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AI教育的技术角度,已经有不少同行在探索,通过强化AI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和教学技能,努力把AI本身 推向L4级别,试图替代老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但在我看来,AI在教育领域的落地,首先是在学练考评测的复杂链条里,让AI帮到老师。我们可以说,未来被AI替代的老师,都是不会用AI的人。而帮助老师用好AI,需要产品技术开发,和老师的双向奔赴。同样借助AI在老师助手的角度,我们可以把AI进行这样的分层:
从一线教师视角,看教师AI的分级
从最近我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和学科的调研来看,现在培训机构、公立校老师对于AI使用的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对AI应用,还在L0阶段的老师,占比95%:多数老师已经通过学科网、豆包、Kimi等基座模型,在出题、改客观题有一些应用:
处于L1阶段的老师,占比<5%:一部分老师已经开始通过更好的指令,开始让AI帮助其批改作文、出变式题,甚至生成题目不同角度的解析。
处于L3的老师,占比<1%:极个别的老师,现在已经完全依靠AI进行教案生成、PPT 制作、作业批改和学生个性化出题。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掌握了最新AI使用技巧的老师,对AI往往如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
“以前在公司,需要几十个教研团队做一周的事情,例如组中高考高频词汇、撰写高考范文,我现在半天都可以做完。”——某大厂教研负责人,现离职创业
“改作业之前占了一天教学外90%的时间,现在1小时就改完了几十个学生的作业,有更多空余时间了!”——某三线城市名师工作室
“以前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要先找到优质的教案和课件。还得反复琢磨,很多时候没人请教。现在有了AI,快速生成名师级别的教案,还能根据学生情况个性化出题和解析。我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这个学科最牛的老师之一”——某公立名校老师
更关键的是,其中不少了解整体教学运营的老师,更是用AI提升了不少收入:
用AI做服务:“我们公司现在老师不多,但主要是AI可以帮我们做大量和家长沟通的工作。老师安心上课,每个老师的一年自己都能收入百万。公司的收入不方便告诉你,哈哈”——某东部地区二线城市大厂校长,现离职创业
用AI省成本:“主要是管理成本,以前要同时兼顾教研、教学、校区或者线上群的运营,公司动不动就得招人,麻烦事儿多、成本高。现在只要会方法论,用AI几个人都干完了,哈哈”——北京某老牌机构负责人
用AI招生:“招生以前是最发愁的。抖音快手小红书流量大,但是不会拍,也上不了热门。现在有AI以后,虽然上热门还是玄学,但是耐不住制作成本几乎没有啊”——某留学机构营销负责人
用AI来提质:我们公司主要做素质类,今年环境原因,收入没有涨很多。但是用了AI后,我们上次续报提升了15%,转介绍的也不少。主要是以前很多想做好的服务,现在用AI真的能做了。反正有续报就不慌嘛,再打磨打磨我们的AI小工具,家长只要认,在这个行业就啥也不怕——某素质细分赛道公司创始人
或许是受许多教育创业前辈的影响,我一直觉得在国内教育行业内部,在互帮互助、高频交流、互相切磋的氛围上,要远比之前我经历过的互联网、媒体、金融等行业。
虽然这几年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我创业的过程中,许多教育行业朋友,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因此,在AI时代,去中心化的趋势已经发生,一线的老师和创业者还是应该多多交流起来,毕竟AI能给老师带来的帮助,本质上不仅是帮助老师生活更好,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
多数采访对象,都拒绝了分享他们的方法论。但遍寻一圈,还是找到了几位乐于分享的朋友,有的是这几年钻研短视频直播,找到了非常好的AI落地办法,能够扩大生源;也有20年教龄的名师,现在自己用AI,落地了许多以前难提供的个性化教学;也有大厂出来创业,专注做AI教育的朋友,他们已经通过AI赚到了第一桶金;还有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朋友,因为对教育有兴趣,在AI提高老师招生、服务效率上有了不少新办法。
因此,我希望联合借着GET2024教育科技大会的机会,组织一个AI教育落地,做好教学、做大收入的讨论群。一方面,提前收集AI+教育的问题,多问问上边这些朋友,好在GET大会上,为大家提供问题的解答、分享上的干货。另一方面,也通过日常的交流,以及直播分享等方式,直面与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直面最难:招生如何通过AI工具扩大?怎么用AI提升家长咨询的转化率?
教学提效:用AI做教案、做PPT、出题,成本如何降低的?
家长服务:续报生命线,如何用AI来提高?教学效果怎么出?怎么让家长满意?
感兴趣的老师,欢迎扫描海报二维码参与GET2024。11.11-11.12,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不见不散!
扫描文末二维码也可加入交流群,开启您的AI教育之旅,和众多优秀的教育同仁一起,在AI时代的教育领域,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