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一提到网红景区,第一反应往往是“难道你要不务正业,去规划网红景区?”其实首先要改变的一个观念就是,网红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从旅游的整体运作流程——策划、规划、施工、运营来看,如果要“建设”或者“规划”一个“网红景区”,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从景区的“建设”、“规划”到能够实际运营,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半年以上(项目越大周期越长),而网红景区的效应同网红事件一样是迅速消退的,因此“建划”“规划”网红景区是违反网红的产生规律的(这一点可以详见《热点︱第一网红洪崖洞复盘:新生代旅游力量解析与应对(2)》),对于网上所谓的小猪佩奇主题公园,相信策划方最开始也不是冲着小猪佩奇社会人的网红属性去的,不过是恰逢其会,恰好蹭上了热点而已。
那么网红景区既然不是规划出来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运营阶段产生的,是一种传播行为,分为主动传播与非主动传播两种情况。
所谓主动传播就是运营阶段通过文案组织某主题的密集型营销,从而在网络上造成密集性关注,实现让景区短期内走红的目的传播行为。而非主动传播,就类似于2018年“五一”期间的重庆洪崖洞景区,不是由景区主动策划的,而是在景区的某些形象或事件在网络中自然发酵,从而引发普遍关注,并转化为实际客流,形成景区在较短时间内爆红的传播行为。
不论造成网红景区的原因是主动传播还是非主动传播,它基本发生在景区的运营阶段,因此网红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如果要一心规划网红景区,是不符合网红传播规律的,往往会导致失败的后果。但同时也解除了一种担心,那就是旅游规划界担心的会因为趋向于规划网红景区而造成资源浪费,因为连网红景区无计可规划,也不会因此而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