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郝一萍
在天津瑞源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源电气)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产品,两辆移载车在32个工位间灵活穿梭,将上百斤重的半成品精准送达操作人员手中。
眼前的这条生产线是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为了提高产能而投入使用的。
“为何忙着提高产能?”
“今年,公司的装机量翻了一番。”
瑞源电气储能业务工程设计部经理张晨在采访中给出了答案。
作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程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企业,瑞源电气业务主要面向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控系统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已在储能行业进行布局。
不同于一些企业将生产外包,
10年来,该公司一手抓研发、一手搞生产。自2020年“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以来,这家手握数百项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生产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研发。
瑞源电气制造中心生产经理代克章告诉记者:“新生产线采用移载车叫料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来回流动造成的产能浪费。同时,每个工位上的电子屏幕可以实时调取所有工艺文件,实现了全部生产环节的透明化和可追溯。自投用以来,其生产效率提高了超过20%。”
据代克章介绍,市面上,一些自动化生产设备对产品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而在业内,由于生产的产品外形多变、内里线路多样且安装复杂,各家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往往很难提升。
代克章透露,根据这次成功经验,公司计划明年新增一条生产线,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以进一步提升产能。同时,公司已计划引进AGV(自动引导运输车)等工业机器人,构建智能立体仓储装置,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以及“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市场对储能的需求不断攀升。
“今年,公司的装机量翻了一番。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需求,一年间,我们升级了七八种产品,平均一个多月就会有一种产品更新迭代,其中,大部分是大容量储能柜相关产品。”张晨表示,“我们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提升单位面积的能量密度,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同样大小的柜体容量从以往的372千瓦时,增加到了现在的418千瓦时。”
由于研发能力强、产品更新速度快,在标准化产品的基础上,该公司还承接了定制化业务。去年,公司就接到了全国首个海上储能项目订单。
“因海上储能项目受独特的海洋环境制约,产品涉及的生产材料、设备外形以及潜在风险均与陆地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客户曾咨询多家头部企业未果,最终选择与我们合作。”瑞源电气储能业务市场总监刘青站告诉记者,“由于这是全国首个海上储能项目,团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行摸索前进。历时半年的研究、推演、测试,公司最终开发出了一款适用于海上的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