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们只做一件事,告诉你:整理,其实可以有趣又好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色广播电视台  ·  百色公安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 ... ·  3 天前  
百色广播电视台  ·  百色公安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 ... ·  3 天前  
法治网  ·  造谣“9.6级地震”,杨某江被行拘 ·  4 天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注意!这七项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为什么把断舍离“断舍离”了?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公众号  ·  · 2017-06-13 07:29

正文

前不久,本号刊登《断舍离》译者吴倩的文章《通过断舍离,可以让你喜欢上真实的自己》,收到52名网友留言。我在仔细阅读完所有留言后,对吴倩进行了电话回访,同时也把一位网友的提问带给她。


吴倩是中国第一批接触和传播断舍离的人,一朵原以为她定是断舍离实践者。结果,她却告诉我:我把断舍离“断舍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文末附她推荐给本号读者的心灵疗愈书单



吴倩

心理咨询师,三岁男宝妈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

早稻田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课程外国特别研究生

翻译《断舍离》等十余部作品


对谈吴倩

D=第1整理术  W=吴倩


D:日本女性杂志曾刊登过一个问题:“我最想扔的东西是什么?”。前三名分别是“衣服”、“痛苦的过去”,以及“碍手碍脚的丈夫”。这三者代表着物品、回忆,以及最亲近的人际关系。实践断舍离,真会遇到“把丈夫断舍离”的风险吗?


W:如果断舍离的实践者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凡事都要听自己的。那么,的确会影响夫妻关系。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如果一方太过强势,又不愿沟通,才会导致关系破裂,与“断舍离”本身无关。


提倡“断舍离”而深入主妇人心的杂志《Croissant》去年年末发表读者问卷的调查结果。(不)出人意料的是,主妇们对“最想要丢掉的东西”的回答相当简洁有力:老公。


D:断舍离的适合人群是什么?为什么你会选择把断舍离”断舍离”呢?


W:单身人士的话,只需对自己的物品负责。但如果你有家庭,需和家庭成员共享空间,在断舍离实践中,就需要考虑到家人的感受了。


我自家的断舍离,从玄关开始。


山下英子提出“一、五、七总量限制论”:装饰性的空间为了美观,仅放一成。


于是,我清理了玄关台面杂物,最终精挑细选出一个从日本带回的台历,用一个小木架支撑,十分精致。


但我的先生每次下班回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把钥匙和兜里杂物掏出来,放在玄关。我为他找了一个新地方,建议他移位。他就比较不理解,觉得麻烦。他说,玄关台面放杂物很顺手,如果需要放在别处,多一个步骤,取放也不方便。


一个多月里,我家玄关上的杂物时有时无,在“干净-复乱”中循环。渐渐的,我两都厌倦了。有一天,装饰台历“啪”一下,被其他杂物挤到地上,木架摔散了。于是,我们小家断舍离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


日本单身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士家的玄关,不到一平米的台面,除了手表、眼镜、钱包钥匙,别无他物。


D:我注意到,你家中有一个两岁八个月的萌宝。在没有断舍离的日子,如何对他进行环境教育呢?


W:在我们家,并没有把环境教育放在首位。对孩子来说,我会观察他想要玩什么,更多采用“跟随”。在他的世界,他是Leader。


每天,我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孩子的兴趣,引导他做些家务,比如把尿布扔掉、自己去拿书,一起去衣架上取衣服,把衣服卷起来,就好像玩游戏一样。


我想,当有一天,孩子成熟了,主动要求把东西摆整齐时,到时候我会和他一起做。目前,我还是用直觉来观察判断,他内心需要什么。


吴倩的手绘图,记录日常的小确幸。


D:第1整理术之前刊登过一些亲子收纳文,人气挺高的。比如收纳术的背后,是孩子透过你的眼睛看世界》,《孩子的秩序感越强,做事的自主性和条理性越好》。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呢?


