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国的时候,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是李剑龙博士寄给我的。
打开一看,原来是它,剑龙博士这几年呕心沥血的新作——
《化学大爆炸》
,终于面世了!
作为老朋友,他第一时间寄给我,作为送给妹妹的新年礼物,说女儿一定会很喜欢的。
我们后来启程回美国,妹妹一路上就把这书带在身边看。
到了东京机场转机的时候,候机的那一会儿,她也拿着这套漫画看。
旁边有个中国小女孩,她们一家是去北欧的,也在这里候机。
小女孩跟妹妹同龄,两个人就这么交流了起来,妹妹就给新朋友秀她的礼物——那套《化学大爆炸》。
没想到那个小女孩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两个人一人一本,就在那翻得可起劲了,候机的几个小时无聊时间,很快就打发了。
末了,那个女孩的妈妈还问我要链接,说以前给孩子看的都是国外的绘本,但没想到现在中国本土原创书籍做的这么好看,她也要订一套下次带到北欧去。
后来我跟剑龙博士讲了这个事情,我还跟他讲:不得了了,你的书都火到了海外了~
他哈哈一笑,超级开心……
我和李剑龙博士相交已久,他是咱们
中国著名的儿童科普作家
,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浙大的理论物理学博士。
我们在好多畅销的科普书里,都能看见下面这个logo,而这些书都是剑龙博士的手笔。
他的书还曾经获得中国图书最高奖项——文津奖的推荐。
之前推荐过的《物理大爆炸》、《动物大爆炸》,都出自剑龙博士之手,我家兄妹俩都迷得不行!
自从《物理大爆炸》和《动物大爆炸》火了后,就有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
剑龙博士能用漫画的方式把物理讲得这么好,物化不分家,什么时候也给孩子讲讲化学?
群里也有好多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催我,问《化学大爆炸》什么时候能出来?
不过剑龙博士做书很用心很用心,他每本书在正式出版前都会经过详细的评审,不仅找每个领域的科学家审校,还会找各个年龄的孩子去试读,看看科学家和孩子们的反馈,措辞是不是严谨,内容是不是有趣。
所以本来书稿去年9月份就完工了,但是一直又拖了3个月,直到去年年底12月才开始印刷发行。
我说你一本书写那么长时间,太太太累啦!现在书都那么便宜,白菜价,你怎么养活团队啊?
因此他想把“大爆炸”做成一个系列,从《物理大爆炸》、《动物大爆炸》,到就要出来的《化学大爆炸》,乃至于后面的数学、语文、地理、历史,他想把孩子学习的科目,都做成“大爆炸”系列的漫画书。
让孩子学习不再单调,给枯燥的课堂知识,带来点乐趣!
因为他创作的这些书籍,真的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对各个学科产生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给未来初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着实难得!
早在一个月前,剑龙博士就邀请了我们读者的孩子一起参与试读这套《化学大爆炸》,让小读者们也亲自把把关。
你看,下面就是孩子们在尝鲜阅读的样子,一个个都聚精会神的:
今天李剑龙博士的《化学大爆炸》终于面世了,在我们公号
首发
,给咱们读者争取了超给力的团购价!
还有超值的
新年限时优惠套装
,给自家娃
寒假加餐
,或是
送亲友
都超合适的,孩子一定用得上!
悄悄剧透一下,我还准备了定制的
隐藏福利
给你们,不过因为是定制,数量有限,需要拼个手速啦~
👉
团购详细介绍在文末,等不及要下手剑龙博士新作的同学,点击这里购买:
化学启蒙漫画我看了不少,可翻开这套《化学大爆炸》,两眼还是瞬间一亮又一亮,不愧是剑龙博士出品,是此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好作品!
无论孩子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沪教版,还是鲁教版,都能在《化学大爆炸》里找到一一对应的化学知识。
就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你看,每章的知识都被
1:1覆盖
了。
比如说,化学教材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章节,那就是
“物质构成”
,讲的是分子、原子、元素。
这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后面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分子、原子这些结构来的。
可以说,能不能一开始掌握好分子原子这些物质结构,是孩子能否学好化学的基础。如果这部分学不好,后面化学就别学了。。。
可是课本里讲解分子、原子这些物质结构很枯燥,孩子的化学学习兴趣很可能就从这一刻就被磨灭了。
于是《化学大爆炸》专门有一册,来给孩子讲解物质结构。
既然要讲物质结构,那么首先得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知识,学它的意义在哪。
因此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剑龙博士先给孩子抛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物质结构?
