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英DIGITALING
数英网 DIGITALING是一个数字媒体及职业招聘于一体的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香港队队员赛后遭围殴,对方3人被罚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超76亿元!《哪吒2》已破93项影史纪录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未来可期 信心自来丨乙巳新春系列评论④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首金来了,祝贺李方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英DIGITALING

体育营销变了,李宁也变了

数英DIGITALING  · 公众号  ·  · 2024-08-28 13:00

正文

巴黎奥运会落幕,肉眼可见的,体育营销到了新拐点。
赛事赞助、宏大叙事渐显乏力,用户时代,个体叙事、参与感、情绪价值占据上风,人们期待看到颗粒度更细致的沟通角度。
数英观察到,这届奥运会上,不少品牌已经调转方向:

伊利用social营销带动大众场外参与感;
耐克以运动员精神反哺品牌;
安踏造灵龙IP对话年轻群体;
蒙牛用要强嘉奖每个平凡人。

可以看到,品牌越来越重视“用户角色”,从情绪关怀到价值共鸣,奥运变得更亲切、更具体。
但无论是话题流量还是借势传播,都是为了塑造品牌的唯一性。
同样是链接大众,我们在李宁“以我为名”主题传播中看到了另一种解法。 它的差异性在于将品牌核心价值与大众体育精神紧密链接,实现深度共情。

一、从运动员到运动个体,
延展品牌精神内核

相对转瞬即逝的情绪价值,精神价值的心智输入更稳固。尤其在奥运场上,拼搏、突破与创造的精神与人们价值观相呼应,点燃大众共识。
对已有大众认知基础的李宁而言,这也是此次整合营销的重心,顺势与大众共建品牌精神。

1. 聚焦“我”的呈现,更大众的视角,更锐化的品牌角色

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理解。这就决定了,品牌沟通不能只是单向告知,还需转译品牌个性、链接大众。
结合李宁发布的《以我为名》宣言视频来看,会更清晰:

● 首先是链接大众,让运动“与我有关”。

短片以名字为载体,拉通认知。 Logo下的“LI-NING”创意性地替换成个人名字,强调李宁、品牌与大众的同等身份。

名字既是身份识别,也是个人自我认同的方式。作为以创始人命名的运动品牌,“李宁”代表的是运动员李宁的个人成就和内里不息的运动精神。 当这个名字变成每个人时,意味着运动主角变成了普通大众,激发出个体的内在力量, 品牌的核心精神也关联到每个人,彼此共振。

尤其片中不同的人物经历,以样本的形式印证着这份内生驱动力的强大。陈国豪从街头打进CBA,夏雨雨从大山跑进国际赛场,黄潇创新街舞风格……他们全凭一身想象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向观众传递出“一切皆有可能”的新内涵。
为了让观众更有体感,品牌用第一人称告诉人们, 这种自我突破的可能性不止属于他们,也属于屏幕前的每个“我”。 在“我”的感召下,大众的自我价值感被激发,连带着品牌精神也浸入其中。
● 其次是面向品牌,让运动“与品牌有关”。
这里关键在于保证创意的排他性,强化品牌辨识度。 李宁选择从自身品牌基因深挖,让创始人成为关键线索。
除了视频中由李宁的故事串联起年轻人的运动故事,社交平台上包括全红婵、成龙在内的80多位运动员、明星人物,还以他们之名释放运动能量。 “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从李宁、专业运动员、普通个体依次辐射,其影响力和内涵逐渐扩大。

如果说过去的“以我为名”是他者的光环,这次则变成了共同的荣耀,进一步锐化了品牌角色:李宁化身为支持者,鼓励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在任何热爱的领域。

纵向来看,这是品牌推动运动大众化的初心落地,更是对创始人运动精神的延续与扩写。 李宁顺应自我意识崛起,让渡话语权,以此汇聚而来的个体价值反而丰富了品牌内涵,成为与消费者链接的新触点。
2. 运动科技为基础,支撑品牌精神迭代
回顾李宁的发展,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是一体两面。在焕新认知时,李宁同样用硬实力构成了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石。
现场首次集中展示了30年的科技创新的历程与成果,并发布龙雀、绝影等最新产品。 这是对“科技李宁”专业地位的巩固,也是品牌价值焕新的最佳介质, 因为它们就是品牌血液中敢于想象的运动员精神的直接体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通过运动员、KOL打卡测评、科技性能展示,在专业人群的背书下,承载着品牌精神的产品一起向大众体育层扩散,达成品牌与产品的双重种草。


二、落地“以我为名”的品牌精神,
将抽象转为具象

要让品牌精神准确传导至大众群体中,还需要更具象的形式落地,从不同角度解释何为“以我为名”,让每个人形成确切感知。
在传播策略上,李宁找到一个更快捷的路径: 走进人群堆里,放大用户声音。
1. 站在大众立场输出内容,赋予大众主体性
李宁邀请到不同领域的运动健将发声,以他们的故事和态度彰显“我”的价值。
这些都是新兴体育运动的佼佼者,在内核与专业领域上都更具吸引力。借由他们的创造性经历,“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主张激发出年轻人的活力。
如果说前面是点状铺垫,后续头部运动KOL的真实分享,则在社交平台上形成网状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分享运动生活,把大众主体性的价值持续放大。
从专业圈层到运动爱好者,话题不断发酵,形成更具大众影响力的心智背书,使得品牌精神的传播面越广,离人越近。 同时,他们也代表消费者立场,大众从中形成自己对“以我为名”的理解,领略到产品的魅力,继而加入其中。
2. 搭建大众运动场,定制品牌在场体验
要离人更近,就得去到人群现场。李宁把运动搬入生活场,联合小红书奥运季IP“大家运动会”开启一次就近的内容沟通。
线下,一场特殊运动会在上海东方明珠城市广场开启。现场在专业竞技基础之上,添加了诸多趣味玩法,整体参与门槛低、可玩性高,让每个人都能轻易成为运动主角,营造出全民运动的氛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仅如此,李宁还运用小红书的社区属性,与年轻人感兴趣的运动社群联动,打造创意多元的社群活动,凝聚目标人群。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发现李宁的另辟蹊径,不停留于引流思维,而是把小红书当成一个巨大的私域池,完成线上线下的体验闭环。 在与不同圈层沟通中,运动从专业走向生活,也通过圈层的口碑传播,推动精神层面的品牌认同和产品购买。
更重要的是,配合社群运营和门店互动,由线下体验打造出的消费种草场景,反哺全渠道销售,为李宁形成一条体验-种草-转化的高效沟通路径。

