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5
年
FX
凭借《美国犯罪故事
:
公诉辛普森》大获成功以后,这种历史回顾剧广受大众青睐。今天青衫君要介绍的《美国夫人》(
Mrs. America
)讲述的是一个更鲜为人知、不那么轰动的故事。该剧由
FX
投拍在
Hulu
电视网于
2020
年
4
月
15
日正式播出后,好评如潮,一致被认为是艾美奖的限定剧各类奖项的宠儿之一。
剧集聚焦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平等权利修正案》(
Equal Rights Amendment
,简称
ERA
),保守派活动人士菲利丝·施拉夫利(
Phyllis Schlafly
)领导了一场让人始料不及的反对
ERA
的社会运动,使原本全美各州都以为已成定局的
ERA
未被写入宪法,施拉夫利领导的反
ERA
运动的影响深远,以至于彻底改变了
70
年代女权运动的走向,进而重振了美国政坛的保守派力量,以至于对当今的美国政局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截至
2020
年,批准
ERA
的州虽然已经达到了宪法要求的
38
个州,但是在期限和撤回是否能够作数等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是否能够被写入宪法依然未知。《美国夫人》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的女性力量。
ERA
意在保障公民无论性别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旨在改善薪酬平等,家庭暴力,孕妇歧视等。
ERA
早在
20
世纪初就被拟好了,这个修正案也曾得到艾森豪威尔,尼克松,肯尼迪等总统的支持。但一直到
1972
年,国会参众两院才表决通过,但还需四分之三的州批准才能生效,即
50
个州里需
38
个。
1973
年已有
30
个州通过,但同期对
ERA
的抵制也开始了。
1980
年共和党政纲删除了
ERA
,里根公开反对该修正案。在最后批准期限之前,仍差
3
个州,所以
ERA
未能生效。在
1972
年至
1982
年间,各种民调显示,民众对
ERA
是很支持的,这也包括那些没有批准
ERA
的州。但最后为什么没有生效?这就要提到挫败
ERA
的关键人物:施拉夫利夫人(布兰切特出演)。
《美国夫人》讲述了两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一个是关于女权主义者为得到
ERA
的批准而付出的努力,另一个是反女权主义者试图阻止它通过的故事。
剧集选取了五位自由派女权精英,她们分别是:格洛丽亚(
Gloria Steinem
),一位光芒四射的、留着长发、带着标志性的眼镜的女权主义记者,剧集的第二集介绍了格洛丽亚的生活以及她自己的堕胎经历,这也使得她成为这五位主角中争取女性堕胎权的先锋,同时,她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团结各方的能力也使她成为领袖人物的存在;
贝拉(
Bella Abzug
),一位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的女性,她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她在
60
年代是著名的反战人士,她团结反战的妇女进行罢工,她不仅指责越战是约翰逊总统“为美国人民带来灾难”,还反对进行核武器试验;她在首都华盛顿领导反战示威,支持禁止核武器试验等。从各种方面来说,她都是施拉夫利夫人的对立面,她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精通政治谋略,善于在妥协和谈判中为女性争取权利;
雪莉(
Shirley Chisholm
),她是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和黑人女性总统候选人,她在女权主义者里的特殊身份让她成为了为贫穷的底层女性和非裔女性的代言人,她也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
贝蒂(
Betty Friedan
),一位穿着随性、大大咧咧的作家,她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被称为“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著有《女性的奥秘》,此书被认为是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导火索,她最鲜明的主张是“解放所有家庭主妇”;
吉尔(
Jill Ruckelshaus
):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中唯一的共和党人,她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支持者,同时也是积极推动女性堕胎权的社会活动家。
