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晋城公安
打击防范,便民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晋城公安

独家对话 | 全国人大代表杨蓉

晋城公安  · 公众号  ·  · 2025-03-04 18: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扎根民意沃土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可感可知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杨蓉


杨蓉,1971年12月出生,现任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四级高级警长,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


从警33年,杨蓉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立足社区警务工作,以“搭平台、建队伍、创特色”为重点,创新推出“杨蓉掌上警务室”,探索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全力守护社区平安,让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以来,杨蓉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会议主席团成员。 履职7年间,她先后领衔提出议案6件、建议50余件,附议有关意见建议100余件,其中,她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议案得到采纳,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履职期间,杨蓉始终将做好公安本职工作和人大代表履职有机结合,获聘为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二届特约监察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国家移民管理局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和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代表智库成员。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杨蓉还作为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向全国人民讲述公安民警故事、展示人大代表形象。




“大娘,我马上又要上两会啦,您保重身体。”


“丫头,路上注意安全。”


……


95岁的李淑媛大娘依依不舍地把杨蓉送到家门口,客厅桌子上,一张10年前她与杨蓉的合影格外醒目。今年,相框旁边又多了一张新的合影。


2月20日,杨蓉来到金刚里社区居民李淑媛的家中,看望老人,并为今年全国两会要提交的建议收集意见。


2015年,李淑媛大娘85岁,是社区的治安积极分子。感动于杨蓉对社区平安的付出,她经常主动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那年秋色正浓,杨蓉与她在院子里拍了合照,大娘一直非常珍惜。


2月18日,杨蓉走访社区群众李淑媛大娘。王一伊 摄


去年全国两会前,杨蓉走访时与李淑媛再次合影。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杨蓉每次启程去开会前都会听听老住户们的建议。


杨蓉告诉记者,只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办,群众就会把你当成自家人。社区警务工作就要这么干,当全国人大代表也要这么干。


从“小杨”到“杨姐”

“社区民警要把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您从入警起就是金刚里社区的社区民警,还记得初到金刚里时的情景吗?是什么力量让您在社区里坚守了33年?


杨蓉 :时间真快。刚来金刚里社区时我还是个21岁的姑娘,转眼间已经是要当奶奶的年纪了。一直以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都是我坚守社区的强大动力。


小时候,受香港电视连续剧《警花出更》的影响,我产生了当警察的梦想。1992年警校毕业后,我如愿成为社区民警。那时的金刚里社区还是一个开放型社区,由于出租房屋集中、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管理难度大,成为同事口中“难管、难干、难防”的“三难”社区。社区群众更是编顺口溜来调侃,都说小区环境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天上‘蜘蛛网’,地上车乱停”。


初来乍到,很多居民不太信任我这个黄毛丫头。我就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并从大家普遍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逐步解决住户随意开垦种植蔬菜、私自搭建车棚、随地乱扔垃圾等问题,还把警务室搬进了小区里,一点一点获得群众的信任,进而得到大家的配合和支持。


记者:与社区群众的相处中,有哪些瞬间让您难忘?


杨蓉 :在辖区,很少有人叫我杨警官,年轻人都爱叫我“杨姐”、老同志都喜欢叫我“小杨”,还有一些上岁数的老住户叫我“丫头”。步入这一行,我才体会到做一名基层民警的不易。社区民警不能以管理者自居,要学会更好地服务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会装着你。


我曾经收到过一条祝福微信,让我非常温暖。一次入户走访中,我了解到居民王大娘的女儿因情感问题导致抑郁,每天待在家里不出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来到王大娘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孩子,及时倾听她的苦楚并一点点开导,只要有时间就会通过微信问候她、鼓励她。她渐渐把我当成了知心姐姐,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记者:曾经的“老大难”小区由乱到治,您也取得很多荣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您认为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杨蓉 :社区警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与广大群众贴得最近。这份工作没有耀眼光环,也不大可能经历轰轰烈烈的事,但事关群众可感知、最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我的经验就是,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社区民警要主动融入群众,把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在金刚里社区,像李淑媛大娘这样热心治安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主动担任治安志愿者、群防群治联络员等,为社区平安建设出力。社区里的吴师傅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工作档案里名字中的“风”和户口簿上的“凤”不符,影响退休手续办理。我得知后主动为他介绍申请增加曾用名的规定,帮助他填好表格,办结了相应手续。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被吴师傅记在了心里,他自愿申请成为社区治安志愿者,帮助我们开展义务巡逻。


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团结社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以小平安积累大平安。我在2002年创建了“杨蓉警务室”,在2017年开通“杨蓉掌上警务室”,把像吴师傅这样热心治安的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把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楼长、信息员等团结起来,组建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团队。大伙都说,我们社区的群众都是守护辖区的“平安细胞”。


从民警到代表

“不论是做社区警务工作还是人大代表履职,都要像扎根民意沃土的大树,根扎得深,树才会枝繁叶茂”


记者: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社区民警到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转换中,您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杨蓉 :2018年、2023年,承载着广大选民的信任与期许,我光荣当选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前,2012年,我曾当选为山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是不小的挑战,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可一点不比警务工作容易。如何能准确反映群众心声?如何能推动群众急难愁盼得到解决?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走访、学习和调研。


