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乌克兰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公众舆论发生了显著转变,包括对国家认同的看法、对世界定位,以及对战争的态度。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自1991年乌克兰独立以来,一直进行全国范围的民意调查。在全面战争爆发前,KIIS每年会开展约100到150项涉及广泛议题的研究。即使在2022年战争爆发后,研究所也继续进行此类调查,并逐渐将运作恢复到接近战前的水平。目前,KIIS仅能在乌克兰政府控制的地区运作,无法对国外的难民或丢失地区的人群进行调查。
自战争开始以来,近三年的战斗进一步模糊了不同地区的态度差异,加强了跨越种族和语言的社会统一感。这种增强的社会凝聚力和对国家的支持,成为乌克兰对抗战争的重要力量。然而,战争也催生了新的社会分裂,例如服役军人与未服役人员之间,或者国内流离失所者与留在被占领地区的人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可能导致社会紧张。
乌克兰人经历了去年的反攻受挫后,他们对战争持续时间的预期变长,对未来的乐观情绪有所减弱。认为乌克兰能在十年内成为欧盟内繁荣国家的人比例,从2022年10月的88%,下降到2023年12月的73%,再到2024年12月的55%。这种下降反映出乌克兰人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战争激发了乌克兰人的爱国主义,也使他们更渴望加入欧盟。
战争带来的凝聚力
2022年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国内舆论展现出战争时期典型的“国旗效应”。尽管战争导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贫困率上升,失业率飙升,但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却显著提升。在战争开始前的2021年11月,仅有5%的乌克兰人认为中央政府履职良好,而44%的人持否定态度。然而到了2022年12月,战争开始8个月后,情况几乎完全反转:41%的人支持政府,仅9%的人表示不满。
国家机构中,军队获得了最高的信任度。在战争的第一年里,乌克兰人对军队的信任从72%上升到96%。总统泽连斯基也经历了类似的信任激增:2021年12月,仅有27%的人信任他,但到2022年12月,这一比例飙升至84%,创下乌克兰政治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同时,对议会的信任也从11%升至35%。这些数据显示出,乌克兰人在国家危机中普遍团结在国家领导层和机构周围。
这种国家团结感在过去并不明显。乌克兰地处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其地理位置一直影响着其地缘政治选择。大部分总统和议会选举中,亲俄与亲欧的态度始终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乌克兰总统职位在历史上曾在亲俄与亲欧派之间交替。例如,2005年至2010年的总统维克托·尤先科主张将乌克兰向西融入欧洲,而他的继任者维克托·亚努科维奇(2010-2014年)则推行亲俄政策。
在2014年之前,乌克兰民众的态度也随之波动。大约50%至65%的乌克兰人支持与俄罗斯结盟,而35%至50%的人希望加入欧盟。然而,即便在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当前被俄占领地区,乌克兰民众普遍都认同乌克兰是一个独立国家,而非寻求重新融入俄罗斯。有趣的是,亲欧的立场并不等同于反俄情绪。支持加入欧盟的乌克兰人大多仍对俄罗斯持积极态度,并希望与其保持睦邻关系。
2014年以前,乌克兰人对加入北约并不感兴趣。从2009年至2013年,仅有16%至19%的人支持加入北约。在2014年的“尊严革命”期间,尽管抗议者导致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但他们的诉求并不包括加入北约。
实际上,2014年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克兰的支持率甚至高达60%,而当时最受欢迎的乌克兰政治人物的支持率仅为30%。总体来看,80%至90%的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持积极态度。
然而,2014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乌克兰公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迅速上升,2015年达到48%。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是为了阻止其加入北约。这也加剧了乌克兰人对北约的渴望。即便如此,2014年之后,乌克兰国内对北约的支持依然存在地区差异。虽然大多数乌克兰人希望加入北约,但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反对者仍然占较大比例。
直到2022年战争全面爆发后,这种地区差异才逐渐消失。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是俄语区还是乌克兰语区,大多数乌克兰人都开始支持加入欧盟和北约。截至2022年7月,81%的乌克兰人希望加入欧盟,71%的人希望加入北约。而对俄罗斯的态度则急剧转向负面,仅有2%的人持积极看法。
2022年后的这些转变部分源于战争期间无法对俄控制区居民进行调查(这些地区传统上对俄罗斯的支持率更高)。但即便如此,在2021年对俄罗斯持正面看法的乌克兰人中,有80%在2022年战争后转为持负面看法。乌克兰人急速转向西方阵营。
战火中的韧性与团结
2023年预期中的反攻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使得部分舆论出现了波动。例如,在2023年5月,仅有10%的乌克兰人认为可以放弃有争议地区;而到了2024年底,这一比例升至38%。持悲观态度的人群比例也从2023年12月的19%上升到了28%。
战争时期,民众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应对冲突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压力和困难下的持久力与抗争意志。从2022年至2024年,乌克兰的社会凝聚力保持在极高水平。例如,在接纳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社区中,78%的受访者对这些同胞持积极看法,另有19%持中立态度。尽管战争肆虐,大多数乌克兰人仍然感到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对“乌克兰公民”这一身份的认同感显著增强。在2022年至2024年间,平均有80%的受访者将自己首先认同为“乌克兰公民”,而非地方居民、某一族群成员或世界公民。
战争期间,公众在互助活动中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对志愿者的信任也大幅上升。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通过经济支持或志愿服务参与到了国家的防卫工作中。志愿者和军队一样,赢得了极高的公众信任。截至2024年12月,81%的乌克兰人对支持战争努力的平民志愿者表示信任。
战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乌克兰长期存在的区域和文化差异。历史上,乌克兰各地区文化差异显著。例如,乌克兰西部曾属于奥匈帝国,战间期则归属波兰控制。西部地区以乌克兰语为主,文化上更倾向于西方。而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则拥有大量俄语人口,文化上与俄罗斯关系更为密切。
在2014年之前,民调显示东部和南部与中西部地区在对俄罗斯、欧盟、北约等议题,以及对政治人物、国家节日和历史人物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言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裂,乌克兰语使用者更倾向于与西方加深关系,而俄语使用者则倾向于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
然而,自2022年全面战争爆发以来,这些区域和语言的分歧迅速减少。例如,如果在2021年就加入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西部地区有70%的居民会投票支持,而东部地区仅为29%。到2022年中期,这一比例在西部上升至88%,东部也上升到71%。
其他指标也显示了类似趋势。2022年10月,60%的乌克兰人表示自己是国家抵抗运动的一部分,另有32%部分认同这一身份,仅有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与抵抗力量无关。84%的受访者报告称,他们比以前更频繁地使用乌克兰语,55%的人更常佩戴国家象征和颜色。支持军队的行动也显著增加,81%的人表示捐款支持军队,21%的人加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
有19%的乌克兰人认为十年后国家经济将崩溃,更多同胞会流离失所。一半的乌克兰人相信,十年后乌克兰将成为欧盟内的繁荣国家。战争导致现在的乌克兰人更加渴望加入西方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