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卷一块钱的胶带,竟然就能造出高科技材料石墨烯!
利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搞清物质的构成,是研究和应用化学的基础。
前面讲清学习物质结构的意义了,后面就开始带着孩子进入到物质的内部微观世界。
书里讲了一台神器的元素分解器,一包盐跳进去会变出钠和氯,一块红宝石跳进去变出了氧、铬、铝。
机器里蹦出的小东西,就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
。
但一块合金跳进去,能变出一帮元素 “小伙伴”,而钻石、足球烯、碳纳米三兄弟一起跳进去却只变出了孤零零的碳小子,
这其实是
“
化合物
”和 “
单质
”
的区别。
你看,通过这一组漫画,带着孩子从宏观进入到微观世界,让孩子一窥微观元素的秘密。
再进一步,既然说到了元素,那么元素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这里书中开始用劫匪大鳄鱼的故事引入,讲它的战甲刀枪不入,火箭炮都打不动,但朝他喷一股氢气,战甲却裂开了!
并不是因为氢气威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它分散成了更小的粒子,钻进了战甲内部,这种细小的微粒,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原子”
。
你看,这时候给孩子讲述了原子,这是物质的基本单元。
西游记里有六耳猕猴假扮悟空,而这里有臭氧冒充氧气迷惑唐三藏:
臭氧和氧气都是氧原子组成的,傻傻分不清楚怎么办?
于是主角团求菩萨、找谛听,一出精彩的“真假氧气”,点出它们在分子结构上的区别,引出“分子”的概念。
接下来就开始给孩子讲解物质构成的另一个组成单位——
“分子”
的知识了。
讲完原子和分子后,剑龙博士又给孩子提了一个问题:“那原子是最小单位了吗,它的结构是啥?”
这时候,书中用一场化学元素大战,给孩子讲
“原子的结构”
。
这时候,原子的构成也给孩子讲清楚了,而物质的基础结构,这下孩子也都了解了!
到这里为止,教材里对物质结构的内容,剑龙博士用了5个章节,给孩子讲的清清楚楚。
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在每个章节后,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
“化学小故事”
版块。
就比如讲到元素,你看,它会补充“元素”的历史,
讲古代流传下来的“金木水火土”和化学里的“元素”是不是一个东西?
说到化学元素表,它是俄国化学家整理的,但我们背起来却超轻松,看汉字一目了然,根据偏旁部首能把读音和性质猜得八九不离十。
学完分子的概念,书里会继续拓展,介绍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究竟是怎么被识别的?
原来我们生活中,安检人员对毒品、易爆品的鉴别,医生对人体内肿瘤和结石的判断,靠的就是能识别分子的
光谱法
:
那些不由分子组成的物质,还有厉害的
“X射线衍射分析法”
帮我们测定它:
校内的教科书篇幅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知识的叙述和讲解都是很简略的,一般只能讲清楚知识点本身,也没办法给孩子补充贴近生活和前沿科技的案例。
而这些课堂上没法教给孩子的,却恰恰是最能激发化学兴趣,避免死记硬背学化学的关键。
而剑龙博士想做的,就是把中学化学课堂里的每一个教学点,都用漫画的形式给孩子
讲清知识的来龙与去脉
,帮孩子
完美掌握化学概念的含义
。
化学其实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
作为基础科学,它超级重要,初中必学,升学考试会考,未来还会影响孩子的职业规划。
因为它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新能源等这些
热门理工科专业的基础
。
你看,下面是清华大学去年的选科要求,如果化学没学好,孩子高考根本没法选择右边那一大堆专业:
但作为如此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却是
学的最晚
的一门科目,初三才学。
而且一开始就是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方程式,很
抽象
,孩子很容易就被
初三的“突然袭击”
搞得措手不及。
记得上学的时候,化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把各种东西放在一起生成另一种东西,像炼金术一样,好像离咱们日常生活很远。
憨憨从小也对化学感兴趣,但我时常会觉得化学知识并不好给他讲,四周看看,好像也没有很多化学现象。
而当我一口气看完了剑龙博士的《化学大爆炸》,彻底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
原来生活中这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都和化学有关啊!
