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昨天看到群里明码标价的某个黄牛价格,也不晓得里面是否有水分。如果是真的,价格真另普通工薪家庭为之惊叹。
我来说说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不过是三年前的,而这民办也是名不见经传。
居住市郊,社区很大好漂亮,唯一遗憾的是教育是短板。社区对口的学校实在一般。虽然校舍一流,前身好像是一所体制外的“英国学校”租约到期后政府收回,改成公立小学,师资力量实属一般,生源也相对复杂。
附近还有一所民办小学,虽然出了本区大概无人知晓,但也算历史悠久。不少本地的家长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而且学校还有中学部,大概有50%的直升率。所以,这所学校成为许多家长心目中的首选。
幼升小渐渐拉开了帷幕。
身边有熟悉的家长告诉我,
她们家已经打号招呼了
。她老公就是这学校毕业的,现在的校长就是之前的班主任,和他们关系极好。其实她本人还是犹豫的,打算走体制外道路,但这所国际学校在昆山花桥,一旦报名就需要放弃上海市的学籍,所以最终还是做了TZ。当然,没有花钱。另一位,她家先生是财务主管,所在企业是本镇的纳税大户,财神爷,你懂得。我非常欣赏这两位妈妈,大大方方承认有GX,打了招呼。
转眼填志愿了,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我们这一届是第一次网络报名 )最后还是一志愿填了一个全市招生的名校,二志愿填了门口这所。抱着冲击梦想,门口保底的想法。
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没有收到门口学校的面谈通知。我真的是急了,赶紧托之前那位妈妈打听:结果是人家一志愿都爆满,根本无法顾及二志愿,校长这两天手机都关机了,人家发话了: 除非是你亲姐的孩子,其余人别再托我。
于是乎,我们面临就变成要么进入本市名校,要么对口菜小的局面。说不焦虑是假的,从获知二志愿无望,一直到接到一志愿的通知,这段日子我一直在忐忑不安在度过。所幸,
我没有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女儿
。
揭榜好像是在周末,朋友圈里,已经有邻居筛出了门口学校的录取短信。我因为没去面试,也就没有在意。直到我们幼儿园班级群里有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还没收到通知,我感到奇怪,就回复说已经发通知了呀。你猜怎么回事情,我们班三十多人,几乎所有人都一志愿了该校,结果颗粒无收。而其他班有十几人录取。事后,同班家长分析得出结论--有班级组团TZ。焦虑症是会传播的,A家长觉得幼升小竞争激烈,早早就托人找关系,然后告诉了关系要好的 B,B也觉得蛮要紧的,又告诉了家长C。而我们班没有这个氛围,所以全军覆没了。家长坚定认为,庙小妖风多。虽然这只是家长推测出来的结果,没有证据,但一个普通二级幼儿园的孩子不同班级,真的回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吗,确实值得商榷。
得知我们被一志愿录取后,我们班主任高兴极了马上发朋友圈,晒了和女儿的合影,说是出了个状元,替她争气。私下她也说,大五班的孩子一点不比人家孩子差,其他班有人打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