W:我觉得还是分阶段看。1岁多的宝宝,用感官了解世界。有时他把食物往地上扔,把周围环境弄得很糟,但这就是他在探索规则的方式。2岁前,他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丰富感官世界。2岁后,孩子有了想象力,我会更看重孩子本身的想法。


另外,我不觉得孩子需要透过父母的眼睛看世界。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Mirroing(镜映)。小婴儿在妈妈怀里吃奶时,只能看见妈妈的脸。此时,可以说是“透过妈妈的眼睛看世界”。妈妈神色焦虑,孩子会觉得不那么被接纳;妈妈神色安宁,孩子会感受到充分关爱。


等到孩子五六个月后,不仅仅看妈妈,还在用自己的身体,去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在教育方面,我更强调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吴倩的彩色手帐,多是在地铁里完成。此为2016年手帐本。2017年由于时间有限,改为黑白手绘。


D:我去过日本极简主义者沼畑直树的家。他有一个三岁的女儿,玩具数量很少,全部放在一个小竹篮。他爸爸说:一旦玩具装满篮子,就不能再买新玩具。你觉得,这样限制孩子玩具数量,会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W:这个分很多种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东西都可以是玩具。在这个家庭,需要看父母是否允许孩子玩家里的其他东西,或去户外玩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我们看不到,所以无法做评论。


我想到的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快有了社交,看到别的小朋友有这有那,自己却从未见过,可能会感觉自己是“特殊的孩子”,无法融入同龄社交圈。所以,提倡极简生活的父母需提前考虑这一点。


沼畑直树和3岁女儿在一起,右图是女儿的玩具篮。


D:有一种说法,家里越干净,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就你的经验来看,这两者有必然联系吗?


W:任何问题都是一个“度”,如果家里井井有条到一定程度,父母规定这个东西必须放在这里,那个东西必须放在那里,高度秩序感,背后很可能是高控制的父母。这类父母,不仅关注家庭整洁,也在孩子学业上投入大量精力。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处在一种被控制的状态,虽然成绩好,但不一定感觉幸福。



D:最后,问一个第1整理术网友“七子”提出的问题:断舍离惯了。发现现在见到什么东西都想扔,怎么办?


W:如果是我的来访者,我会问对方:既然是在你家,这些都是属于你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扔?你的困惑究竟在哪里?你的冲突究竟在哪里?通过问询,让对方找到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诉求。


第1整理术&吴倩 联合荐书


平日生活里,吴倩看的多是与心理学相关专业书,偶尔看小说。今天,她给第1整理术推荐3本书,前两本都是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心理自助书,由她本人翻译。第三本是她最近读得津津有味的小说。


吴倩最近在看的书籍,多为心理学专业书,偶尔读小说。


《我们为何如此不安》  作者:(日)加藤谛三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安?哈佛大学的人气心里导师告诉你,觉得不安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个性,不承认内心的幼稚,去做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去说大多数人都在说的话,去过大多数人正在过的生活,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爱的那么累》 作者:(日)加藤谛三


哈佛大学资深心理导师加藤谛三博士40年两性研究心得!作者结合海量案例与40年研究心得,从性格、气质、心态、情绪、思维、沟通、潜意识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男女两性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上的差异,明确指出恋爱男女在日常沟通交往以及人生各个阶段面临的感情疑问和困惑,并以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给出深刻、实用、有效的指导!本书连续三年位居日本亚马逊心灵读本第一名。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美)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作者23岁时。小说通过变换叙事角度的方法,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一群徘徊于孤独的人们的故事。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至的故事,在那些灰暗的天空底下,那个温和的聋哑人用他的孤独预示了美国这样一个狂乱年代的变更。没有人能摆脱掉孤独的影子,至死方休。



《你活得累吗?》 作者:(日)加藤谛三


第1整理术补充推荐。后台时常收到读者留言,提到自己患有抑郁症,希望通过整理收获幸福。这是一本解读抑郁情绪的书。一朵上周日花一下午读完,感觉心灵都被滋养了。如果你本人心态积极又放松,但身边有活得很累的朋友,也不妨推荐ta读一读。



© 本文由第1整理术原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果您想要分享自己的整理人生,或者接受本号专访,欢迎把个人故事或简介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特别欢迎既懂整理,又在除整理之外某一领域深耕的跨界达人。欢迎自荐或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1整理术最新微课!

限时免费,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