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昨天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惟视资讯】调节滞后在眼睛发育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 公众号  ·  · 2018-10-12 18:47

正文

编者按:

关于眼睛正视化的过程,视光大咖们一直乐此不疲地研究着,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理论。有的理论被新的研究结论所推翻,而有的理论被推翻后又被重新印证。日前,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的Frank Schaeffel教授在 Vision Research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研究在鸡的眼睛上调节滞后对眼睛生长发育影响的文章,让我们一起瞻仰一下他的结论是否挑战了传统的经典。


什么是调节滞后?

“调节”这个词并不是医学的专有名字,生活中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调节”,比如物价在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候需要政府的“调节”;再比如房价过高,也需要“调节”。人体的“调节”也相当之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而“调节滞后”属于神经调节的范畴。

调节滞后属于神经调节的范畴,简单地将就是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举个栗子:就像发射炮弹,50米距离的目标,视觉中枢下达了朝50米发射炮弹的命令,A大炮接到命令发射了炮弹,结果打到49米的位置。当目标移到100米的距离时,A大炮发射炮弹打到了98米的位置上。A大炮每次接到命令后都会打的近一点点,A大炮的这个性能就叫调节滞后。明白了吧?


重点来了,Frank教授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Frank教授选取的研究对象是10-13天的小鸡,共16只,平均分成两组,一组6只,另一组10只,如图:



图一 A.小鸡在裸眼状态下的电脑外观。B.小鸡在戴镜状态下的电脑外观


结果出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Group1


1. 小鸡戴-7D镜子后的屈光状态为远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想中7D的远视状态,也不接近小鸡的基准屈光状态,而是在两者之间。这意味着,小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残余视网膜离焦,即调节误差。不同的小鸡调节误差的范围不同,从1.3 ± 0.9 —3.6 ± 1.1D。


图二.第一组每只小鸡的平均调节误差


2. 20小时后,戴镜片眼睛的玻璃体长度明显加深(图3)。尽管在5天后玻璃体腔伸长了约0.2mm,但是,裸眼的屈光状态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变得近视。


图3. A单眼-7D镜片配戴5天后的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曲线。B.镜片处于适当位置(红色痕迹),没有镜片(绿色痕迹)和同一只鸡的对照眼睛(蓝色痕迹)屈光状态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 尽管人为给小鸡戴镜所诱导玻璃体腔的增加量不同,但是日常调节误差并不能预测眼睛每天的变化(图4)。


图4.第一组小鸡玻璃体每天的增长和配戴镜片后的调节误差相反


Group2 (每天只测量两次)


1. 在每只小鸡的VCD都变得更深(图5)。


图5.显示了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测量的玻璃体腔的增长


2. 每只小鸡的调节误差不同,从0.22 ± 1.25 到 1.72 ± 1.23D(图6)。


图6.每只小鸡的调节误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后记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统计学处理,Frank Schaeffel教授得出的结论是调节误差并不能预测眼球的发育。当然,这也使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即为什么在摘下镜片时,短暂的清晰视力对近视发展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调节导致视力清晰对近视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目前可能的解释是除了视网膜可以驱动眼睛的生长之外,还有一种携带调节信号的神经传导通路在起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