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微信公众号文章推荐规则近期改变,如您想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请将公众号添加星标】
重要提示:
《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核心结论:
①当前A股市场情绪活跃,在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等主题的催化下TMT和机械行业交易热度较高。②类比美股七巨头概念,本轮中国科技行情也由部分科技龙头公司驱动,其交易热度也处于高位。③当前春季行情正在途中,AI浪潮下科技是本轮主线,关注中国版“M7”概念,政策加码下存在预期差的地产、消费医药也值得关注。
科技龙头驱动下,AI主题热度到哪了?
节后以来A股市场情绪回暖、春季行情如期展开。得益于DeepSeek概念催化,不少科技龙头公司股价表现亮眼,带动科技板块投资热情高涨。截至25/02/14,节后DeepSeek指数累计上涨48%,跑赢Wind全A指数43个百分点。那么,当前AI等科技主题和科技龙头公司的热度到哪了,本文将详细梳理。
当前
A股市场热度较高,长期看性价比依然凸显。
首先看市场整体热度情况,从估值和交易指标等来看,近期A股市场热度处于历史偏中高位。截至25/02/14,估值角度,万得全A PE(TTM)/PB(LF)分别为18.7倍/1.6倍,分别处05年以来由低到高49%/15%的历史分位水平;交易指标角度,市场活跃度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万得全A周换手率(年化)达483%,处05年以来由低到高82%分位;A股融资交易占总交易比重10%,处13年以来78%的历史分位水平。此外,从大类资产比价指标看,A股性价比仍处在高位,截至25/02/14,全A风险溢价率(1/全部A股PE-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71%,处05年以来由高到低14%的历史分位水平,全A股债收益比(全部A股股息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47、处05年以来从高到低1%分位。
行业和主题角度看,
AI概念催化下科技龙头公司带动相关板块交投情绪高涨。
结构上,近期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主题交易火热,相关龙头公司表现带动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热情,电子、计算机、传媒、机械等相关行业交投活跃。具体而言:我们采用行业指数相较全部A股PE(TTM,下同)、PB(LF,下同)的历史分位作为估值指标,和行业月成交额占比/自由流通市值占比、月均换手率历史分位作为交易指标,来衡量行业热度。由于2019年以来A股经历了一轮完整牛熊周期,因此我们以2019年初为起点来计算各指标的历史分位。从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5/02/14,TMT和机械板块综合热度处于历史偏高水平,计算机(19年以来行业综合热度为99%,下同)、机械设备(94%)、传媒(92%)、电子(84%)、通信(83%)等行业综合热度均在80%以上,其中近期较为活跃的计算机行业从估值、交易等热度指标分位数均接近2019年以来由低到高100%历史分位。
若从主题概念指数看,受益于DeepSeek模型应用落地的催化作用,相关主题概念市场热度较高。截至25/02/14,从估值指标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指数PE/PB相较于万得全A的处19年以来从低到高60%/74%分位(下同),DeepSeek指数为99%/99%,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从交易指标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指数(日换手率处19年以来由低到高86%的历史分位水平,日成交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处19年以来由低到高86%的历史分位水平,下同)、DeepSeek指数(99%、100%)的指标同样位居高位。
个股角度看,AI科技投资热潮下,科技龙头股的市场热度更高。
参考美股市场,
英伟达、特斯拉、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依靠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持续吸引市场关注,为美股市值增长提供动力,并且衍生出美股七巨头概念(
Magnificent
7)。在本轮AI投资热潮中,一些中国科技龙头表现十分出色,参考美股七巨头,我们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综合选取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龙头公司,并同样采用个股估值和交易指标的历史分位来综合判断个股短期的市场情绪高低。
截至25/02/14,整体来看人工智能龙头股市场活跃度同样较高。在A股中,中芯国际(估值指标处97%的历史分位水平、换手率指标处84%的历史分位水平、成交额占比与自由流通市值占比的比值处78%的历史分位水平、综合热度处89%的历史分位水平,下同)、科大讯飞(90%、97%、75%、88%)、中兴通讯(53%、99%、90%、74%)等个股市场热度较高;从港股来看,小米集团(93%、84%、45%、79%)、阿里巴巴(54%、100%、100%、77%)等个股市场热度较高。
25年A股春季行情正在途中。
借鉴
A股历史,春季行情年年有,并且牛市中春季行情涨幅更大,详见《春季行情还会有吗?-20250111》,
驱动行情展开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政策催化、流动性宽松、基本面改善。当前春季行情展开的驱动因素已逐渐具备
:政策方面,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2月5日国务院会议提出要“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及时回应关切加强政策与市场的互动”,2月13日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流动性方面,2月14日央行公布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5833亿元,实现金融数据“开门红”,此外1月下旬出台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落实“稳住楼市股市”政策定调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基本面方面,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见效,企业利润明显改善,12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提升,由11月的-7.3%大幅回升至11.0%。此外,春节期间消费数据稳定增长。根据文旅部,春节假期期间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展望25年,我们认为随着增量政策出台落地,宏微观基本面有望加速修复,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5%-10%。
