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稳步攀升的西宁气温
小编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满大街孜然烤肉的味道
一颗躁动的心还未平复
一大波好消息又把小编的心撩拨起来了
5月份的西宁真心逆天
这些好消息能让西宁人笑出声~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将19个城市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
西宁市以持续实施的南北山绿化、“清水入城”等生态修复工程及城市设计、城市色彩、夜景亮化、建筑风貌引导、管控等重点领域的实践成果位列其中。
这是继管廊城市、海绵城市之后,
西宁市争取到的又一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试点项目,对于推动西宁市城市转型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所谓“城市双修”,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近期,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将面向全社会进行问卷调查,就西宁城市园林景观类、城市基础设施类、水体治理修复类、城市公共空间类、城市管理类、历史文化保护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期待广大市民踊跃建言献策,为把西宁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
按照近日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的
《西宁市“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
,西宁市将围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通过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工程,健全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卫生和人口发展方式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西宁建设,打造健康城市和青藏高原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城市。
西宁市将创出一条
西宁印象-西宁模式-西宁示范
的新路。同时将建立完善
“城医下乡、乡医进城”
交流制度,增强向基层“输血”功能,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培育基层“造血”功能,全面打造医改创新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青藏高原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城市。
按照规划,西宁市卫生和人口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民族)医事业、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等。
从全国26个省会城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看,西宁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城市首位度以及强势指数均位居前列。总体来看,西宁市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从各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各自全省比重来看,我市达到48.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在26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位居第一的省会城市为银川,达到51.3%;最低的为济南,比重仅占到山东省的9.8%。
从各省会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为:省会城市GDP/非省会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来看,我市达到2.95,同比提高0.01,即我市经济总量是省内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海东市的2.95倍。首位度在26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六。
首位度在26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六,同比退后一位,而长沙市由原来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首位度位居第一的省会城市为成都,是四川省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的6.65倍;最低的为济南,是山东省经济总量排位第三的城市,也是排位第一的青岛市的65%。
从各省会城市的“强势指数”(简单计算方法为:省会城市占全省比重×首位度)来看,我市为1.4323,在26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三;位居第一的省会城市为成都,“强势指数”为2.4760;最低的为济南,“强势指数”为0.0637。
自2015年11月被纳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西宁市注重统筹谋划,强化落实协调,全面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成为全国落户门槛最低的省会城市之一,镇村三级规划走在全国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西北前列,得到国家评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成立了西宁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六个工作协调专组,起草编制《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0)》。
二是突出六大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六个工作协调专组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自领域重点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保障项目建设需要
。全年共申报三批项目32个,其中12个项目申报成功,共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7.14亿元,实现了建设专项资金在新型城镇化领域的新突破。
四是加快重点镇建设,提升载体服务功能
。2016年争取省发改委资金1.29亿元,实现湟中县拦隆口和湟源县大华镇美丽城镇建设。
同时实施8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其中75个项目村已竣工,累计完成投资6.48亿元。
西宁这座城市
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天天,一年年
西宁人也跟着共同进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上述的这些好消息
哪项对你有影响最重大?
赶紧让更多西宁人知晓吧!
编 辑|木南
责 编
|七月
监 制|沫小婷
终 审|青海老李
来 源|西宁晚报、
搅沫沫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