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
唐舍古法红糖
的“主人”叫邓开锐,是一个云南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
邓开锐18岁考上大学,20岁出国游学,22岁已经游完了中国的全部省,23岁开始去到东南亚。但是在他看来,
家乡的味道是那浓得化不开的红糖,在舌尖停住的甜味。
邓开锐
外婆家在云南甘蔗之乡弥勒。在他小时候,镇上的几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是手工作坊生产红糖,走在小道上,到处都弥漫着红糖的甜蜜清香。
2015年,邓开锐无意中看到央视的3•15晚会,揭露了用赤砂糖冒充红糖的不法商家,赤砂糖是工业化生产的糖,残留化学澄清剂。后续有各大媒体暗访调查,得出结论:市场上竟然90%都是假红糖。
而曾经正宗又温暖的家乡红糖呢?却因为产量少、传统古法工艺遗失而逐年衰落。
于是
2015年底,邓开锐集结了一群小伙伴,想为家乡的古法红糖做点事。
为了找到最正宗的古法红糖,邓开锐拜访了云南玉溪易门县十街乡魏所村小有名气的周建芬“十街小榨红糖”;走访了新平县漠沙西尼农家自制红糖;云南临沧佤族纯手工红糖;包括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巧家红糖……
最终他们选取的是
竹园镇阿阳村的制糖师吴世青师傅家的古法红糖。
吴世青师傅的这门手艺是祖传的,源于清朝同治初年,竹园人董晓佐从广东请来制糖师傅,把制糖秘方传授给了吴师傅的祖爷爷,后继承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
吴师傅说,温度是熬糖的关键,过滤后的糖汁需要持续升温,仅靠手指,他就可以准确判断熬制红糖的火候,这门抓糖的绝技需要每天重复练习三年以上。
吴师傅家的古法红糖,已被弥勒市政府举荐为高质量、无添加、最正宗的竹园红糖。这是邓开锐一直在寻找的童年味道。
竹园,地处云南高原,属于热带气候,一年中日照时间长,达到2018小时,全年无霜期340天,且水源丰富,是最适宜甘蔗生长的地方。
小镇拥有众多的龙潭,用水几乎都来自龙潭,水质纯净无污染且富含矿物营养。这样的山泉水和云南高原纯净的空气同时滋补着这一带的甘蔗。用这样的新鲜甘蔗制造的红糖才配称为“竹园红糖”。
竹园红糖的制糖古法,采用三口连环锅、土砌的直风灶、手工熬糖的工序,与《天工开物》甘嗜一章中提到的三星灶熬糖一样,简朴、直接,却最天然。
榨汁、熬汁、煮沸、搅沙、舀糖。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师傅的手中,却变得不简单。
正宗古法竹园红糖生产流程中无任何工业助剂添加,闻之有甘蔗清香,泡水后自动分层,如鸡尾酒一般,插入吸管底部往上吸,最后杯中剩余清水。
传统的家乡特产总是给人呆板和老旧的形象,唐舍一反常态,通过创新的包装设计,让这款传承于1862年的古法红糖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