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黑马
每一个有创业精神的人都在关注的订阅号。专注创业故事、实战干货和行业数据的生产,偶尔吐槽一下这个变幻莫测的创投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央视曝95起加油站案逃税7.9亿元#】在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小宇宙App CEO @Kyth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小米港股创历史新高#:盘中一度涨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黑马

一百万的教训:别想着先做规模再赚钱

i黑马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9-18 22:19

正文


近期,在以太资本举办的“我的失败与伟大”主题活动中,前hiStarter创始人张乃忻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以及对项目失败的反思。


口述丨张乃忻

整理丨麻策


hiStarter是2014年成立的一个针对创业公司提供服务的招聘平台,主要专注于帮助从种子轮到B轮的创业项目招聘前期员工。该项目于2015年初拿到百万级天使投资,今年3月份停运。


张乃忻以亲身经历总结出“社交招聘不存在”的结论。他认为,招聘产品存在高营销成本、低用户留存率以及品牌效应差的特点,且商业模式相对缺乏创新。


“我们觉得创业公司招人都特别急,愿意为服务买单。后来发现大部分创始人或者公司其实没有任何使用猎头、为服务买单的消费习惯。”张乃忻认为这是他对招聘行业最大的误判。


在张乃忻看来,hiStarter实际上是“大众创业”时期的特定产物。在那段特定时期,“创业资本处于泡沫期,且基本达到了顶峰”。


而随着资本市场回归理性,项目的融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行业资源积累,以及变现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前hiStarter创始人张乃忻的分享(i黑马编辑)


首先说明两点。第一,我的创业经验不适用于所有行业;第二,我的这个项目没有拿到A轮融资,因此没有办法提供项目中后期的经验。


回归正题。


2012年到2015年是整个创业服务的爆发期。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的黄金时期,移动互联网结合各行各业,井喷式发展起来,创业服务也规模式爆发。个人觉得创业服务就是帮着找钱、找人、找流量。hiStarter也是针对创业招聘(找人)方向去做的产品。


2012年,我原本想了一个旅游方面的创意,但当时发现找合伙人比较麻烦,同时,像拉勾网这样的招聘网站都还没有出来,于是我们就设想能否通过社交招聘的方式,帮助国内的创业者解决招聘问题。


之前一直兼职做。2014年我找了两个同事出来,一个做运营,另一个做产品开发。同年9月份我们开始正式研发产品。我们的情况是,产品先上线比先拉融资好。因为谈下来发现,由于我本人不是人力资源、招聘出身,所以“卖”个人有点难。当然,如果你的背景跟你的项目非常相关,完全可以先去融资再做产品。


期间,我们遭遇过资金紧张,团队也很着急,但最终熬到了产品上线。上线后,我们找了一些科技媒体进行报道,这时候投资人开始源源不断找过来了。


我认为当时是创业资本的泡沫期,而且基本上达到了顶峰。很多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项目,都能在同一时间拿到很多钱。大概在2015年4月份以后,我们开始觉得行情有点不对了——流量成本快速上升。


这之前,我们在微信订阅号上做广告投放,获得有效关注用户的成本是5块钱1个人。这个成本在现在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比较便宜)。所以,即便很多初创公司仅拿到两三百万的融资,用户增长也可以起来的非常快。但同年5、6月份开始,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一度涨到了30~50元人民币。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承担不了了。


资本市场也变化很快。对于同一家基金的同一个项目,比如它的用户到达百万规模,而且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两三年前这样的项目估值绝对不会低于5000万,但是现在,可能同样的规模却不足以帮助你进入A轮。所以说,现在的项目收入比获得用户数量更加重要。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如果融资不顺利就需要把现金流、收入做起来,这需要:第一,流量尽可能廉价;第二,找到你的第一桶金,并知道它是怎么来的。这是我的理解。


我从个人创业经历中总结出三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关于招聘行业,招聘产品本身频次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用户的获取都在于营销。做招聘其实跟做电商有些类似,用户流失率非常高。一个人找到一份工作,不管通过哪个方式,可能下次再找工作就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如何在短期内得到一批人的信赖很重要。其实就是投广告。但招聘产品本身的品牌粘性是非常非常差的。


而且,招聘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不管有没有效果,它们几乎都在做同样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卖简历,一个是做猎头。如果是纯线上的话,商业模式就是把钱投到广告上去,然后把简历捞上来再批发。要么就是专门做猎头。


我们当时存在一个错误的判断,觉得创业公司招人都特别急,肯定愿意为招聘服务买单。后来发现大部分创始人或者创业公司其实没有任何使用猎头、为服务买单的消费习惯。可能有些大公司会有一个预算猎头费,但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客户要么干脆没有,要么疯狂砍价,这原因导致我们的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为我们做的是创业招聘,不是行业性的招聘,所以只是根据不同的招聘公司按不同的行业来区分,但后来发现最终落到你平台上的关键是,你平台上每个行业的人才简历充不充沛,有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这是核心。


