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先看一则数据,据6月6日数据统计:
美国三巨头,苹果+英伟达+微软的市值已超过9.2万亿美元超过中国A股近9万亿美元的总市值。
就在昨夜,苹果得益于将在6月份WWDC大会(全球开发者大会)与OpenAi展开深度合作,苹果重新夺回了全球市值之首的位置且续创了股价历史新高。(先前被英伟达超过)
嗯呐...这组数据或许看着有些许“嘲讽”的意味,但也并非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毕竟是苹果,毕竟是英伟达...
国内市场有自己的苹果?英伟达吗?
是长江电力?还是贵州茅台?
长江电力不是,贵州茅台也不是。
前者的公共事业属性,就注定了它不会是。因为公共事业的天花板注定了它不会是,除非是其能够有着无限涨价的空间(这点可能性为零),长电能够在当前市场被资金无限制的追捧是基于超高股东回报。
而茅台,经济对其的影响是它无法烫平的波纹,茅台是能够保持业绩稳定增长,但一旦市场给予其过高的估值其终究还是会回归。
如果茅台更注重股东回报与长电一般,他或许也是在新高的路上。但考虑到中国地方政府的属性,其大部分的回报很难给予给股东。
所以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苹果?英伟达?或者未来到底有没有可能出现类似的企业?
目前我能看到的有且仅有华为。
因此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讲,我会觉得我们没必要去找我们的苹果、英伟达,因为市场中本来就没有。
因地制宜,我们更需要的是借鉴思路:
垄断之后的企业价值。
寡头垄断、多寡头垄断是任何一个行业成熟之后的终局。
于中国企业而言,它们很难去做到多领域之间纵横交错的能力,但对于某单一已经攻克的领域,其能够做到把外人卷死,把自己人卷死。(典型如新能源行业)
短线的龙头战法是具有普世性的,当年的核心资产演绎到现在若是加上“周期”其实也不会错。
换言之,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性,不同属性的龙头企业一定会得到资金的追捧。
比如现在的长电、神华或者是中远海控。
在新国九之下,未来看似最实在也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
或许就是跟踪不同的周期去压住适应该周期性下的龙头公司。
这些公司不会成为苹果、英伟达,但会是阶段性的苹果与英伟达。
●
Part 2.
聊下市场。
今儿,是科创小市值飞天的一个交易日。
近期,有传言科创将要放开门槛,最快是本月19日村长参加陆家嘴论坛那天。
如果科创真放开了门槛,其大概率会走出右侧行情,这也是入场科创的关键节点。
对于科创板而言,其自身的科技属性是第二位,第一位是ZZ属性,新国九以来科创所受的影响最小,科特估是指的科创吗?不好说,但至少目前市场是这样理解的,所以科创小票开始霸屏。
最后再谈下美联储。
或许美联储在今年到底会降息几次,或许都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经历了美联储史上最快的加息周期,对于正在进行激烈产业竞争和地缘竞争的美国,很难经得起一次萧条。
一旦其正式开启降息周期,或许节奏一样会很快。
今天,我没操作。
继续持有中。
(全球半导体重新新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