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E时代新能源
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整车的技术、市场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NE时代新能源

锂电行业新规:低端产能的新危机

NE时代新能源  · 公众号  ·  · 2024-05-10 06:58

正文

TWh的规划,GWh级别的出货量,正是锂电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但是, 过剩的是低端产能,优质产能依旧稀缺
2024年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一系列的红线要求,直逼低端产能。

01.

整改、淘汰不合规 产能

第一步,就是 对法律法规红线之下的现有产能进行整改、迁出以及关闭拆除

征求意见稿强调,锂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其中,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再建设锂电池及配套项目。对于上述区域内已有企业和产能,给出的处置办法是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以及关闭拆除。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产能将面临整改以及淘汰出局。

02.

对企业、工艺、设备、产品性能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 能量密度迎来新门槛

征求意见稿的核心诉求之一,“ 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方向很明确,此后产能扩张的方向,必须有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有提升,成本有所下降。

怎么做?底线是什么?

首先,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在整个锂电行业经历大规模扩产、囤货,然后产能和需求错配被迫去库存之后,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来到了历史低谷。宁德时代2023年全年产能利用率只有70.47%,同年上半年60.5%,这与此前车企抢产线、供应跟不上的光景大相径庭。

该条款直接将产能利用不达标的企业限制在场外。

底线是什么? 意见稿从企业的资质认定、生产相关的技术能力、产品性能、安全与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对其进行了新的解释和限定。

企业层面,除了基础的资质认定,征求意见稿还规定 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就2023年财报来看,目前出货量前10的电池企业基本上都符合这一条件。所以被卡的应该是梯队之后一些研发及工艺改进费用不理想的企业,同时也用这条以年为单位更新的标准对现有满足条件的企业进行监督。


虽然近几年众多尾部的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但剩下的部分企业依旧存在产能低、订单少、财务不理想的状况,3%的线也是筛选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 企业的工艺与设备,也是产能的衡量标准之一 ,与2021版管理规范相比,新增了部分条款:

1、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电极涂覆后均匀性的监测能力,电极涂覆厚度和长度的控制精度分别达到或优于2μm和1mm;

2、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生产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能力和适用条件下的电极烘干工艺技术,含水量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0ppm;

3、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剪切过程中电极毛刺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μm;具有卷绕或叠片过程中电极对齐度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0.1mm;

4、 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注液过程中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能力,露点温度≤-30°C(新增) ;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高压测试(HI-POT)在线检测能力;

5、 电池组企业应具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内阻等一致性控制能力,控制精度分别达到或优于1mV和1mΩ;应具有电池组保护装置功能在线检测能力和静电防护能力。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防止过充、短路、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新增)

6、 正负极材料企业应具有有害杂质的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0ppb。(新增)

另一方面,必须对能耗有所控制

  • 锂电池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400kgce/万Ah;

  • 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400kgce/t;

  • 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3000kgce/t;

  • 隔膜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750kgce/万㎡;

  • 电解液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50kgce/t
征求意见稿还对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的产品性能(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比容量、拉伸强度等)有了更高要求:

其中,车用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上,要求三元材料单体≥230Wh/kg,PACK≥165Wh/kg,LFP及其它材料单体≥165Wh/kg,PACK≥120Wh/kg。这对于部分暂未达标的产品来说,无疑是危机。
除此之外,为了对电池及相关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溯源,符合规范的企业及产品将在工信部网站进行统一公示。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企业应依据有关政策及标准,对锂电池产品开展编码并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 根据国家有关锂电池编码标准及规则录入生产销售锂电池产品编码。

与此同时,“提质”与“降本”同样贯穿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上。

意见稿鼓励企业调整用能结构,使用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节能规章制度,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同样,对于突发的环境事件,企业应该按照要求披露,鼓励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且通过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