通过个人经历,我认为所谓的社交招聘并不存在。中国还是人与人关系的网络,与海外不同。海外是我给你介绍朋友,只要你信任我,你会非常愿意,但中国都是在酒桌上、饭局上完成的。


大众创业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流量成本非常非常贵,不再是说你有一个点子就能成功了。你现在想成功的话必须要有行业资源的积累,其次,融资难度会比之前大很多,对团队的要求更高。


第二,创业行业选择。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风口不风口一说,而是要抓住一个机遇。前两年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可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风口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把握住当前的时机。


就推广而言,可能两三年前微信订阅号非常重要,当直播时代来临,现在比较廉价的方式就是一个人通过直播平台向个人微信导量,这是目前来说找流量比较廉价、方便的方式。但整体而言,现在的流量获得成本非常高。


做项目首先要把商业模式做好,千万不要想着先把钱拿到,然后产品做出来积累用户,等用户起来融个A轮再去想赚钱的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现在你融天使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对你的收入是有要求的,不再像以前一样说我有用户数量就可以了。


分析市场要分析是单边还是双边市场。单边市场比如说工具,双边市场比如说我之前做的招聘,有一个用户端和一个求职端,如果服务两个市场的话,建议要优先于一端。


另外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你的产品除非用户非常非常需要,否则千万不要把钱砸到APP里去。大家手机里面有多少APP了,怎么样让大家用APP、留存下来都是问题。而且,开发一个APP便宜一点要30万,贵一点要100万,还存在一个开发周期。


第三,合伙人股份的分配和融资。如果合伙人之间股份没有进行差异化分配的话一定会出现问题。我们当时3个合伙人,每个人平均33.3%,前期大家觉得没有问题,后来会发现当出现关键性决策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极其容易形成一个拉帮结派的情况。建立公司股份必须有一个人的股份要大于50%以上,如果考虑融资稀释的话,个人建议第一轮要占60%以上。这是为长期考虑。


很多项目一出来,就说我希望这件事情改变世界,希望改变行业痛点。大家做用户调研,最起码需要和你周围的朋友,以及潜在的比较熟知的客户,让他们反馈一下对你产品、想法的见解。这很有帮助,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做BP也要好好思考。你拿着项目去见投资人的时候通常会被打折,这不是说你的项目不靠谱,而是项目太多了。我听过很多路演,也见过很多投资人,发现注水太多了。投资人自然而然形成定式思维,会在你路演的真实性上面打个6.8折,所以在做BP上或者是跟投资人交谈的时候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稍微把数据往上提一提。我的建议是,当你去跟投资人实际聊的时候,可以把实际情况讲出来,但在BP设计上最好以最高水平展现。


同时,融资的时候参与的核心创始人不能超过2个人,且尽量让投资人跟着你的故事走。我最开始融资的时候就按我的故事讲,投资人不愿意了我就跟他撕逼,如果我吵得过他,我就继续,后来发现吵不过投资人。不要尝试冒犯,也不要让投资人把你带偏掉。


创业者常说“这个投资人不懂”,但这不能怪他们。因为投资人不是万能的神,他们不可能所有行业都非常精通,在很多情况下他当时做出的判断不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出现分歧,你直接跟投资人说“你不懂这个行业”,这是一个大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跟投资人分析一下,在有些问题上大家理解偏差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跟他们进行详细阐释。短期内每次约谈最多两小时,你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对于融资你只需要把融资约谈完成,而不是要在这件事情上把投资人压下去。


融资渠道要看周围人脉资源积累。个人感觉朋友圈、公关是有效的方式。很多时候跟投资人光说你的产品怎么好是没有用的,你需要把故事分享出去,让他们主动找你聊。其次,FA也是很好的方式,它能够在短期内、广洒网情况下帮助你找到一些对你项目感兴趣的投资人。


hiStarter是今年3月份停运的。这给我很多思考,让我去想明白下一个项目该怎么做,基于之前的思考,我想它(下一个项目)需要更加偏向于单边市场,以及更加靠近收费环节。



*本文系i黑马原创。口述张乃忻、整理麻策。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格式。未经授权,转载必究。推荐关注i黑马微信公号(ID:iheima)。





10个小鲜肉编辑 + 15个大叔记者

1800余篇人物专访、2000余篇公司专访

最新鲜的互联网资讯

最真实的创业故事

最有用的实战干货

还偶尔吐槽下创投圈那些事儿



下载学吧App

听周鸿祎、徐小平、江南春直播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