三、以“大事件”反哺品牌,
深度巩固精神价值

品牌精神不止要与大众相关,也要锚定其唯一性价值,形成一致、连贯的体系性认知。
李宁的唯一性,则在于“李宁”与中国体育的关联。
1. 以“李宁”为名,借官方高亮品牌价值
在人民日报推出的奥运倒计时特别节目《以我为名 创造中国精彩》中,李宁受邀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从历史价值来看,李宁在中国体育界的分量不言而喻。

从品牌传播来看,这无疑是党央媒对李宁品牌价值的肯定,也是一个确定品牌奥运情怀的权威认证。 这从根本上打牢了群众基础,也让李宁的奥运叙事有了不一样的对话空间。
透过这档节目,会发现中国体育的发展,也是李宁品牌的成长线。 随着李宁的讲述,创始人的精神内核及其代表的三层品牌价值变得愈加明晰:
一是个体层面: 40年体育历史,记录着人们不断突破的历程。
从“双杠李宁大回环”到全红婵“水花消失术”,这些精彩时刻都是以他们之名,发扬和传承着不懈追求的运动精神,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代际传递。

再从他们到普通个体,不变的是挑战自我的激情,呼应着人们内心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以李宁之名,以大众之名,共同诠释着“敢于想象、不懈追求、赢得突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价值。

二是社会层面: 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李宁始终陪伴并支持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李宁个人,还是李宁品牌,在大众心里都包裹着一层民族情绪。

三大党央媒及超1000家官媒形成的正向舆论下,这份感知被进一步细化——不仅是个运动品牌,还是一个发挥社会价值、推进全民运动的民族企业。 并随着奥运热情的高涨,情绪嫁接到中国体育的荣誉上,加深集体认同感。

三是品牌层面: 通过节目内容, 李宁中国体育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与推动者身份再次强调,加上官方背书,扩散认知。
正因如此,大家看到品牌在科技创新、装备支持、赛事赞助等方面的努力,与运动需求同行,与中国体育发展同行。感性与理性的双重作用下,李宁的品牌价值也会融合到年轻消费者的价值观中,陪伴下一代成长。

2. 赛期实时跟进,放大运动品牌势能

背靠国家跳水队、乒乓球队、射击队三大夺冠热门队伍,李宁抓住赛事黄金讨论期,释放代言人价值,进一步绑定奥运,让品牌获得亿万级曝光。
综合来看,李宁做到了两点:
首先是 即时性 。赛场瞬息万变,场外跟进同样讲究速度。尤其是三支中国传统金牌队,在本届奥运会上捷报频传:乒乓球队包揽5金,跳水队包揽8金,射击队更是荣获5金,共10枚奖牌。
这些都能在李宁官微上第一时间看到,并紧随大众话题跟进品牌视角。 相关话题登上热榜14次,获得6.9亿+曝光量,不仅为品牌抢占关注优势,在大众眼里也是尊重与在意的体现,赢得认可。
其次是 丰富度 。万人聚焦的奥运赛场,讲究品牌的多维调动能力。李宁在场外打造品牌事件,700位观众身着以我为名T恤赛场助威,品牌和产品同时圈粉海内外。

与此同时,联动公私域全链路打造奥运氛围,形成端对端引流,将“以我为名”的氛围传递到零售终端,完成消费人群扩容,赋能转化。

综合以上两大部分来看,如果说前面 以更具体的视角、更实际的体验,共同构成一个“与我有关”的感知, 这里则诠释了 奥运之于品牌的意义 ,立体呈现出专业、热血、坚持的品牌形象,形成营销闭环,长效释放品牌影响力。
在小明X秒针奥运营销专题库中,李宁“以我为名”奥运营销以“断层第一”的强势表现,领衔奥运营销微博热度排行榜。

根据权威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清博指数发布的《巴黎奥运会品牌传播指数终期榜单》显示,李宁在总体出圈力指数中排名第5,而在大众日常消费品牌出圈力指数中高居第1。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也解释了李宁为何以价值观驱动营销。 因为这是一场深度理解、真诚对话、共创价值的旅程,它引领品牌从被认识走向被热爱,最终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度生长、广泛共鸣,无论市场如何变迁,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不会变。
四、
自我进化中的李宁,走向深海
奥运作为全世界的话题中心,品牌营销的关注点大多在运动员身上,但李宁亮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王牌”策略:
非借势,而是造势。 李宁从5月开始布局,提前抢位,而且直接把关注点从运动员转移到普通个体身上,对话范围从专业体育走向大众体育,掀起全民“以我为名”的热潮,完成产品体验到品牌精神的内外焕新。
非追热点,而是在主线加码。 光是追热点,并不能形成稳定的品牌认知,还得量身定制。李宁准确锚定了创始人这一专属资源,所有营销触点都建立在李宁的精神基因上做延展和深化。
这不仅确保了用户感受到横向差异化、纵向一致性的品牌体验,也与所有其他品牌形成区隔,让这场营销真正以李宁为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