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菲林考研
电影考研辅导 | 中传、北师大、北电、资料馆、艺研院、北大、上大、厦大、武大、重大、暨大等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学硕戏剧与影视学/专硕MFA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国际空间站又被撞?有漏气情况 ·  2 天前  
宇宙解码  ·  发现一个3000多年前的“鸭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菲林考研

真题解析|百年以来的中国几次商业或娱乐片发展热潮(23 北京电影学院)

菲林考研  · 公众号  ·  · 2024-09-28 22:01

正文

菲林考研 不止电影

FILMS AND BEYOND

南风漫过山野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栏目致力于提供各高校热门考点与真题解析,为备考戏影专业的学子们提供宝贵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我们不仅深入分析历年真题,帮助大家了解当前戏影考研的命题趋势,同时也分享高分考生的答题方法和策略,以便大家能够借鉴并应用于自己的备考过程中,有效提高答题水平,最终成功考入理想的学校!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学系)  2023
根据百年以来的中国几次商业或娱乐片发展热潮,谈谈认识和看法。


解题思路
Analyze ideas
解题思路分析:
题目中强调百年以来的商业或娱乐片发展浪潮,其实已经给出了范围,百年发展历史默认等于中国电影历史,可主要选取三个代表性突出时间段: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论述过程中提及认识和看法,一段的片例至少要在1-2个。整体论述的时候需要比较客观,可以论述其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最后提及一下展望。


题目来源考据:
基础知识点考察


知识点:
中国第一次商业类型浪潮、20世纪80年代娱乐片热潮、当代中国娱乐片发展现状


分值:
35分的论述题,1000字-1200字,分段明确,含义清晰,三段式每一段要有自己的小标题。


参考答案
Refer to Answer


纵观中国电影史,商业类型电影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抗战及战后时期其摄制规模堪称盛大。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商业类型电影发展受阻。文革结束后,艺术电影成为主流,同时娱乐片悄然兴起,掀起了中国电影史上第四次准商业电影的浪潮。80年代中后期,电影批评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涉及“为娱乐片正名”等多个方面。 至今已过去30余年,中国电影对于电影的娱乐性、类型意识、类型模式等基本观念已经明确,并且以一种持续不减的热情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稳固了其地位,不断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1923年底的《孤儿救祖记》的上映,确立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和企业的双重地位。此后,在短短的数年中, 中国早期从影者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针出发,对 电影的多元功能进行了较为自觉的探索,从而使年代中期的中国影坛呈现出一种各树一帜、流派纷呈的格局。


1926年, 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珍珠塔》 等6部古装片,在上海和南洋市场引发观影热潮各大电影公司竞相仿效,由此拉开了早期中国 电影长达6年的商业类型热潮的帷幕,主要体现为 古装片和神怪武侠片的兴 盛。 古装片风潮相当程度上遏制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中严重的欧化倾向,开始探索如何运用电影这门艺术来讲中国自身的故事,为中国电影的进一步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古装片运动同时第一次为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激烈的商业竞争,这一切促使各电影公司进一步意识到电影不光是文化事业,也是一种竞争激烈的商业行为。然而随着商业浪潮愈演愈烈,投机心理很快就支配了一切,古装片开始变得愈发粗制滥造。


1928年明星公司出品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畅销武侠小说的《火烧红莲寺》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神怪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这部武侠神怪片一上映,影坛马上兴起一阵武侠热,称之为“红莲寺一把火,放出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明星公司甚至这一系列拍摄了18集,成了一块响亮的招牌。这部影片对中国电影界的特意义在于它掀起了竟摄武侠神怪片的狂潮,引得无数小公司方生方死,让所有公司都意识到了把握类型周期制作影片所带来的商业优势。 它综合了武侠、古装、神怪等多种元素,标志着中国电影商业成熟期的到来。

总的来说,20年代中后期的商业竞争现象,对于丰富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是有某种贡献的。但同时,是以愈演愈烈的“游戏规则”的丧失为代价的。各大小公司奉行“本轻片劣”的制片作风,这种粗制滥造之风,不仅使观众已有的电影文化水平大为降低,而且使民族电影业走向了危途。


