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奔田生态农场联盟
谈到乡村振兴战略,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全国2000多个县中,绝大多数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十九大后,全国各地都把乡村旅游开发(田园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乡村旅游开发成果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的主要看点,
尽管专家频发警示:只有5%的农村具有赚取城市人“乡愁”钱的可能;中国旅游景区只有5%在盈利,95%在亏钱…….但仍然挡不住各地竞相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
成功的项目很多是当地能人干成的
最近二十年间,各地打造了无数乡村旅游项目,但真正成功的项目不多,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典范的更少。成功的项目几乎都不是出自专业旅游规划公司和旅游设计师之手,而是由当地土生土长又见过世面的能人干成的。
例如,乌镇从一个破败的小镇变成一张国家名片,年接待游客近千万,旅游收入4.5亿。这一成功主要源于乌镇能人陈向宏,他是乌镇本地人,在大学里学过机械,以前是桐乡市政府一名干部,后下派到乌镇工作。
“关中第一村”袁家村、“浙江最美村庄”何斯路村,这两个村的乡村旅游都是村支书带领村干部边摸索边干出来的,他们分别是郭占武和何允辉,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早年在外做生意,成功后返乡当村支书,把多年在外闯荡的经历变成当地旅游开发的智慧。
相反的情况是,很多动辄投资数亿、十几亿、交由一流专业旅游规划公司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却难逃失败的命运,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
▲袁家沟村乡建项目
今后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中,应该重视乡土人才在旅游策划中的作用,尤其要重视那些土生土长、成年后长期在外闯荡的能人。这些人既了解乡村的情况又见多识广,他们最有可能策划出乡村“独有”的原创景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忽视专业人士的意见,可行性分析、具体的项目建设等还是需要由专业设计师完成。
农村普遍存在的单一性、城市化、千村一面的问题
过去十多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一直是“建城市一样的房子,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导致了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单一性、城市化、千村一面”等问题。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就必须转变这一理念,甚至要颠倒这一理念,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怎么样的农村才像“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便是。什么是乡愁?就是老家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首提者孙君对此有一套说法:“不靠路(建房)、不填塘、不劈山、不占田、不砍树”;“让垃圾不出村,让污水不入河”;“树上有鸟,河里有鱼,地里有虫”;“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儿回来,让民俗回来”;“不当旁人,不当闲人,不当懒人,争取主人”。
最小的人为干预。最大的原乡体验
未来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坚持“最小的人为干预、最大的原乡体验”,依托村庄传统,尽可能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不进行大拆大建。尽量采用当地的建造材料,充分挖掘村内的旧材料,通过新旧结合,废物换新颜。保留和改造好老房子,赋予其新的生命。尽可能保留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使之并存于一个村庄,增强村庄的历史厚重感。
找一处古朴雅致、安宁惬意的乡村小镇来静静的享受“慢”生活…是很多人放弃名胜古迹、海滩别墅,或者享誉国内外的名景,而选择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乡村发展旅游,动辄投资几个亿、是几个亿,却是为了追求“高大上洋”,犯了方向性错误。
而且模仿之风盛行,一个乡村的旅游发展得好,大家都跟着学。如陕西袁家村通过打造小吃街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后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复制袁家村,光陕西省就有几十个,但是几乎都没有复制成功的
考察、学习、模仿”三板斧在其他行业行,在旅游行业不行,因为你的景区只有跟其他景区不一样,才能把游客吸引过来。搞旅游是变量策划,完全无例可循,每个乡村旅游项目都必须是原创的。
打造高度原创作品
打造高度原创作品,必须在项目的策划、规划和施工等各个环节,采取超越常规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孙君一贯倡导的乡建方法,笔者称之为 “倒行逆施”的方法:去符号化、去标准化、去形式化、去设计化、去行政化、去园林化、去城市化……等等。只有这样,建设出来的景区才会有“乡”和“野”的感觉,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农村传统民居是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与景观审美价值,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由于传统民居建筑越来越少,大量仿古建筑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拒绝四不像的仿古建筑
在建设仿古建筑时,很多景区缺乏诚恳的态度,不进行认真考证,随意拼揍、粗制滥造等现象随处可见,最后搞成四不象、不伦不类,游客直呼“太假”,甚至产生了“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感觉。一些地方搞假丽江、假袁家村、假威尼斯、假泰晤士就更糟糕了。
