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临沂新闻  ·  临沂23人被处罚! ·  昨天  
临沂新闻  ·  临沂23人被处罚! ·  昨天  
军事纵横  ·  这一次的俄罗斯,狠狠地给中国上了一课! ·  3 天前  
中国民兵  ·  70℃温差!冷!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直面军改,我们需要辩证思维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23 18:12

正文


  辩证法的伟大在于,它永远提醒我们去认识到问题的另一面。

此次军改,力度、深度、广度前所未有。这是一支军队,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不可避免、无法跨越的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当我们谈论军改的时候,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谈论问题,批判现状,讲述期待,慢慢地就容易一叶障目,对问题的另一面视而不见。但越是这种时候,越发需要我们将辩证思维根植于自己的脑海。


个体意识VS全局意识

在当今军改的现实语境下,谈论“全局意识”,也许会招来拍砖乃至讥笑。因为可能会有人站出来指责这是“讲套话”、“装高调”,但是我依然要谈。


因为这是军改的复杂性所在。


个体意识与利益诉求早已席卷人心,个人利益甚至成了不少人拥护或者唱衰改革的出发点,或含蓄,或直白,或温和,或激烈,对个体的强调,迅速在价值谱系中全线展开。


观念的演变,源自奔流的实践。但是,“全局”从来不会因为对“个体”的关注或者强调而不复存在。比如,军改动我的奶酪不行,动你的奶酪也不行,但是军改必定涉及到奶酪的重新配置和优化,否则将寸步难行;比如,既希望工资迅速上涨,福利更为全面,但是却对当前实战化训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高强度训练心存不满。这样近似于“通知心态”,估计在任何地方都行不通。


让个人一切都听命于集体,强调个人为“全局”无条件牺牲确属苛求;但“我满意了,军改才算成功”也绝非理性。


军改之中,不能总让“个体”与“全局”彼此排斥、互相追尾,更不能总将对“全局”的考量,放在“个体”的对立面上。


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容易枯萎;思维陷入绝对时,真理即成谬误。如果说,个体意识和议价意识的觉醒,只是当代军人个体意识成熟的第一步,那么让这个军队变得更好,还需要每一个人更多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观念,更多地承担自己对军队的责任。


“问题意识”VS“过程意识”

曾经听一个战友感慨,“我们当兵的年代,从在役时的福利待遇到退役后的转业安置,从军人个体的价值实现到军队整体的强军征程,好像问题不断。”


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迎面而来。一时间,问题让人烦恼甚至愤怒,有的时候,甚至令人“绝望”。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


习主席曾说,“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这也同样应该是我们对待问题时的态度。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如果眼中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更难言发展。


有“问题意识”,是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能畅所欲言直面问题,更是军队的进步。


然而,过犹不及。如果“唯以问题识军队”,群情激愤中,会让“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认识,演变为偏执思想;倘若“只让问题遮望眼”,心灰意冷间,则会使“问题悲观症”驱逐军改信心,抵消发展正能量,吞噬我们的幸福感,“问题意识”本身也就成了问题。


今天的军队,发展很快,矛盾不少。我们固然需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在朝夕间解决。


将问题拖成历史问题诚不可取,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可能。


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军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可以理解,更应该重视。不过,如果能多点“过程意识”,会更有利于看到主流、形成共识。比如,军官晋升的公平。从2015年开始,新的分配规定施行,毕业按照分数排序选择单位,保证了“官之初”的公平;比方说,军队对干部的任职经历特别是基层主官经历的重视,这也同样保护了那些扎根基层的人;如今,基于军衔构建新的军官管理制度体系正在推进。仔细思辨,不正是这样的日拱一卒中,才逐渐逼近问题的最终解决吗?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许多时候,我们感觉改革是被倒逼的,总是被问题“追着走”;但是,我们或许应该同时看到,正是在对问题的不断突围中,军队的诸多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的实施者、参与者有更多的回圜余地,对未来更有信心。



“批判意识”VS“建设意识”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


诚如斯言,批判确实是进步的活水、发展的源泉。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


然而,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现实无法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更不可能迎刃而解。


毛主席说过,“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因此,推动军队前进的力量,从来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更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


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昨日一无所有,今日一无是处,明日一无建树。


200多万的中国军队,跨越发展的转型期、阵痛期,有很多问题,都正常不过;即便引领世界军事潮流的美军,也一直在改善,一直在解决问题,积极变革。


对于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是中国军人,我们面对的是中国军队,因此,军队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逃避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


立于这支部队,有人沉溺于愤世嫉俗,有人习惯于悲观抱怨,但总有更多人以行动肩起责任,用积极主动的点滴努力,积攒起改造社会的正能量。


军队不仅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我们不能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把建设的机会拱手让人。


历史的原野极为广阔,作为时代的一员,我们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


不仅仅当一个批判者,更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一定会汇聚成为军队前行的一大步!


在回到行文之初的那句话,“辩证法的伟大在于,它永远提醒我们去认识问题的另一面。”在当今的军改浪潮当中,有痛苦、有无奈实属正常,我们要有关心自身的考量,但也需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觉悟;我们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但同样需要“化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功”的理性;我们要有真心真意的批判,但更加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建设热情。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吴荣鑫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