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ITICS策略
中信股票策略团队最新观点与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ITICS策略

【中信策略】H股点评:2018的新年大礼,H股全流通

CITICS策略  · 公众号  ·  · 2018-01-01 15:44

正文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信策略团队

杨灵修/秦培景/裘翔





事项

元旦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进行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开启H股在香港市场的“新时代”,意义非凡。



评论

时隔12年,“H股全流通”启动,为巨量内资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定价机制,意义非凡。 元旦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本质上而言,“H股全流通”与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类似,将为巨量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此次试点H股上市公司将带来新一轮的股权改革机遇,盘活存量资产,打开融资渠道,意义重大。

关于H股和红筹股,内资股和外资股。 H股指中国企业于内地注册、香港上市,供境外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的股票,因香港的英文Hong Kong的首字母H得名。H股的产生,源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上市安排:内地企业赴港融资,基本可采用两大上市安排:红筹模式和H股模式。红筹模式指境内公司直接将境内资产收购或协议控制(VIE)等形式转移至境外离岸公司,然后以境外离岸公司形式上市,上市一开始即基本等同于“境外全流通”;而另一种模式即H股模式,将上市公司股份分为:内资股和外资股,只有在港交所上市的外资股才境外(香港)流通,内资股并非流通。

“全流通”后,其意义不亚于“H股的第二次上市”。之前一系列“融资”和“内资外资股东利益不一致”等问题解决。 “全流通”后,H股企业本来的非流通内资法人股和国有股将被批准转化为H股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为之前非流通的巨额内资股提供市场化定价机制,为上市公司打开融资渠道,提升公司治理。 “全流通”对于H股公司来说最直观的意义毫无疑问是打开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空间,使目前无法“变现”的内资股取得市场化定价。同时“全流通”将为H股企业的所有制带来根本性的改观,“内资外资股东不一致”问题得以解决,中期将提升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说,“H股全流通”的意义,不亚于H股公司在港的第二次上市。

目前,具有H股框架的公司多数为国企,内资股市值大概为港股流通市值8%。 当前250家H股公司中,98家为两地上市,其他152家H股公司,非流通内资股的合计等价市值约为2.6万亿港币,为这些公司目前已流通H股市值(约1.1万亿)的2.3倍,相当于目前港股市值的8%左右。“全流通”后,某些优质H股公司流动性将得到明显改善,之前由于流动性受限,其在指数成分中占比较小,外资大机构也无法深度参与,但未来这些公司或能引来更多资金参与和关注。 短期而言,也无需担心“供给突然增加”造成市场波动。 因为大部分H股框架公司为国企,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试点也将遵循“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有序方式推进。我们认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最关键还是“全流通”后融资的参与方。

第一批试点企业可能来自金融,电信或“一带一路”等相关领域。 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中详述了试点企业的细节,将从四个方面择优选择试点企业:一是符合外商投资准入、国有资产管理、国家安全及产业政策等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二是所属行业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契合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三是存量股份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且存量股份市值不低于10亿港元。四是公司治理规范,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依法合规,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障股东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我们认为,鉴于“H股全流通”的试点标准,港股中的金融,电信和“一带一路”等相关公司最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试点企业。

风险因素: 无涨跌停保护下的投资风险;香港市场资金大幅外流。






中信策略团队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