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aperWeekly  ·  0.5B小模型逆袭!不到50元,「X-R1」 ... ·  20 小时前  
PaperWeekly  ·  上海内推 | ... ·  昨天  
PaperWeekly  ·  AAAI 2025 | ... ·  4 天前  
科研大匠  ·  【DeepSeek】赋能科研|基金|文献使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圈

引力波探测先驱去世

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3-09 18:09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ID: huanqiukexue)


撰文 韩晶晶 《环球科学》资深编辑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 创始人之一,英国物理学家罗纳德·德雷弗 (Ronald Drever) 本周二在爱丁堡辞世,享年85岁。



德雷弗是引力波探测领域的先驱,对LIGO的实验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生于英国伦弗鲁郡的德雷弗在格拉斯哥大学接受物理学教育,并在195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继续在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物理学实验,例如探索惯性质量在空间中是否各向同性,根据β衰变研究中微子质量上限等。


1970年,在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 (Joseph Weber) 宣称探测到了引力波 (实际上并没有) 之后,德雷弗也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创立了引力波研究组,并与他的学生詹姆斯·霍夫 (James Hough) 一起建造了引力波探测器。他们最初设计的实验装置与韦伯类似,也是试图通过监测铝棒的长度变化来发现空间本身的波动。虽然这个探测器要比韦伯等研究者制造的更为灵敏,但依然没能找到引力波。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尝试利用两个铝棒探测器来测量了引力波强度的上限。


之后,德雷弗开始研究通过激光干涉来探测引力波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全新的进展,例如精确控制激光频率的方法等。1979年,应加州理工学院邀请,德雷弗来到美国参加引力波探测项目。1984年,他离开格拉斯哥大学,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全职教授,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他研发了极为精密的激光干涉仪,并建造了40米的原型实验装置,这成了LIGO项目得以启动的基础。1986年,德雷弗与雷纳·韦斯、基普·索恩一起创立了LIGO。 因为与LIGO项目后来的主管不合,他在1992年离开了项目组,之后一直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直至退休。


尽管德雷弗很早就离开了LIGO项目,但据索恩说,他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没有德雷弗的那些贡献,我认为我们现在不可能探测到引力波。”比方说,德雷弗设计了干涉仪的共振腔,激光会在这些共振腔中循环往复,不断增强,并且会把信号反馈给实验装置,使其易于调节。索恩说,要使LIGO达到足够的灵敏度,许多创意都是来源于德雷弗最初的规划。



Illustration: Nik Spencer/Nature


1984年之后,德雷弗留在格拉斯哥大学的团队在霍夫的领导下一直在继续研究引力波探测器,并发展为了格拉斯哥大学引力研究所。在2010年到2015年,LIGO进行大规模升级时,研究所的学者也提供了技术上的援助,帮助LIGO达到了更高的灵敏度。


因罹患痴呆症而健康状况不佳的德雷弗一直保持着对LIGO的关注。去年当LIGO成功发现引力波之后,他和索恩、韦斯共享了数个奖项,包括突破奖、科维理物理学奖。索恩在科维理奖的颁奖庆典结束后曾去疗养院探访了德雷弗,索恩说,德雷弗仍记得在LIGO的工作,并且因LIGO成功发现引力波而兴奋不已。


阅读更多


▽ 故事

· 吴健雄:被诺奖亏待的华人女科学家

· 一篇值得每个科研人关注的“论文”| 科研圈出品

· 爱情就像可卡因?人类学家解读“爱之成瘾”

· 荒唐臆想还是科学事实?物理学家眼中的“平行宇宙”

论文推荐

· 抚平时间皱折,追忆似水年华——皱巴巴的糖纸也有记忆 | PRL 论文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