乌镇的操盘手陈向宏在介绍乌镇经验时,向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我刚到乌镇不久,当地一个老百姓给了我一张台湾的《中国时报》,一个叫木心的人在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1985年他从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乌镇,乌镇的衰败给他留下了绝望的印象。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永别了!我不会再来。”这句话一下子刺痛了我。木心是出生于乌镇的一位文化老人,曾经在上海工作过,55岁去了美国。我们通了整整5年的信,我根据他的回忆把他的祖屋按照原来的样子重建。2005年,木心先生从美国回到乌镇,我陪他看了改建后的乌镇,他非常高兴,说我决定回来定居了。木心先生去世以后,我翻他的遗稿时发现了一封信,信中他说:“乌镇复兴的成功还在于没有假古董之感,这是诚恳,对历史与传统的诚恳。乌镇经得起看,足见其诚恳之深。”
乡村是有尊严的,乡村文化更是有尊严的
“乌镇经得起看,足见其诚恳之深”,这就是乌镇成功的奥秘!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农村文化。乡村建设过程中,建设仿古建筑必须踏实地模仿,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所有环节都要都非常讲究,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经得起看,才会有味道。
乡建不能“政府玩,农民看”
纵观各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政府玩、农民看”是一种;“老板玩、农民看”是另一种。前者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后者则是老板既不懂旅游,更不懂乡村,这两种模式很大可能将功败垂成。只有“政府、企业、农民一起”,形成良性共生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才有可能成功。
乡村建设不是以工程建设为主,也不是以扶贫帮困为主, 而是实行系统性的修复与全面自治,要还权于村两委,让 村干部拥有话语权,说话算数,实现村干部责任权利的对 等。乡村建设不能以设计师、政府和专家为主体,一旦不 以农民为主体,项目注定失败。
陕西的袁家村,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独特的自然资源, 通过打造民俗小吃一条街,每年吸引游客300万,年营 收超过10亿元。有什么秘诀?袁家村支书郭占武说:"农 村的事谁来做?农民的事要靠农民自己做。"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乡村振兴战略下
2018中国第二十五届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
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高端总裁峰会
会
议时间
:
201
8年10月29日—31日【为期3天,含实地项目考察】
会议地点:
中国—成都
报名电话:
18514821809
参会对象:
政府机关、开发商、
建设
单位、运营商、规划策划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大会400人规模)
主办单位:
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
第一天
上午: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最新政策及创建实践解
乔润令
: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原副主任,现任城镇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中国小城镇 及城镇化研究专家
陈安华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 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主席、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柳中辉
: 湖南浔龙河控股集团董事长、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党支部书记
第一天
下午: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创建实践解读
史御力
:幸福公社创始人、成都幸福公社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 冰
: 哈佛大学设计博士,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创始人、合伙人、 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执行主席、北京首批海聚人才
陈延年
: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柳俊
:中国旅游策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规划委员会委员、现任旗鉴旅业常务副总
第一天
晚上:
欢迎晚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创新IP资源链接会
第二天
上午: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土地与开发性金融政策解读、核心价值创新提炼及实践
袁英华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
陈高峰
:同路创意董事长、壹方城产业联盟首席顾问兼策划委员会主席、2017中国文 化创意领军人物
宋 涛
: 田园东方文旅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兼无锡文旅公司总经理
第二天
下午: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系统解决方案及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
庄锦华
:中国台湾百亿桐花祭操盘手、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文创委员会主席、汗马 研习社创新导师首席文创顾问
周宁东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
王 捷
:箱根温泉集团董事长
黄信彰
:肯默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观光工厂体验馆顾问
第二天 晚上
:
(
特
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超级创新IP实践
(泉州市功夫动漫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裁—陈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