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弄plus2023
白话新闻信息,直解联播密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安全生产网  ·  24小时!两起火灾,3人死亡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缅甸向泰国移交261名电诈园区被解救人员 ·  2 天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一周事故及安全警示(2025年第5期) ·  2 天前  
半岛都市报  ·  太突然!价格大跳水,跌至1字头 ·  3 天前  
半岛都市报  ·  太突然!价格大跳水,跌至1字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弄plus2023

20241229《新闻联播》文字版

三弄plus2023  · 公众号  ·  · 2024-12-30 00:06

正文

此条是联播文本全文,方便弄友们查看学习,对应的每日新闻联播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 联播解读 在另一条推送。
00

本期内容简介


  1. 1.《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出版发行;

  2. 2.习近平就韩国客机失事向韩国代总统致慰问电;

  3. 3.【我们的2024】中华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4.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国内十大新闻 国际十大新闻;

  5. 5.前11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20万亿元;

  6. 6.CR450动车组样车今天发布;

  7. 7.【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北京市依托科技赋能 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8. 8.新年将至 消费市场供应足人气旺;

  9. 9.国内联播快讯:(1)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措;(2)2025年我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3)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4)广西钦州龙门大桥通车;(5)广州地铁开通首条环线;(6)五部门部署开展“助残暖冬”活动;(7)我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2.2%;(8)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今晚开播;(9)《中国科技创新盛典》今晚播出;

  10. 10.韩国一客机着陆时冲出跑道碰撞起火 177人遇难;

  11. 11.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以军基地 以媒称美英两次空袭胡塞武装目标 巴称以军袭击加沙地带致48人死亡 以军称在拜特哈嫩展开军事行动;

  12. 12.俄称击落乌军美制火箭弹 乌称阻止俄军进攻;

  13. 13.国际联播快讯:(1)俄总统与阿塞拜疆总统就坠机事件通电话;(2)联合国机构称超4.7亿儿童受冲突影响;(3)多场龙卷风袭击美国南部。

01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日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该书日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俄文、阿文版,对于国外读者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的现代化新图景,增强国际社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共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02


习近平就韩国客机失事向韩国代总统致慰问电


12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韩国济州航空发生客机空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韩国代总统崔相穆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贵国济州航空一架客机失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致以诚挚慰问,并祝愿伤者早日康复。

03


【我们的2024】中华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也离不开文化的兴盛繁荣。2024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果丰硕,凝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2024年,是中国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一年。

7月,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位居世界前列。

12月,“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达44个,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一年来,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将推动文化发展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从走进天津古文化街、湖南常德河街,到考察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甘肃麦积山石窟、湖北云梦县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就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

神州大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相辉映,展现出勃勃生机。

2024年,是中国人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一年。

这一年,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鼓与呼,从舞台艺术到电影电视,一批植根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广受好评。

在内蒙古,75支乌兰牧骑扎根基层,全年演出超过1万场,把“文化大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17年来演出最多的一年,全年共推出歌剧、舞剧等各类演出超1200场,以丰富多彩的精品舞台艺术,让观众享受多元文化之美。

火热的“村超”、热闹的“村晚”,推动移风易俗,绘就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从城市到乡村,全国3300多个公共图书馆,1万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近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覆盖社区街道、旅游景区等各种场景。

2024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持续兴盛、文旅融合更加深入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的生活有了更多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从国潮文创到国风市集,古老文化融合现代设计,好看的创意产品带火文化消费新风尚。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将馆藏资源转化为各式文创产品,彰显中式审美,让文物“活”起来。

依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大唐不夜城、龙门石窟等推出的文化新空间、新场景,让观众在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中,穿梭历史长河,感受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1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

2024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一年。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不仅斩金夺银,还把国风国韵和独特的东方美学展现给全世界。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把传统建筑、服饰、神话故事融入其中,以创新表达在海内外广受好评。

72小时、144小时、240小时,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不断放宽、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里,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中国之美,看见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今日之中国,亿万人民凝心聚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向着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笃定前行!

