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壹壹,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主修艺术设计。回国后创办了中式珠宝品牌
【
大任
】。
收藏协会主任及南红协会副会长。
晚上好,我是壹壹,
这篇文章教大家看懂“裂”的是与非
买南红难不难?
对于懂货的人来说,肯定是简单的:一眼真、一眼假,一开口就是老板的心理最低价;但对于基本不熟悉南红的小白新手来说,则是真的难。
凤戏牡丹(一对),瓦西柿子红玉化料
那种难度,就好比是第一次下厨跑到市场买菜,看着满目琳琅的鸡鸭鱼肉生果,一脸茫然。
不懂南红,就学吧。又不曾想网上的解说原来也有水平参差,让人越看越迷惑。上次一位朋友就发了一张截图问我说:
“这篇文章说南红的裂都是人为造成的,对吗?”
文章局部截图
荒谬!
且不说“南红的裂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这个论点多么荒谬,说“裂不可避免,因此要强制买家消化”这种论调也足够好笑了。
可能大家还没听明白问题在哪,那我们就来逐点分析:
简单来说,
南红的裂,大部分是在形成过程中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
比如板块移动、火山喷发的活跃度等等,都与裂况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保山南红多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矿区岩石山体多,而火山活跃度又较低,使得岩浆慢涌而出,渗入岩石缝隙当中形成南红。
外加上,保山南红在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特别频繁。
所以保山料的肉质分散、多有母岩掺杂,裂况也普遍严重;
(普通保山原石的品质示例)
而川料南红,由于产地所在区域土坡更多,火山活跃度强,呈高空喷射式的岩浆让南红在形成过程中能保持相对良好的包裹状态,裂少、块度也完整。甚至还产生了包浆料南红这种特色的品类;
(特色柿子红俏玫瑰红溏心包浆料原石素面对牌)
另外,像联合料这种虽然是川料,但大多数料子的完整度和块度也不太理想。
这是因为联合这个矿区,异常活跃的地壳活动以及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多发性的地震等多种因素,还有联合乡的地质构造更像保山
更使得
联合料的裂呈网状分布,十分易碎、难成大料。
能用于加工的联合原石块度示例
总的来说,南红的裂是不可避免,但
绝对不是
像这篇文章所说的,因为有买卖、有暴力开采导致;
反而,多裂是南红的天然属性,或者说短板、不完美之处。可正正是这不完美,才让我们更懂得珍惜那些无裂无杂的精品料子啊,不对么。
精挑细选后几乎无暇的樱桃红料
而且讲道理,就算真如这篇文的作者所说,南红大部分的裂都是暴力开采造成的,也没理由让买家来全力承担(消化)吧,石农、商家们的责任就不需要追溯么,这是荒谬点之一。
那么这篇文章里所提到的,人为“暴力”开采方式引起的裂又有多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要大致了解一下南红是怎么开采出来的。
根据产地环境不同,
目前南红的开采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常用于保山南红的【凿取式开采】。
先用敲击工具(如锤子、铁撬等)或者是电钻
顺着岩石的裂缝
将带有南红的母岩整块敲取下,再根据母岩上南红肉质和裂缝的分布情况,再次敲击原石,不断剔除母岩部分,尽可能地保留南红肉质的完整度。
(夹在岩层中的南红肉质)
第二种,则是用于川料南红的【挖掘式开采】。
川料南红的原矿虽然完整,但大都深埋于土层当中,需要先打出竖井再进行挖掘。而拿到手的原石,一旦要用于加工,也
依然会采取与保山料类似的敲击撬取式开料。
(开料示例)
为什么强调敲取过程一定要顺着原料的裂缝呢?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让料子自动显现出致命的裂况、从而降低损耗,再经后期的打磨抛光后得到最完整的南红。
南红本质多裂,这样的敲击手法虽然原始、费劲,但却最有效。如果直接动用切割工具的话,极有可能中间切一刀,两边的料子都会因本身的碎裂情况过于严重而全都报废。
川料原石内部的裂与杂
所以,这个开采的过程会不会引起南红的裂?
基本不会,在开采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有裂的原料的一个分离,对于本身没有裂的料子来说,这点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有时候看似暴力的手法,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可怕。
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尽量减少开采加工时的损耗,也是源头商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每次“暴力开采”造成南红碎裂,成品加工率大大下降,那这生意做得实在是太亏本了吧~
南红的裂是天然的,但也有轻微、严重之分,相信每一个想要购买南红的买家,也都希望自己能够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藏品吧。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南红的裂呢,我的个人看法是:
学
会接受,但也要理性判断。
层层筛选后剩下的优质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