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会学坊
"叁會學坊”由清華法政哲學研究中心主办,華宇汉语法学专项研究基金资助,概分會讀、會講与會飲叁端。旨在积聚同道,于术业专攻中求会通,在切磋琢磨里观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今年一号文件这些细节变化值得关注 | 新京报专栏 ·  15 小时前  
大白话时事  ·  乌克兰有稀土吗?特朗普被骗了吗?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特朗普究竟有没有一盘大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会学坊

从野史、演义,到正史、考古,三国真实的面貌是什么样的?

三会学坊  · 公众号  ·  · 2020-01-18 08:00

正文



三国,一直以来就是一段备受欢迎的历史。

如果我们想在三国挑出性格鲜明、人格魅力强大的人物,那一定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譬如曹操之横槊赋诗,周瑜之风流倜傥,诸葛亮之智谋绝顶,关羽之义薄云天,徐庶之侠气纵横......每一个面容都极其鲜活,绝不重样。

这些人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植的《洛神赋》,诸葛亮的《出师表》,刘备嘱托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全都成了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京师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

——张耒


每酒酣,多朗诵《出师表》,或书之以赠友人。

——朱熹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簇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 苏轼


三国的精神气象,对后人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三分归晋之后,晋人还屡屡提起三国,《世说新语》中随处可见,也只有大将军桓温这样的人,才会问出人人想问而不敢问的话:“诸葛武侯今谁与比?”

此后千百年,不止帝王爱谈三国,百姓也谈三国,到罗贯中写出《三国演义》,三国在人们的心目中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至于每个一口气看完三国历史的人,更是会在心中产生无穷无尽的感慨,以至于头脑昏昏、“烂醉如泥”,这是因为书中富足的精神已经超出了人们一般的负荷能力,直让人如饮醇醪。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也只有这样的三国,才能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仅凭着不足100年的历史,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传奇、最理想的历史时期之一。

然而,在数千年历史的变迁中,就算是流传度已经是非常高的三国,也逃不开被时间“模糊”的命运。 如今,我们看到的多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展现出来的三国,真实的三国,反而渐渐被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对三国人物的认知,容易流于浅显,人云亦云:


刘备确实是个“伪善”的人吗?

周瑜真的“心胸狭隘”吗?

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所为吗?

“残暴”的曹操,为什么说得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悲悯的话来?




另一方面,我们对三国的社会风俗面貌,变得越来越陌生,甚至不敢想象自己能与他们“近距离”接触:


比方说周瑜写字时,会用什么样的毛笔?

诸葛亮脚下的木屐,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大乔、小乔用过的铜镜会不会很好看?

三国时候的衣着习惯、风俗面貌究竟如何?

…………



这一系列问题,都只能从真实的历史当中去寻找。也许,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没办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还可以从这门讲三国的专栏课中得到启发。 在这门课里,你会看到真实的三国历史,还能回到千年前的现场,近距离了解当时的风流人物:


《三国”新“解——文物、史志、名著还原三国历史风貌》


👇扫描二维码订阅课程


从野史、演绎到正史、考古


几年前,日本一个学者团队来到中国,走访了20多个省的50多家博物馆,调查三国时期留下的文物,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触摸到一个真实的三国。 在调研过程当中,通过接触50多家博物馆收藏的存世量稀少200多件组文物,考察团队发现三国另一幅图卷和景象,是我们以前在史料、传说中并未触及到的。


三国承传了汉制,但不像丰厚、殷实的汉代,崇尚厚葬之风。 三国时期墓葬出土的文物,非常稀少,但正是因为有限,这些文物成为了揭开三国真实面纱的重要见证物。


几个月前,这批文物先后去到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博物馆展出,引发了日本的“三国热”。


▲在东京 国立博物馆的展出盛况(引用自©トーハク広報室@TNM_PR)


现在,这批文物回归到国内,将以“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的形式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推出。


这次特展十分难得,不但吸引了海内外的所有目光,也在我们的朋友圈刷了一波屏。 但是, 看眼巴巴地看展,却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怎么能过瘾呢?


为此,三联携手中华世纪坛,联手打造了这门更多维度、更加完美的三国课程。




课程亮点


1、满足你对三国的种种想象



要知道, 三国时期的存世文物 非常、非常少,大都是陶楼、陶罐、陶猪圈、陶房子等非常简陋的文物,而这门课里提到的文物会很精致、珍贵,十分难得。因此通过这门课和它们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绝对是一件具有纪念性意义的事情。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 《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耿朔 ,会为大家深入解读三国文物背后的故事。

除此之外, 曹魏孙吴的都城风貌,曹休、曹植、朱然等人的墓葬 ,也都会在这门课中现身,在这里你会看到书本、影视剧上都看不到的真实三国。

2、摆脱野史,了解真实可靠的三国史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者曲柄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