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募格学术整理自新智元、X、募格学术此前报道等。请勿二次转载!
前阵子小募在逛招聘网站时,看到杭州市某高校发了个招聘,招3名博士生,要求35岁以下,结果报名的有150多人...
博士越来越多,5年前好找的职位如今是越来越不好找了。而这样的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悄悄流行,甚至一些热门的学科博士,也没逃过「精英生产过剩」定律。
AI博士崩溃后悔读博
前段时间,NYU计算机和数据科学教授Kyunghyun Cho的一篇博客,成为圈内热议的话题。
他表示,在NeurIPS 2024(计算机科学中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上非常突出的一件事,就是高年级博士生和博士后表现出的焦虑和沮丧。
如今的就业市场,跟五年前他们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曾经第一代幸运的博士(包括教授本人)之所以成功,更多是因为运气好。
但如今,博士学位的种种红利和必要性很快就要消失了,本科生和硕士生就完全足够进行AI研究,完成企业所需的标准化机器学习开发技能。
而随着AI技术的产品化,企业更需要的是支持产品迭代的工程师,而非AI博士。
总之,AI人才培养体系已被破坏,公司并不需要那么多博士——他们已经被排除在AI人才培养体系这次大规模重组之外。
谷歌DeepMind的研究科学家Sander Dieleman表示,情况完全属实,因为如今学生毕业后进入的就业市场,与曾经完全不同。
毕竟在自己的博士生涯年代,可是发生了ImageNet时刻。
有人现身说法表示,没错,自己就是这样的倒霉蛋之一。
今年刚加入英伟达的高级软件工程师Duong Hoang称,自己为了攻读博士学位,并没有在2010年代加入这些科技大厂,相当于是直接放弃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精英生产过剩
有人现身说法,在2010年到2015年间,全球只有少数实验室在认真研究深度学习,所以当时的毕业生甚至教授都是被疯抢的,拥有人工神经网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博士生薪酬也水涨船高。
当时甚至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使招聘的人才无法直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公司也依然愿意雇佣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公司已经提前看到了即将到来的AI革命,它即将改变所有业务。
因此,当时被雇用的许多博士生非常自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主题、发想发的paper。
本质上来说,这就像一份学术研究职位,但却有高达2到5倍的薪酬,以及更高的知名度!而且,还没有教学任务、行政负担,也没有申请项目的压力。
当时的大学生、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只要研究与AI相关,就能获得高薪、优渥福利,还能随意选择研究课题。
但随着涌入者的增多,在过去5年,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赶上了需求,开始教育和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使他们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理念。
这彻底打破了AI人才培养梯队。
公司不再需要像以前那么多博士生,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招聘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能按标准化流程,理解为AI产品走出贡献。
学生也并不需要进入博士项目来学习必要技能,在大学的本科课程中就能学到。
而当前这一批博士生,当初就是冲着良好的职业前景选择读博,如今却在这场AI人才培养体系的大重组中,被彻底边缘化。
岗位正在迅速减少。一些读博的人感觉自己被「背刺」了,因为他们曾被承诺的前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扩大。
也是因此,作者在NeurIPS 2024上从博士和博士后们那里感受到了强烈沮丧和焦虑。
由此来看,随着博士人数的增多,博士学历贬值也随之到来。博士不再是“稀缺物种”,市场对博士的需求也逐渐趋向饱和。
而这,在我国招聘市场也有一定的体现。
2022年,中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首次突破了13万人次,较2021年的12.58万人有所增加14。在2017年至2023年的六年间,博士生招生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8.39万上升至15.33万,涨幅达到82.7%5。
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博士生就业等问题。
现在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职领域,但学校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一线城市比较好的学校,至少要求,名校毕业、手里有顶刊、年龄不能超过35岁。
同时,许多学校由于教职岗位饱和,已经不再开放新的招聘。即使成功入职,大多数新教师也只能获得月薪大约6000元的讲师职位,并且需要面对严格的考核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如何在毕业后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大多数博士所头疼的问题。
参考资料: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1hjp5gc/d_i_sensed_anxiety_and_frustration_at_neurips24/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请联系微信号:mogobd
募格编辑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修改、润色服务及科研学术论文翻译服务,拥有超2000名各学科编辑,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丰富的文稿修改编辑经验,让您的论文语言更加准确、地道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