在这套《化学大爆炸》的第1册里,剑龙博士没有急着展开知识点的讲解,
而是用了整整一册的笔墨,从源头讲起,给孩子讲
生活中的化学
,让孩子搞清楚自己
为什么要学化学
这个问题。
剑龙博士会带孩子们看水垢的形成,回想美味的面包和红烧肉,认识蛋白质会与糖发生的美拉德反应。
他会问孩子,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不吃香菜?为什么螺蛳粉闻起来那么臭?
原来香菜里有一种叫烯醛类的化学物质,有些人会很敏感,而螺蛳粉的酸笋中含有具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对甲苯酚、乙酸和二甲胺。
他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羊毛毛衣洗了之后会缩水?为什么不锈钢不会生锈?
就这样从日常生活着手,通过常见的化学现象来引发孩子对于化学的兴趣,科学地、全面地、客观地看待化学。
让孩子们认识到,原来
化学
有趣又好玩
,
化学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
不过很多化学知识是微观层面的,确实很抽象,因此不少孩子初中开始学化学的时候,都是极不适应的。
就拿化学课本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来说。
这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的入门知识,也是化学最基础内容。
但是空气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要怎么跟孩子解释它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氧气占21%、氮气占78%是怎么测出来的?氧气、氮气又各有什么特性……
让孩子观察一个现象,那就是:在真空环境下,只有燃料没有空气的话,周瑜根本没办法点着火:
让孩子意识到,燃烧不止需要燃料,还需要空气,空气是能帮助燃烧的:
用这个故事纠正孩子会产生的一个误区,原来空气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气体,它可能是由两种甚至更多种气体组成的。
紧接着再引入化学实验证明,空气中既有能助燃的成分,也有不能助燃的成分,这样孩子就对“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这个概念豁然开朗了。
接着书里主角团开始动手实验,搞清楚空气中能助燃的气体和不能助燃的气体各占多少。
实验中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瓶子里的空气少了11%,是不是就说明能助燃的成分占11%呢?
这也不对,因为
蜡烛燃烧不仅仅会消耗助燃的气体
,
还会产生新的气体
混在里面。
你看,通过漫画故事的解析,让孩子明白接下来该怎样改进实验。
并且通过一步步改进实验,选择更合适的实验材料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当孩子看了这样的讲述方式,那些抽象的化学知识点,理解起来再也不会有困难了!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设计实验
,最终通过
实验验证
,
得出结论
,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也就是说,剑龙博士一边讲解知识,一边在给孩子强调科学发现的逻辑,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掌握迎难而上的方法论,培养
科学家思维
。
让孩子们从小就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知识的时候,逐步理清知识脉络,主动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
之前和剑龙博士聊天的时候,我还冒昧地问过一个问题。
我问剑龙博士,“你的《物理大爆炸》已经讲得那么好了,《化学大爆炸》还能讲出啥花样来呀?”
读过剑龙博士的新作《化学大爆炸》后我发现,他果然不是“吹牛”。
你看,他把化学知识进行了
合并同类项
,
把教材里的化学知识融入了
气
、
火
、
木
、
金
、
水
、
土
、
人
,这
七个化学国度的冒险中。
而拗口难记的
化学家
、复杂的
原子论
、
分子论
、
化学价
,在书里是神通广大的仙人和法宝:
更难得的是6本分册的每个版块都会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讲给孩子听,强调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就比如在教材里,化石燃料和有机物、碳单质分别属于不同的单元:
而在《化学大爆炸》的第六册,你看它把化石燃料和有机物,碳单质归为一类一起学习,知识点一下子就串联起来了!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把化学知识梳理得更清楚,
让化学学习是系统的
,帮助孩子
举一反三
,学过了就不会忘。
很多孩子学化学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化学就是一堆零散的,相互没有关系的知识点,只要把各种化学概念、化学实验都背下来就搞定。
而剑龙博士之所以创作这套《化学大爆炸》,更是希望能帮助孩子理清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从宏观的视角看化学,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