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为什么我劝你马上开始治脚气? ·  5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备孕、怀孕、分娩……有很多问题不明白?这份攻 ...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运动 VS 不运动,大脑居然真的会差这么多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盘点作为医生,从来不会做的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本周全球大跌后的反思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18-02-11 15:25

正文

摘要:

  • 大跌的积极意义

  • 对冲策略的思考

  • 如何保持投资心态




过去的一周真的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引用一句网上的段子。

本来以为是黑色星期一,结果来了个黑色一星期!

先告诉大家一个喜闻乐见的好消息,这轮大跌基本没什么人躲过去,钱君在本轮也是损失惨重, 12 月 和 1 月的盈利统统都吐回去了,所幸没有伤筋动骨。

市场再次教育了我们,什么是「 浮盈 」,什么是「 波动 」。在我们完全卖掉投资以前,所谓盈利都只是数字而已。

关于本轮下跌的理由,我在上个周末的 调仓思考 中做了简单的总结。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猜对了方向, 但是却用错了处理方法 (我也只是觉得苗头不对,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程度的大跌)。在风险快速上升的时期, 对冲操作要优于减仓操作 ,这是我在本轮大跌中最大的收获,血泪换来的教训。

大跌对于个人的意义

大跌来袭的时候,面对账户净值的快速缩水,相信每个人都有忍不住要骂人、骂市场的冲动。这本时人性使然,但是,发泄过后的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每次市场回调或者大跌,都是最佳的学习机会。亏损的事实会给我们发热的头脑降温,让我们去注意一些被自己忽视的漏洞。

在牛市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赚钱,只要是赚钱的就被认为是对的。没人会去反思,自己赚的到底是哪里的钱,也很少会考虑自己的策略是否正确。只有大跌来袭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注意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风险。

只有等待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人称股神的老头

这就好比,经济景气的时候,好企业、烂企业都赚钱,所以孰好孰坏也看不清楚。但是,等到经济萧条时,我们就能一眼看出哪些企业有问题。在投资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很多问题只有在大跌之中才能发现

我自己的投资策略也是在市场的一次次下跌中完善的,每次大跌都会逼着我们进行反思和学习。人本身是一个 反脆弱系统 ,「那些不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应该是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弱一点的,比如我,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下次力争不在触犯;更高的境界则是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得和自己犯错一样的深刻教训,从各种失败中学习。

投资是一种「输家思维」,最终的胜利者不是正确最多的,而是犯错最少的。
————《优势投资法则》

重新认识对冲

注:只是对于股票策略的思考,不适用于基金投资。我的基金投资不考虑对冲问题,只是简单的定投而已。

以下是我最近对于对冲操作的感悟:

  • 对冲策略不宜作为一种常态

  • 对冲策略在特定时期优于减仓操作

其实我在 1 月份的时候,考虑过使用做多波动率的方式来进行对冲,但是纠结一下,经过计算比对,最后放弃了对冲。

当时,我的理解是,如果进行对冲,要对冲 100% 股票持仓,进行对冲的成本会达到年化 10% 的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不发生下跌,对冲操作会由于 时间损耗 而每年消耗 10% 的本金(相当于 保险费 )。

而相比之下,我的投资策略所允许的可能发生的最大回撤是 15%,只要这种快速回撤频率低于 1.5 年,对冲就是不划算的。即, 对冲策略不宜作为一种常态 ,因为对冲必须考虑时间损耗的问题,手里的东西会不断的缩水,就好像保费需要不断交保费一样。

这一条总结本是正确的,可是却遗憾的用错了环境。当时的市场环境其实风险已经很高了,在 1.5 年以内发生大跌的概率其实很高。牛市后期的市场本就不是一种常态,此时的内在风险其实很高,特殊时期应该特殊手段,放弃部分潜在收益来增加保险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冲相比于简单调仓有不少优点:

  • 速度快 ,尤其是手里有很多股票时,对冲只要一笔或者几笔交易,而调仓要十几笔甚至几十笔交易才能完成;

  • 心理成本低 ,对冲是执行买入操作,其心理成本比卖出低。卖出股票时还要纠结应该卖哪个、怎么卖、卖多少的问题,对于我所使用的趋势跟踪策略更是糟心,因为上个周末我的策略本身指示是「多头」,基本不知道应该卖哪个好……

  • 不担心踏空 ,以期权为基础的对冲策略,不用担心踏空行情。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对冲相当于保险, 要交「保险费」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