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heldon的第 123 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 2.91 MB
任何一种食物,
要想进入人们的餐桌,
都要经过安全评估。
但是,安全评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
每个人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
在许多人看来,只要是他这辈子
没见过的、不熟悉的、不理解的新事物,
就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来检验它。
转基因食物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我们经常听人这样说:
不过,
“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
“很多代”到底是多少代,
网上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了!
那么,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真的需要长期多代人的检验才能验证吗?
这真的是最严格的安全评估标准吗?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其实是在担心
“转基因食物会不会影响改变人的基因”。
他们认为,
如果食物里转进了人类从未吃过的新基因,
万一我们的胃不认识它,
让它跑到我的基因里面,
把我的基因也弄得变异了,
那不是就完蛋了?
但是,这种担心在科学上
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转基因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消化过程
没什么不一样。
所有的食物吃到肚子里
都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代谢
,
最终排出体外。
在这个过程中,
食物中所有的大型分子,
包括基因所在的DNA分子,
都会被人体各种酶切割成更小的片段。
这些小片段,就像把一篇文章
拆成偏旁部首和笔划,
不可能再发挥原来的功能,
更不可能改变人的基因。
退一步讲,如果新转入的基因
真的能改变人的基因,
那么食物中原有的基因——
比如猪的、鸡的、水稻的、玉米的基因……
也都有同样的机会改变人的基因。
因为所有基因都是由
A、T、C、G四种碱基
组成的。
你看,猪鸡水稻玉米我们已经
吃了成百上千年了,
其中包含成千上万种
A、T、C、G排列成的基因。
既然我们从来不担心这几种
排列会改变人的基因,
为什么要去额外担心
转基因食物中的某几种排列呢?
所以,从理论上讲,
担心一种食物的影响“会传到下一代身上”
是不必要的。
再退一步讲,
如果转基因作物真的能改变基因,
那么我们现在早就应该发现了。
因为人类很多年前
就拿转基因饲料喂过动物了。
虽然人与动物不同,
但“转基因食物改变基因”
“一代一代积累”的可能性,
是一样的。
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院长
鲁斯•麦克唐纳教授在一篇报告中指出:
“在2000-2011年间,
转基因饲料一共喂养了1000亿只动物。
这种饲料的成分没有什么不同,
并且,它也没有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
并且,大部分禽畜的传代周期
要比人类短得多。
从最早的转基因饲料出现到今天,
这些动物都已经繁殖很多代了——
如果换算成人,
有的相当于人类已经吃了几百年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是觉得
动物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
还是想让一部分人先吃几代再说。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样想的话,
我会告诉你,吃多少代人也不管用,
这种评估食品安全的方法根本不靠谱。
因为事实证明,
人类吃了几千年的东西,
依然可能存在风险。
比如大米,
在亚洲地区吃了几千年,
没有人怀疑它存在安全问题。
可是在上个世纪,
科学家通过统计数据发现,
孟加拉地区的
砷中毒
概率很高。
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科学家才发现,
这是因为当地水的砷含量过高,
而水稻会富集砷。
因此,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验证”,
孟加拉人都认为他们吃的大米是“安全”的,
但科学调查发现,
他们吃的大米其实并不安全。
你看,一种食物是否安全,
不但“吃上几代人”判断不了,
甚至“吃上几百代人”都判断不了。
因此,
“吃几代人再说”根本不是
一个靠谱的评估流程。
要想真正严格地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我们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的评估流程。
其实,人类为食品建立了
一整套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
不过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事实证明,就在这几十年的实践中,
人类发现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都没有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花生,
过敏的人吃了会生病,甚至会死亡。
比如奶奶传下来的“硼砂粽子”,
一不小心就可能使人中毒。
这都是吃了“几百年”的东西。
在这套流程下,
许多“可能危害”远远小于硼砂等
“经过长期多代验证”的食品用料的物质,
也因为“安全性不够高”而被禁止进入食品。
比如可以让面粉更白、
口感更好的过氧化苯甲酰。
比如可以让动物的瘦肉更多的莱克多巴胺。
这样看来,
现代食品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
是不是远远比“吃几百年年”
“吃几代人”的办法靠谱得多?
当然,评估任何食品的安全性,
不是评一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录用了新员工以后,
都会不断“听其言观其行”,
用一系列措施评估
他能不能继续在公司里干活。
同样的道理,
人类的餐桌就像一家公司,
想要上桌的转基因作物,
就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录用的员工。
我们不会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它绝对安全”
就拒绝放行,
也不是因为批准它上市以后,
就无条件地相信“它绝对可靠”。
所以在实践中,
科学家们像人事经理一样,
制定了极为严苛的考察流程。
并且,世界各国都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