0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国内十大新闻 国际十大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天(12月29日)发布2024国内十大新闻、国际十大新闻。

2024国内十大新闻包括: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2.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3. 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严明纪律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4. 一揽子经济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 结构向优 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5.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 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6.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一国两制 ”行稳致远

7.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点亮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南方时刻”

8. 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推出 奋力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9.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 “梦想 ”号入海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 南极秦岭站开站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1000万辆 创新引领中国跃上新高度

10.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

2024国际十大新闻内容包括:

1.中国元首外交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巴以冲突外溢加剧地区动荡 叙利亚发生政权更迭

3. 俄乌冲突持续超千日 西方援乌“越线”推高冲突升级风险

4. 政治极化 花费巨大 美国总统选举上演“两个美国”的对决

5. 欧洲经济复苏乏力 政治格局更趋“碎片化”

6. 世界经济增长平稳但挑战仍存 中国继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

7. 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加速发展 国际社会关注其治理与监管

8. 韩国经历6小时“戒严令风波” 尹锡悦成韩国史上第三位遭国会弹劾总统

9. 2024年将再成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等达成共识

10. 第33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 中国健儿获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05


前11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20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2月29日)公布:1—11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经济运行中的物流实物量价值总额为3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进入四季度以来,物流需求回稳态势明显。其中,工业领域物流回升范围持续扩大,传统制造、高技术制造等多个领域均呈现较好回升态势。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增长6.1%,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7.8%。随着产业需求回升改善,物流各环节运转有序,行业景气稳中趋升。1—11月份,物流业总收入为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

06


CR450动车组样车今天发布


今天(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该动车组试验速度每小时450公里,运营速度每小时400公里,未来投入商业运营后可进一步压缩时空距离,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时,舒适度指标更优,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客室服务空间增加4%,可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

2021年,“CR450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实施,开始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研发和高铁基础设施成套技术研究;2022年开展了CR450动车组研制技术条件参数试验和大量仿真计算;经过大量技术和性能验证,2024年正式启动样车生产。

CR450动车组样车的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高铁完成了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技术“无人区”的探索。

07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北京市依托科技赋能 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数字化提升监管效能,在全国率先推出以“扫码检查”“非现场监管”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监管,着力为企业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

为减轻企业负担,北京市推出“扫码检查”系统。监管部门在行政检查前,只需通过“京办”小程序扫描“企业码”,检查全程便进入线上管理并接受公开监督。该系统整合了北京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和2.6万多名执法人员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可追溯,并通过重复检查阻断提示,避免扎堆检查。企业还能通过“京通”小程序查看检查结果。目前,全市已开展“扫码检查”22.7万次。

对于一些信用好、风险低的优质企业,北京市还创新推出“白名单”试点改革。针对清单内的企业,除被投诉举报等情况外,各监管部门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目前,已有10.5万家企业纳入其中。

探索运用视频AI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是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的创新之举。数字化监管不但提升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也破解了过去人工现场执法难以全覆盖的问题。

针对演艺行业“文艺大市场,执法小队伍”的监管难题,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的“非现场监管”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演出中的不当内容。

目前,北京市正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全市31个部门,846项监管数据实现跨部门共享共用。帮助企业减少提交纸质材料13.1万份,努力实现让“政府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08


新年将至 消费市场供应足人气旺


元旦将近,各地各部门丰富消费供给,消费市场活力足人气旺。

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元旦前夕,全国2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鸡蛋、猪肉库存量比12月初小幅增加,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在北京,各大生鲜超市迎来采购高峰,不少店铺日客流量均突破万人。湖北加强产销衔接,生活物资流转效率比平常提高10%。广西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超市,蔬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增加20%。在华东最大的水果交易中心,国内外水果热销,节前送货与采购车辆多达6000余辆,是平时的两倍多。

同样火热的还有节前的各大商圈,各式特色展演、促销活动接连登场。江苏南京夫子庙商圈打造了40多组大型灯彩,汉服打卡以及特色美食体验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在湖南长沙,老厂房、火车站旧址焕然一新,咖啡吧、展览馆、文创市集先后进驻。在黑龙江漠河,多家特色民宿酒店全新开张,不少店面刚刚营业,订单就排到了明年春节。在陕西西安,多家家电卖场推出新年促销,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叠加优惠最高补贴至40%。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2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5.0%;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0.6%,其中,休闲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同比分别增长32.3%、9.6%、9.0%。


09


国内联播快讯


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措

今天(12月29日),海关总署公布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6项措施,包括支持开展出口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监管试点,推进航空口岸“智慧旅检”跨关区合作等涉及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等五个方面内容。

2025年我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

国家林草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可出圃苗木约为240亿株,其中,预计“三北”地区明年对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树种苗木需苗量约为16.5亿株,总体有保障。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

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日前建成投运。投运后,川渝两地跨省输电能力提升4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最大达35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