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宁
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
随着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互联网+”的深入应用等,企业积极利用品牌形象、资源渠道、客户资源等开展并实施跨界经营与合作将成为新业态,这对提升财务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广义的跨界是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等范畴毫不相干元素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企业的跨界合作,主要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与非竞争性企业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技术与管理之间相互促进、品牌与品牌之间相互映衬等,促进运营成本降低、品牌形象提升、销售规模扩大,实现合作各方的跨界共赢,保障企业的持续有效运营。合作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享包括客户、产品、品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经验等在内的各类资源,有利于合作双方聚合发展优势,提升资源的利用价值与营销效率,从而使合作双方乃至多方共同受益。合作方深入挖掘各自产业链和终端网络资源,丰富商品组合与产品服务,增强客户的消费体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增收提效。同时通过合作方的营销渠道等,扩大传播渠道,拓宽营销平台,提升市场空间,获取更多的用户、更广的市场。以跨界合作形式介入其他行业或市场,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突破所属行业思维,主动跨界与其他行业生产商等合作,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介入其商品的终端销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增收创效能力。而通过经营范围的持续扩大,也可逐步推进企业的经营转型。合作方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营销渠道、管理技术等,实现运行成本降低与价值创造提升。而不同行业间无竞争关系的跨界改变了传统模式下企业、品牌各自为战、易受竞争品牌影响的弊端,合作双方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抱团壮大、共同发展。跨界合作的实施,业务范围的拓宽,财务管理的范畴相应发生变化,对财务如何紧跟企业发展的变化,精细财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挑战。效率提升、效益实现是检验企业运营有效性、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尺,对企业的跨界合作行为而言更是如此。无助益的跨界与合作必将是无效的,甚至拖累企业的整体运营,如何精准地为企业的跨界业务提供效益实现及效率效果等评判标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对财务如何精细管理以服务企业的跨界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业务核算方面,实现单业务、单品的准确、及时核算等以真实反映不同业务内容的经营成果;成本控制方面,持续完善标准控制与管控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帮助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风险防控方面,持续完善配套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强化财务稽查降低资金与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跨界合作,需要财务的精细管理以保障跨界的稳健运营。业务的稳健运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坚定、正确的领导,还需要业务部门的积极实施,也需要财务部门的有效保障,尤其是新业务的运作,更需要业务、财务部门的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其良好运作。财务要积极参与业务的实施推进过程,主动利用财务管理工具、财务的合规性要求等,帮助业务发现、预警经营中的漏洞、风险,提出管理建议,及时纠偏与提升。而此建议不是简单根据现有的财务相关规定告知什么不能做、什么行不通等,而是要从财务合规性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既要站在财务管理角度思考业务运营,也要站在业务运营角度思考财务管理,帮助理顺业务运作流程与管控,为业务的合规、稳健运作提供合理化建议。面对企业跨界合作与经营运作的变化,以及国家对会计发展转型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财务管理要顺应发展与变化,积极转变思维、强化支持,跟上形势、跟上发展,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近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蓬勃发展,明确“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管理会计人才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随着会计工作的持续转型、财务共享的高效实施,传统财务核算职能将持续弱化,财务作用的发挥将更多体现为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要立足于流程和各个管理环节,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用数据说话、管控、完善与提升,加快从“信息处理和提供”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营决策与业务发展。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思维与技术大爆发阶段,新概念、新手段迭代创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与认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迅速得以应用形成生产力,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思维、工作方式。财务管理要持续强化信息化思维,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大变革和互联网在信息交换、数据汇总、集成管控等方面的优势,顺势而为、顺势创新,突破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的禁锢,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深入了解信息化、了解互联网,主动利用其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核算效率、优化管控流程、强化系统监管,推动财务工作迈上新台阶。财务和业务是“一体两面”,企业的良性发展、经营目标的较好实现需要财务与业务的高效融合。财务管理要当好管家更要转变“监察”思维,从事无巨细的监管向协作改进、合作伙伴转变,从对业务部门的生硬应答向主动服务、协助解决转变。主动提升财务参与度,积极介入到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了解市场、了解业务、了解经营,要参与营销政策、投资决策的制定等经营管理活动,尤其是跨界合作模式下,新业务的运作可能超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更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业务运作思路,以良好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做好服务保障,更好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实现财务管理从事后被动式接受向事先主动渗透和引导转变。紧跟业务运作与财务管控的变化,持续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规范业务运作、防范财税风险,为企业的跨界合作提供有力的财务制度保障。第一,做好业务运行的财务研究。掌握新业务的运作内容、模式等,及时做好税收政策、财务管理模式等的研究,强化业务运作风险的财务管控辨识,站得更高、看得更宽、做得更好,为业务的更好运作提供建设性意见。第二,跟随业务运行完善财务配套流程。持续健全适应企业发展、业务运作的财务运作流程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要在税收、资金、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财务支持,更要在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预警,从制度流程层面规范和保障业务的合规运行,财务的服务保障要与时俱进,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通过风险的有效分析、识别与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管理与经营风险,促进业务良好运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第一,持续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新业务运作的分析与全方位风险识别,不仅包括财务税收、资金、制度等合规性风险还包括经营成效分析与预警等经营性风险“二者并重”,针对性提出管理提升建议,有效服务业务发展。第二,异常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异常问题一查到底、一纠到底,从制度流程设计、宣贯、执行等进行深层次的原因查找、分析,整体制定整改措施,属制度设计层面的要及时修订并反复验证,确保设计有效。通过异常问题的闭环运行、持续优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精准反映企业的跨界合作效果,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升财务服务的宽度、广度,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支持。第一,精细财务核算。持续完善现有财务核算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各项经营业务、各项产品经营效益,为公司跨界合作、业务开展提供准确的经营信息、决策根据,科学引导、规范跨界合作,规避无效业务。第二,精细运行分析。随着跨界合作业务的开展,持续建立并完善多维度的经营活动分析体系,积极走进业务领域,业务、财务合作建立专项分析团队,业财协作、集思广益,通过财务数据发现业务经营领域的实质问题,支持业务前端的精准营销、跨界合作的稳健运行。跨界合作是经济与技术发展,行业、企业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财务管理必须紧跟业务变化,主动转变思维、强化财务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企业跨界合作、经营转型的稳健实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来源:《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
【感谢您关注《中国总会计师》!更多精彩回复】
回复【1】了解-杂志社简介;
回复【2】接收-最新一期杂志目录;
回复【3】获取-如何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