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立在采煤塌陷区之上的湿地公园,到精品农业、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富硒小镇”,自从在全国率先提出“矿地融合”模式后,江苏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矿地融合”的探索与创新实践,从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到富民增收的乡村产业发展,一片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化蛹成蝶”,焕发出新的生机。
5月17日,江苏推动“矿地融合”示范区建设暨太华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宜兴市太华镇举办。来自自然资源部、江苏省地质学会、南京大学以及浙江、上海、安徽、江西、山西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太华,就“矿地融合”创新实践和富硒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2017年6月,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创新矿地融合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矿地融合”理念,即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规划、保护、利用、监测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协同一体化发展。2018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财政厅累计投入“矿地融合”专项资金2.36亿元,引入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6亿元,累计部署实施了5批总计29个项目。
近年来,江苏推进“矿地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富有成效,共有两个“矿地融合”示范区。一是徐州市,通过在全域范围内积极探索矿地一体化管理,在矿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上卓有成效;二是宜兴市,在推进富硒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探索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布局,盘活矿区旅游业。
“矿地融合”是江苏不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创新。该省将深化示范区建设,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矿地融合”产业;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注重探索“矿地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加快融合成果推广应用。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各地在“矿地融合”工作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多个采矿废弃地进行综合治理,坚持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效果显著。比如,依靠南京三河采石场宕口建设的蜂巢酒店,项目极大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景观,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文化旅游及餐饮理念综合体。“矿地融合”也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立体化拓展,高效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殊地下空间,如盐穴、铜矿采矿地下空间等。金坛盐穴经过多年探索,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压缩空气零碳发电。下一步,江苏还要进一步深挖“矿地融合”内涵,从多种资源协同、特色自然资源融合角度出发,创建深化“矿地融合”示范区,以“矿地融合”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在会上的交流研讨环节,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矿地融合”的政策创新、转化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高级工程师赵毅分析了“矿地融合”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他表示,以“矿地融合”项目为抓手,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振兴。宜兴市太华镇就是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对农业品牌的塑造,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在后续开展类似的工作,可以将“矿地融合”项目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进一步深化细化旅游产品、线路、商品等,拉动餐饮、住宿、消费,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月的宜兴市阳羡旅游度假区,风和日丽、树木葱茏,吸引了许多周边游客来此游玩、康养。
宜兴不仅含有较高的负氧离子,其土壤含硒量也被证实远远高于江苏省表层硒含量均值。宜兴市太华镇党委书记潘国强介绍,太华镇是江苏少有的天然富硒地区,清洁富硒土地占92.7%。2021年,宜兴市太华镇天然富硒地块被认定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
近年来,太华镇依托富硒资源推动“矿地融合”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融合共生的发展新路径。
太华镇成为“富硒小镇”,源于20多年前的一次发现。2003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宜兴太华发现了集中连片的富硒地块。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成为发展精品农业、旅游业的优质条件。科研人员随后依托“矿地融合”试点项目“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精细刻画出太华镇富硒土地资源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筛选出多种适合推广种植的富硒农产品。
有了富硒这张“金名片”,太华镇与江苏地调院迅速共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该基地以太华镇茂花村为驻点,江苏地调院派出技术人员常年驻守指导,开发了富硒稻米、富硒茶叶、富硒金丝皇菊、富硒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并带领太华龙头茶企乾红、九香积极投入富硒产品研发和销售。
2018年,宜兴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被列入全省首批“矿地融合”试点项目。2023年,由江苏地调院支持申报的“太华富硒康养地质文化镇”入选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这是太华镇继获得“天然富硒土地”认证后,又一官方授予的富硒金字招牌。
目前,围绕富硒产业,太华镇已经打造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主要发展天然富硒生态大米、富硒菜籽油、富硒蔬菜等三大类特色优势产业,在富硒农业聚集区和富硒经济作物区建设15个示范园区。“二产”在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布局富硒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3个方向发展。“三产”围绕富硒康养区和生态硒谷旅游区发展富硒康养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潘国强表示,未来围绕富硒产业发展,还将进一步打造硒旅融合样板区,建设富硒康养综合体,建成研学游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以富硒康养为主题的精致旅居生活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