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禅茶一味
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洞见  ·  无关收入多少,建议你买便宜的衣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禅茶一味

人生9局,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禅茶一味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26 06:30

正文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免费订阅



宠辱之局——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小窗幽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世人喜欢受宠爱而畏惧羞辱,得道之人宠辱皆忘,宠辱不惊,不为心外之物所累。

心追逐外物的情况就像是杜甫诗句描写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

人只有摆脱虚荣妄念的束缚,淡泊名利,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




得失之局——得失随缘,顺其自然


古人说,“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处心积虑未必能得,放手后退未必是错。不如一切随缘的好。

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中度过的,或者说人生就是得与失的集合体。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得到和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应该淡然处之,得失随缘,随遇而安。




利害之局——利害相生,见利思害


古人云:“利害相生”“有一利必有一弊”。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利益和祸害总是纠缠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史记》:“先知利害。”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是预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祸害;第二是能预先从利益中看到祸害,预先从祸患中看到利好。

但是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是“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贫富之局——贫而有志,富而不骄


古人云: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


渴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只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世间有贫富差距是难免的,贫者应该做到的是贫而有志,以自足无求为乐;富者应该做的的是富而不骄,不奢侈,能知足,乐于施舍。

元曲《杀狗记》:“日有阴晴,月有盈亏。算人无久富长贫。”

贫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够摆脱贫困;富裕的人不骄傲自大,不傲慢奢侈,自然能够长保其富。




进退之局——进退有方,行止在我


《菜根谭》:“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辽阔,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所谓“风斜雨急”“花浓柳艳”“路危径险”都是比喻,比喻人生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

人生的进与退都应该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惑中。




苦乐之局——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菜根谭》:“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与乐,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有时互相交替,有时互相融合。最大的欢乐,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辛苦之中;同样,春风得意的尽头,有可能是怅然失意的开始。

生活中我们是苦是乐,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境。

在欢乐的氛围中得到的快乐,并非是真正的快乐;在艰苦的困境中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才算是人的本性中快乐的真正境界。

能够苦中作乐者,才算懂得了快乐的真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穷水尽时还能找到快乐的人,才是真正洒脱智慧的人。




生死之局——生死有命,杀身成仁


儒家认为肉体的善终是福,而肉体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同时他们强调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家把死看成是回归大道。庄子主张齐生死,无论生死,都要顺其自然。

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西生经》),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

佛教要超越生死,涅槃解脱。

人固有一死,活着要追求生命的价值,死要顺其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成败之局——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