我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培训学习,把社区警务工作和人大代表履职有机结合起来。代表团里的老代表都是我的老师,不论是大会期间还是调研期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他们请教。2023年全国两会前,为了完善乡村振兴、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建议,我特地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向代表团里“最懂乡村”的郭凤莲大姐请教,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建议的内容。我还会带着问题去走访辖区群众、学校老师还有法律专家,辖区很多居民都接到过我的深夜“求助”电话。除此之外,每一位民警战友也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不论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法的创新应用,还是警校联动护成长的经验收集,都给我提供了最大的支持。作为山西公安英模事迹巡回报告团的一员,我通过英模教育专题思政课等活动走进更多的校园、社区和企业,更好地收集意见建议。


记者:作为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哪些履职经历您最难忘?


杨蓉 :当自己的议案建议被关注、被采纳时,是最难忘、最自豪的。我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议案得到采纳,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我提交的关于文物保护、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以及事关“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建议都得到相关部委的回复,如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等建议还得到了采纳和落实;关于大力弘扬乡村民间文化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建议收录到《我当代表为人民》一书中。


要说记忆最深的,是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站在“代表通道”上向全国人民介绍履职工作,讲述基层社区民警的故事。我讲到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议案的产生过程,教育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给我发来信息点赞。我讲述服务社区的故事也得到了群众的反馈,大家都说讲出了他们的心声,说我真的在为基层群众发声、干事。


记者: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有哪些推动作用?


杨蓉 :33年基层警务工作,7年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经历,从基层社区走进人民大会堂,让我真切感受到,无论是社区警务工作还是人大代表履职,都像是扎根民意沃土的大树,根扎得深,树才会枝繁叶茂。


我有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工作灵感,都来自社区群众的启发。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角度看,社区警务工作中的民情民意就是我作为代表履职的不竭信息源。多年的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历,让我了解到许多问题少年的案例,让我更加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方面的问题;社区里老年人群体居多,他们对养老的担忧、对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改善的期盼,让我对“银发经济”相关问题深入思考。社区警务工作不仅给我的履职工作提供了经验积累,也能够广泛地收集民意。通过把社区入户走访和倾听民声民意相结合,我提出了更多接地气的建议。


记者: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您在央视《一线》栏目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中分享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所思所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您认为做好哪些工作最重要?


杨蓉 :首先要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每年全国两会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进入单位、社区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宣讲两会精神,传递人大声音。要做好民情传输的信息员。我会深入到群众家中,耐心倾听群众家常事,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间,把群众需求、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要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我依托警务室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应用太原公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色四盯三访”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为民务实的办事员,想方设法为群众纾困解难。要做好重大事项的监督员,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代表社区群众对街道办工作进行监督,推动街道办凝聚最大合力解决各种问题。


从“接地气”到“连天线”

“通过我的履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记者:除了是全国人大代表,您还有很多不同的身份,日常警务工作也不轻松,您是如何平衡的?


杨蓉 :无论是公安民警、人大代表、妇联执委还是其他身份,所有身份的核心都是服务群众,都是要“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做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桥梁纽带。这些工作并不矛盾,做好了还可以相辅相成。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把群众的意见通过细致调研形成好的议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推动形成政策、形成法律,进而普惠民生、惠及大众。作为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二届特约监察员,就是要发挥好参谋咨询桥梁纽带的职责,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作为妇女代表,就是要通过调研把群众最关注的妇女儿童权益问题反映上去,将妇联引领、服务、联系等职能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家庭、家教、家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这些都与社区警务工作紧密相关,也能与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互相促进。


记者:基层民警、人大代表、妇女代表,您曾说自己走的是“三位一体”的履职路。这些经历对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哪些帮助?


杨蓉 :我是妈妈、也是女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才会和谐稳定。未成年人保护是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特别是妇联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2023年8月,山西省妇联在全省首次命名14个“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全国三八红旗手杨蓉工作室”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这激励我更好地履职尽责,全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月20日,杨蓉走进辖区小学,以校园安全为主题为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 邬春阳 摄


在多年警务工作中,我走访过很多家庭,也调解过很多婚恋家庭类矛盾纠纷,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往往是激化家庭矛盾的众多原因之一。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24年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用艺术的手法还原了无数父母对校园霸凌的担忧。我所在的三桥派出所辖区内就有2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大专院校,校园安全问题成为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作为人大代表,我想应该做些实事去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正式施行,今年,我还将提出制定学校安全法的议案。未来,我还会持续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议题,进一步呼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核心、学校社区组织、社会力量支持”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记者:更多身份、更大责任,接下来,您会从哪些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杨蓉 :社区民警与群众贴得最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官”、是民生冷暖的“温度计”。接下来,我将把做好本职工作和履行代表职责结合起来。一方面,立足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派出所工作实际,按照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我将牢记代表履职初心,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有力推动解决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我的履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END-

作者: 邬春阳 庞卫坤 杨宇雨

编辑:张安玉
审核:翟宇星
签发:莫嫚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ID: MPSNewsMedi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