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当吒言遇上“纪”语……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能待一整天的6个室内场馆!部分免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控制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2-08 07:00

正文

作者 | 许小猫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网上有个问题: 有一对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很多人列举了自己的经历,把我给看哭了。

“我妈非要我吃鸭蛋,她明明知道我不吃鸭蛋,我越不吃她越要我吃。”

“我爸改我的高考志愿,我妈硬生生拆散了我和我男朋友,只因为她不喜欢。”

无论是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还是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对象,孩子都没有决策权和选择权,而是必须听父母的、只能听父母的。

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的无奈、不甘、愤怒与窒息。

成长路上,遇到控制型父母,真的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被控制的孩子
过得委屈而压抑

短剧《妈妈的遥控器》里,讲了一个男孩被妈妈控制的故事。

妈妈婚姻失败,独自养育男孩,付出了很多。但为人也非常强势和唠叨,只要男孩成绩稍有下降,她就疯狂数落和责骂。

儿子想参加毕业旅行,妈妈一口拒绝,无奈之下,儿子选择伪造成绩单,想换取妈妈点头同意。

没想到,这个举动被妈妈发现了。

为了惩罚儿子,妈妈用了神奇的遥控器,一次次让儿子回到修改成绩单那天,期待儿子能主动认错。

“如果你不修改这个错误,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卡在同一天。”

这个妈妈没想过,儿子之所以修改成绩单,只是为了在强压下获得一丝喘息的空间啊。


更过分的是,当男孩认识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两人相处得特别开心,妈妈不管不顾,直接把儿子遥控到不认识女孩那天。

只要男孩没满足妈妈的要求,没达到妈妈的期待,就要被迫经历一次次循环,身不由己。

直到最后,他忍无可忍,选择用死亡来反抗妈妈。

看到这一幕,有多少孩子难掩心痛啊!

美国作家爱德华说过: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孩子虽然年幼,但也有独立的思想,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父母总是伸长了双手,总是像直升机盘旋在孩子头顶,牢牢控制孩子的一切,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孩子要么默默忍受,内心堆满痛苦,但凡抓住一个机会,就逃得远远的,再也不想回家;

要么是被束缚一生,像失去了水的植物,看似还在呼吸,却面临孤独的宿命,失去向上的动力。

无论是哪个结果,都令人遗憾和心碎。

控制背后
是父母的“不成熟”在作祟

那,父母为什么喜欢控制孩子?

有人说,是因为父母对当前现状不满意,所以通过介入孩子的大小事务,来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有人说,是因为父母太爱孩子了,担心孩子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安排好一切,让孩子按部就班前进。

听上去,各有各的道理。

高分书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的作者琳赛·吉布森,是一名心理学博士和资深临床心理学家。

她花了30年时间,专门探究控制型父母背后的心理动机,最后得出结论:

喜欢控制孩子的父母,都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他们虽然做了父母,但是没有应有的担当,不会给出温暖的陪伴和热烈的鼓舞,而是习惯性忽视孩子、否定孩子、让孩子感觉垂头丧气和冷漠疏离。


正如琳赛·吉布森所说:

“不成熟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们什么都不说,想要你凭借直觉知道他们的感受。

当你猜不到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受伤和生气,他们期待你知道他们想要的事物。”

还记得那个14岁初中生的控诉吗?

父亲不打招呼,直接在他的房间安装监控,当儿子反抗并报警,父亲的回复尽是霸道与蛮横:

“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监视你吗?”

遗憾的是,生活中,和这位父亲一样控制孩子的父母,比比皆然。

他们或是简单粗暴给孩子下达各种命令:必须吃几碗饭、必须走哪条路……只要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就会嘲讽、辱骂或惩罚孩子;

或是极度宣扬和崇拜父母权威,用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一切想法置若罔闻。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不成熟父母,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成长阴影。

轻则让孩子感觉内疚和羞耻,重则让孩子变得恐惧和自我压抑,失去前行的动力与勇气。

学会建立边界感
重获情感独立

诚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需要尊重他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父母的意愿来书写自己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最终使命,不过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遇到控制型父母,在情感泥潭中挣扎,不妨试试这样做——

第一,放弃“拯救者”的角色定位。

有研究表明,越是敏感和共情能力强的孩子,越容易被父母控制。

常常是父母还没提出要求,他们就会不自觉把责任揽在身上,围绕着父母的喜怒哀乐而运转,所以让自己活得疲累而狼狈。


如何改变这一情况?

可以试着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多发掘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告诉自己:“我很好,我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父母的生活不需要我去拯救。”

只有先活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对于他人的操控及时察觉,并有效避免。

第二,选择“圆滑”的沟通模式。

前面说过,不成熟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试图用他们的情绪来胁迫孩子,如果孩子拒绝他们的要求,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会暴躁发怒、失去理智。

与其直接拒绝和对抗,不如试试回避模式,不正面接招,带着微笑点头,顾左右而言他。

“不好意思妈妈,我状态不好,暂时不想聊这个话题了。”

“爸爸,你说得可能是对的,我要做的事,就是尽我所能。”

不明确表达态度,看上去很圆滑,但其实是合理避开对方的锋芒,减少不愉快的摩擦。

由此,才能逃离负面情绪的漩涡,留出时间关照自己。

第三,主动清除负面认知。

父母为了控制孩子,常常会用很多贬损的话来打压孩子,强迫孩子听他们的话。

“你一直没出息,不听我的建议,你只能吃亏上当。”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改你志愿怎么了?你这个白眼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