《火烧红莲寺》

对中国电影而言,20世纪80年代是个特殊的时期,当时的电影生态极其复杂。在1976至1979年短暂的“复踏期”之后,白景晟、张暖忻等学者发表的评论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电影论争。这场大讨论涉及电影观念、电影美学及电影形式等问题。而同一时期的电影创作, “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先后走向立足自身成长体验的镜头表现。《城南旧事》《沙鸥》和《一个和八个》等被称之为“探索片”的艺术电影成为银幕的主流与主导 但在 主流之下,追求拷贝售卖数与票房收入的以娱乐性为目的的娱乐片也开始摄制。 1981年,北影厂张华勋导演的 《神秘的大佛》 上映,引起不小的震动,虽被批为“艺术片的堕落”,但是售出300个拷贝的诱人利润显然刺激了此类影片的生产。1981的合拍片 《少林寺》 又火遍大江南北,掀起一股武术热潮。这两部影片的热映直接促成了大陆武侠片的迅速发展,各个制片厂开始跟风拍摄武侠片。这些武侠片长期占据中国电影票房榜首,成为当时娱乐片中表现不俗的主力军。


娱乐片的制作在票房利润的驱动下逐年增加,尽管有精品,但普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在“艺术至上”的背景下,娱乐片导演常被批评为对利益的单纯崇拜。1987年《当代电影》杂志开设专栏讨论娱乐片,1988年又举办了研讨会,旨在从理论上探讨娱乐电影的发展,为娱乐片正名。这使得娱乐片导演得到更公正的评价,娱乐片题材也更加多样化。理论和管理层面的关注促进了娱乐片的发展,一些原本专注于艺术电影的导演也开始转向娱乐片。 这一时期的电影生态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和观众需求的转变,也体现了电影产业内部对艺术与商业价值的探索和平衡。


《神秘的大佛》


从1986年开始,娱乐片或商业片就以不可抵挡的态势占领了中国银幕。 进入新世纪,这些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片在与政治敏感话题的较量中,逐渐认识到纯粹的好莱坞式商业美学与中国的国情并不契合。因此 它们开始在娱乐元素中融入适度的节制和民族传统价值观,如《英雄》、《卧虎藏龙》、《手机》、《天下无贼》和《集结号》等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宽容、诚实、善良和信念的肯定。 这些商业电影通过巧妙地结合人文关怀,不仅规避了政治风险,也拉近了与主流观众的情感联系,使得它们的娱乐性和幽默感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例如,《手机》通过描绘主角严守一的情感纠葛,传递了道德警示;《天下无贼》中贼夫妇对傻根的保护展现了“盗亦有道”的民族伦理;《集结号》则通过连长谷子地的坚持,展现了人性在绝望中的光辉。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追求商业与人文的平衡,对后来的贺岁档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0年秋季, 姜文的《让子弹飞》、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等电影在贺岁档期取得了过亿票房 ,这正是娱乐与思想结合的成功案例。这些 “新类型电影” 以观众的兴趣为核心,融入了丰富的商业元素和趣味性,通过各种致敬、扮酷、吸粉和推送等手段,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这些电影的“新”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形式上的创新,更在于它们在娱乐的外表下,融入了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它们在复杂的道德判断中,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良心给予了肯定,对真诚和善良给予了呼应,构建了一种温馨正义的氛围,实现了精神上的现代性传递,从而获得了体制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卧虎藏龙》

电影的娱乐性是电影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电影观念也经历了显著的演变。电影制作者应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如何在娱乐中融入教育元素,同时满足观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将“人民为中心”作为电影创作的指导原则,对于总结过去四十年电影理论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的期待,以及深入分析和研究创作现象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弘石.第一次浪潮──默片期中国商业电影现象述评[J].当代电影,1995,(02):5-12.

[2]胡克,张卫,陈墨,等.重思“娱乐片”及“娱乐片讨论”[J].当代电影,2019,(08):8-16.

[3]卢韵竹,虞吉.重返20世纪80年代:“娱乐片现象”探析[J].四川戏剧,2021,(05):101-103.



作者 | 辣椒
视觉 | 舟舟
编审 | 阿让、啵啵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