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拆神  ·  339万起!白鹅潭江景新盘开价 ·  2 天前  
财宝宝  ·  @金籉霷:1995年,付了4000块电话初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深度工作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8-19 17:57

正文

*贴片包含广告

作者 | 帆书 · 流芳
主播 | 帆书 · 闻悦


你是否想过,你的工作方式一直都是错误的?
朝八晚九,忙忙碌碌一天,却感觉没有收获; 微信步数上万,来去匆匆,却不知所为何。
同样的工作,别人屡屡升迁,你整日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看不到任何成果。
若是如此,那么,你大概率是在浮浅工作。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辨析了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区别:


当代人,似乎陷入了工作的误区——以忙碌为标准,无效内卷。


而想要有所获,有所成,必须要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换言之,就是:专注于当下的工作,用最短的时间,提升最多的自我价值。



一天24小时,你也许有10个小时都花在工作上。
那么,那些步履不停的时间里,你都明白自己为了什么忙吗?
领导布置了任务,要求两天之内给结果,所以你就加班加点,熬了通宵。
方案被打回重做,心里有委屈,但只能埋着头重新调整。
晚上11点回家,伴侣问怎么又忙到这么晚,你疲惫得不想回答。
一开始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渐渐被培养成流水线上的机器,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工作,不想做,却不得不做,想逃,却无处可逃。

自媒体博主小焦曾提到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的状态。
一开始,她应聘成功,满心欢喜,想着要在工作中发挥所学,一步步提升自己, 所以一直工作得很卖力。
早上六点半起床,匆匆出门,到了工位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
跑业务、写规划、做总结,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每天都忙到很晚回家。
忙碌的工作让她误以为自己成了公司的重要成员,无可替代。
有一次,她终于累倒了,休息了三天赶回工位,发现公司一切照常。
原来,公司从来没有离不开她,是她离不开公司,她随时都能被替代。
冷静下来思考,她始终在忙,但是个人的能力没得到提升,学习时间也完全被挤压掉。
甚至,她都没有时间想明白自己完成每一份任务是为了什么。
思虑再三,她果 断辞职。因为她不想一辈子,做这样忙忙碌碌的可复制的牛马。

《深度工作》中写到:“才能并非一种商品,你不可以通过大批购买,然后累积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奖励。”


流水线上的员工,随时 面临失业风险,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发展出不可替代性。


而这,始于对工作的认知清晰,对于自己的追求明明白白:


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辅助追求,而不 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有些人是为了实现梦想,有些人是为了展现个人价值。 他们沉浸其中,享受乐趣。

翻译家许渊冲在妻子去世后倍感孤独,浑浑噩噩了一阵后,决心重拾翻译,打开了《莎士比亚全集》。
一日日沉浸于文字中,让他忘了孤独,他开始享受这种状态。
这不是他的任务,是他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是他熬过寂寞的一味良药。
最终,译本成功出世,倍受赞誉。妻子虽去,可还有工作相伴,他觉得人生充满意义。
当你主动选择工作,而不是被迫承受,一切,都会变成享受。
静心笃志,明确所求,守住内心,深度工作其实很容易。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相同的工作时间,别人能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而你总是着急地紧赶慢赶。
你羡慕,以为你的工作能力比不上同事,其实,你们差的只是专注力而已。
《深度工作》中写到,所谓深度工作,就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能否抵抗干扰,能否全心专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后的结果。


综艺《跃上高阶职场》中,有名女生叫八月。
客户提出希望能在第二天就看到初步的方案,同组的人面露难色,但也不敢说什么,只好默认熬夜加班。
可这时候,当着客户的面,八月直接说:“我从不通宵。”
到了下班的点,她直接回了家。
结果第2天,她带来了一个很好的策划,赢得客户、导师、组员的三方称赞。
她并没有回家偷偷加班,而是在工作的时间里极度专注,把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因为专注,她不必熬夜加班,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工作做到了最好。
研究表明, 如果人在做事时受到干扰,至少要花25分钟才能重回状态。
专注工作一小时,抵得过别人浮浅工作十小时。
百万畅销书作家李尚龙曾直言,自己写作时特别容易开小差。
手机在旁,一会儿想给家里人打个电话,一会儿想给朋友回个消息,一会儿又想刷刷新闻。
他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不行,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
每当他要开始写作时,他都提前把手机锁到抽屉里,静音或者关机。
眼不见,心不乱,埋头案边,只有写作,效率大大提高。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干扰,也不是他天生就有深度工作的能力,而是他会主动给自己创造条件。
而多少人,也正因为狠不下心,才一直停留在浮浅工作的层次。
隔绝杂音,专注自我,进入深度工作,才是走向成长的第一步。


哲学家戴维•梭罗曾说:“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
浮浅工作,会让我们忙碌不停,且没有收获。
深度工作,既能创造价值,还可让我们身心愉悦。
工作方式对了,工作起来就轻松了。
《深度工作》一书中,给出了深度工作的四条准则:
第一,深入工作
人人都渴望能深度工作,可多少人只停留于渴望。
把深度工作融入日常生活,把它变成工作计划中的常规安排和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深度工作,坚决执行,逐渐养成习惯。

第二,拥抱无聊
允许自己在一些时间里无事可做,去感受无聊的时光。
因为从一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注意力的集中需要训练,需要时间。
如果我们一有空闲,就随便打发时间,迫不及待地看看手机,就很难实现最大程度的专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