我们也许会认为女权主义者是一个团结的为共同目标奋斗的共同体,但是剧中反映的事实却表明,这个共同体其实是不存在的,不同女权主义者的诉求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甚至可能形成对立。
如果说对五位自由派女权精英的展示是一种陪衬的话,那么施拉夫利夫人则当之无愧地站立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施拉夫利夫人出生于密苏里州,婚后与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丈夫迁居伊利诺伊州,她是一位研究国防和核安全的专家,同时是宪法律师,也是六七十年代最为活跃的保守派社会活动家之一。她是坚定的保守派和狂热的右翼人士,她认为男女两性的薪酬差异并不是问题,女性应当坚持传统的家庭角色,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尽管她的大儿子
John
就是同性恋),反对堕胎合法化等等。
她不仅立场坚定,而且身体力行,她创办了《菲利斯·施拉夫利小报》,并通过其强大的人脉关系动员各州的白人家庭妇女反对
ERA
和自由派的女权运动,剧集通过一段非常精彩的传统式切割画幅的剪辑展现了施拉夫利的亲力亲为,她正戴着眼镜,端正地坐在打字机前,兴致勃勃地写着“菲利斯·施拉夫利小报”,主题为《女性平权法案错在哪里?》,她一个人完成了几百份的小报打印工作,并将这些小报寄给了所有与她搭的上边的家庭妇女;同时她是“美国革命女儿会”的主席,在例行的会议上,她不仅会提出她对于目前的国际局势和美国应当采取的行动的见解,而且还不断地宣传女性家庭角色和“神圣家庭”的重要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得知她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即将通过
ERA
时,立刻果断采取行动,她广泛号召伊利诺伊州的家庭妇女,在投票日那一天来到议会大厦门口,并带来了无数的面包和果酱:“做面包的人送给挣面包的人”,她成功地抓住了以男性为议会主要构成人员的心理,重新激活了男性对家庭主妇在心中的传统定位。
《美国夫人》绝非是部分观众认为的“反女权剧”。我们看到举着标语、发着面包的家庭妇女们正在信誓旦旦地反对着
ERA
,声称
ERA
的通过会导致女性强制参军、男女混用公共厕所等等,但是她们却能够真切地感觉到被时代抛弃的无力感和长期在家庭中的百无聊赖,例如在施拉夫利在要求她们打电话告知更多朋友时,她们称“忙着照顾孩子和丈夫,没有时间打电话”,等等。
虽然施拉夫利口口声声称自己“从未感受到性别歧视”,但是她也是反
ERA
的受害者。她在国会与男性议员交流自己的观点时,尽管她是知识最丰富的,但是还是被要求代替女秘书进行记录;另外,在她引以为豪的家庭中,她的丈夫实际上才是家庭的核心,她没有直接收入来源,只能依靠丈夫的工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施拉夫利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法学教授赏识,她自认为自己可以被哈佛法学院录取,但是事实是在她毕业
5
年后,哈佛法学院才开始招收女性学生。甚至,在她力挺里根成为总统之后,原以为会进入内阁的她接到里根的电话:“我尊重你,但我不能给你这份工作。”无比落寞的施拉夫利再次穿上围裙,开始准备她一生中要准备的无数顿晚餐的其中一顿。
施拉夫利绝不会对这些无处不在的不平等没有任何感知,她只能通过一定程度的自欺欺人,来掩盖对自身信仰的动摇和质疑。
《美国夫人》塑造了施拉夫利所生活的那个复杂的年代以及她本人沉静的性格和不平凡的生活,布莱切特为电视史贡献了又一次大师级的表演,她将施拉夫利的智慧、果敢和内心的纠结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施拉夫利所信奉并身体力行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在剧中并没有被刻意曲解或矮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甚至在孩子大学毕业后也要求孩子住在家中;
在母亲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来住;
她与其他家庭妇女团结一致为她们的政治目标奋斗,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智慧的、坚强的、具有行动力的女性。
尽管《美国夫人》是一部以“反派”作为主角的一部剧集,但是这并不妨碍观众回顾那段历史,并从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去汲取力量,去反思,也可以通过这段历程的回顾,看到平权道路上种种艰辛。
平权之路,永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