢@贝小戎老师,等待老师下次毒舌指点”。
往期学员的好评
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训练营也在努力为大家开辟多条职业路径。

课程中,小贝会尽其所能,分享自己的投稿经验: 比如投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达到不同媒体的要求。

小贝自己的公众号 【贝书单】 ,也会接收投稿,并给予稿酬回报。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
常见问题 Q&A
Q:课程是直播吗?课程形式是什么样的?
A:本期训练营会介绍到九种书评课程,分为:录播预习课程+录播正课+直播作业点评课程+作业/阅读日。飞行嘉宾将以录播的形式授课。⽼师和助教会全程陪学。
Q:没有赶上直播怎么办,课程可以回看吗?
A:支持永久回看。
Q:具体上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A:预习课在正课前⼀晚 8 点放出,课程时长约30 分钟左右, 正课在晚上 7 点开始,课程时间约1 ⼩时左右,直播点评作业直播点评 1 ⼩时左右。
Q:作业有老师点评吗?
A:有的,每⼈将获得⼀次⽂字点评的机 会。相较于前几期,我们还在本期做了升级,邀请主讲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马凌老师作为点评作业的评委,让大家可以得到两位老师不同角度的指导。贝⼩戎⽼师将直播点评游记、传记、⼼理、哲学、政治和科普类典型作业,马凌⽼师将直播点评艺术、⼩说和历史类典型作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