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交易量还是投资布局,携程一直稳坐中国旅游公司的头把交椅。但途牛也一直没有停下追赶的势头。
从数据来看,携程2017年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4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68亿元,同比增长39%。途牛第四度净收入为4.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2017年净收入为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3%。
此外,途牛2017年净亏损为7.713亿元人民币(合1.186亿美元),与2016年净亏损为24亿元人民币相比,亏损明显收窄。而在2017年已宣称盈利的携程,此次净收入的增长也让人刮目相看。
实际上,携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业务都有一定的优势。过去几年,携程在国外陆续投资了Travelfusion、MakeMyTrip、天巡;在中国则主要投资了众荟、华远、途牛、东航、首旅酒店等,并分别参与了艺龙、去哪儿的私有化交易。而在2017年底,携程又促成同程艺龙的合并,并于近期传出同程艺龙将在香港IPO的消息,可谓大赢家。
从业务形态来看,携程无论是旅游产业链上游的布局,还是国内国际的渗透,都显得游刃有余。据财报显示,携程的国际业务维持健康增长的态势。
此外,公司继续在低线城市渗透上取得进展。
从报表来看,携程2017年住宿预订收入占总收入的35%,交通票务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45%,旅游度假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1%,商旅管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结构也基本稳定均衡,只是曾经作为主要业务的商旅略显不足,当然这也与当前的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而途牛则因为资金池有限,更专注于旅游业务本身的拓展。在新闻通稿中,途牛旅游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先生表示:“2017年途牛在服务端,我们建立了自营地接社;在销售端,我们继续拓展销售渠道,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家线下门店。2018年,我们将继续执行我们的核心战略,加强销售网络、服务网络和智能网络建设。”截至2018年2月28日,途牛拥有14家自营地接社,其中国内12家,海外2家。
在途牛看来,“直采”与开设“直营地接社”成为盈利关键点,也体现出目前旅游行业对目的地资源把控的渴望。
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杨彦锋对品橙旅游表示:“今年两家业绩都在回升,携程全面盈利,这要归功于过去的整合并购已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激烈的、直接的市场竞争暂告一段落以致于利润回升。但是目前来看,整个OTA市场还潜藏着很多的变数。在这种市场并未完全平稳的状态下,市场的领先者也需要把规模盈利进行适当的控制,要把更多的盈利或者资源投放到市场整合、并购、市场推广等方面去,以巩固自己前期的成果。所以我觉得未来虽然有规模盈利的可能,但是利润不会增长得特别快,还会有很大一部分资源用于市场进一步竞争。”
也就是说,OTA厮杀的下半场已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