另外,从大的市场背景来看,我们结合政策基调转向+牛熊周期规律+市场情绪触底三大因素判断,24年924以来这轮行情是反转而并非反弹。随着逆周期政策落地推动基本面改善,叠加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推动资金面改善,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去年9/24以来的这轮行情是政策推动下的底部第一波上涨,是市场熊牛转换的重要转折点,在此背景下春季行情的涨幅或更加可观。详见《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20241116》、《牛还在——再议924行情性质-20250118》。
AI
浪潮下科技是市场主线,中国版“M7”概念正逐渐形成。
上文指出,当前政策催化、流动性改善及基本面修复均为春季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对应到行业表现上,政策、基本面或产业趋势层面有积极催化的领域表现会更强。近期Deepseek大模型加速AI应用的落地,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政策和技术双重利好叠加产业趋势向上,科技在本轮行情中有望占优。
科技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向上大周期中,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加快落地应用。1月20日DeepSeek正式发布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其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已可比肩OpenAI o1 正式版,后续DeepSeek开源与低成本的特性或将加速国内外AI应用的快速发展。政策和技术双重催化下,科技板块基本面有望向上,结合海通行业分析师预测,24/25年电子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0%/35%、通信为20%/30%、计算机为-5%/15%。科技中一方面或可重点布局AI技术应用端的消费电子、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另一方面,25年财政有望积极发力,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科技领域或受到财政的重点支持,相关领域将受益。此外,中高端制造在本轮行情中亦会有所表现。当前我国高端制造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优势,同时内外需求均有支撑。外需上,新兴国家需求旺盛且对中国的依赖度较高,或是中国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新增量。内需上,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加力扩围,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相关领域有望持续受益。
当前随着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成熟,中国“M7”概念科技龙头或正横空出世。
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科技产业仍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同时,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渗透至至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国内科技产业有望受益于本轮科技浪潮。落地到投资机会上,近期在AI主题催化下,寒武纪、海光信息、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科技龙头表现亮眼,吸引市场高度关注。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类比美股市场的七巨头(Magnificent7),受益于 AI、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产业发展趋势,A 股及港股中也有望涌现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科技龙头,中国版“M7”概念正逐渐形成,这些上市公司投资确定性相对更高。
政策加码下或存在较大预期差的地产、消费医药依然可以关注。
地产自19/04高点以来最大跌幅为65.5%、调整持续时间已近5年;消费板块自21/02以来调整也近4年,其中食品饮料最大跌幅为58.8%、医药为55.3%。当前地产、以及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消费行业的估值和基金配置力度已处在历史低位。近期消费和地产是政策重点关注的领域,政策发力下地产和消费医药的基本面有望出现更多积极变化,或存在较大的预期差。
消费医药:资产负债表修复+财政政策发力,消费医药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首位,提出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根据海通宏观测算,若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扩大到3000亿元,对社零增速的拉动或在0.9-1.2个百分点。
此外,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同样有望成为政策重点,政策支持下其收入增速有望回升,或将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地产:政策发力下房地产市场有望“止跌回稳”。
自24/9/24以来地产政策频出,24年9月政治局会议中已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随着地产需求与供给端政策组合拳落地,当前地产的基本面数据已出现积极的信号:24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降幅收窄;一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风险提示:
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附录-
相关报告
(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本公众订阅号(名称“海通研究之策略”,微信号“ht_strategy”)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欲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须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对本订阅号(名称“海通研究之策略”,微信号“ht_strategy”)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