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引擎
新闻传播学术和思想的交流平台,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倾力打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越  ·  客户反馈(多图预警) ·  10 小时前  
于小戈  ·  顶流花恋情瓜,竟会是她!! ·  昨天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不必做完美恋人,只需当真实父母 ·  昨天  
于小戈  ·  顶流大花,出事了 ·  2 天前  
于小戈  ·  敢和豪门叫板的底气,是逃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引擎

前沿·理论 | 年轻用户如何应对多个平台:意义制造在社交媒体剧目中的作用

复旦引擎  · 公众号  ·  · 2019-03-22 22:53

正文

该研究借助对50份采访以及一份调查(调查总数为700人)的分析来探究阿根廷的年轻人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社交平台的不断扩散这一问题。结果发现WhatsApp是一个多层面、多领域交流的通信软件;Facebook是一个供使用者打造社会可接受人设的平台;Instagram提供的是一个个性化自我展示的环境;Twitter是一个各种信息的集合地;Snapchat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有趣地连接的平台。这些平台的这种特征是在社会中所形成的,是相对独立于技术之外而自发形成的。


编译:刘浏


提出问题

作者发现了以下三个规律:


第一,这些学生在解释自己如何使用一个平台时,会将它与如何使用其它平台关联起来进行回答。


第二,他们对于各个平台的不同使用方式是由他们赋予每个平台的意义体系(constellations of meaning)所决定。这一系列相关的想法和观念部分是被他们观察到的其它用户的行为方式所影响的。


第三,使用与意义体系都不是平台可供性(affordance)的体现,没有什么可以从技术上阻止人们在Instagram上发一些傻里傻气的照片,在Snapchat上发一些严肃的照片,以及在WhatsApp上发表一些独家内容。相反,人们甚至可以分别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这些内容。

( “可供性” 为心理学上的概念,表示一件事物可以提供给人们某种行为上的可能,例如钥匙有基本的两种可供性,一种是权力层面,钥匙代表其对锁住事物的拥有;另一种是物理层面,钥匙可以用来划开包裹。)


因此,至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从这三点中总结出来。 第一,在阿根廷青年中,围绕社交媒体构建的主要意义体系是什么?第二,每个平台相较于其它平台不同的意义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最终的研究结果也正如前文摘要中所提及的,阿根廷的青年使用社交平台的方式,部 分是受到各个平台的意义体系的影响。 这些意义体系与不同类型用户的不同感知以及时间节律(temporal rhythm)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只关注一个平台的使用而忽视了同时存在的人们对他们所使用的其它平台所赋予的意义将会导致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概念化匮乏。


理论基础

媒体形式和内容的大量增长成为了近期信息领域演变的关键层次。学者提出了许多概念框架来理解这一趋势。此文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这四个框架上: 媒介剧目(media repertoires),生态位理论(niche theory),复媒体理论(polymedia)与媒介意识形态(media ideologies)


1. 剧目

“剧目”(repertoires)的概念出现于有线电视带来无数的频道,这让节目的选择变成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同时非常又复杂的环节。调查显示,观众会通过把这些大量的选择削减为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易于管理的剧目来完成这项任务。这种频道剧目通常与“接触媒体的途径”、“花在媒体上的时间”等结构性的决定因素相关联。“剧目”的概念后来扩展至检测网络页面的访问量和电子搜索。最近,学者们利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媒介现象。 大部分与“剧目”相关的著作聚焦于中介(agency)的计算性层面(calculative aspect),行动者会基于信息需求和偏好来做出媒介方面的选择。


2.生态位

由于它的来源是人类的生态学领域, “它的本质是一系列竞争与和平的概念和命题”。 生态位理论随后被用于解释媒介之间的竞争。其重点大多都在宏观的层面,通常是以工业的视角。尽管最近的剧目理论的著作已经从消费者的角度审视了内部的和媒介间的选择,生态位理论更加注重跨群体参与者的竞争。生态位理论经常持有着一种功利的立场: 使人满意的机会可以被视为 效用(utilities) ,而人们经常会秉持着这种“提升效用”的观念和纬度来选择自己使用的媒介与内容。 ”这一立场与大多数研究剧目的学者观点不谋而合。


3.复媒体

“复媒体”(polymedia)方面的著作提出了个体会更加关注相关性和情感性事件。 它对多媒体的设想更多地聚焦于新兴的交流机会环境 ,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构而运行。在这个环境内,每个媒体都需要在与其它媒体语境的关系中被定义。其根源在于社会文化人类学,强调用户如何利用“复媒体”组合结构的可供性来管理他们自身的情绪与关系。


4.媒介意识形态

Gershon在媒介意识形态(media ideologies)上的著作通过强调“意义制造”的纬度补充与发展了复媒体理论。在Gershon的语境中, “媒介意识形态”是一系列有关交流技术的信仰,运用这些交流技术使用者与开发者解释感受到的媒体结构和意义。 因此,当你尽力想要找出人们通过不同的技术进行交流的方式时,确定他们的媒介意识形态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这些意识形态会以“实践箴言”的形式相关互联地呈现,人们会一起想出如何使用不同的媒体,也往往会通过互相之间征询意见与分享故事来达成使用这类技术的一致意见。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两个相互补充的数据来源:

①一份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新闻、科技、娱乐消费的调查(样本为700份)

②50份聚焦于18-29岁人群的半结构式访谈


调查于2016年10月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其回收率为19%。家庭的抽取方法是通过 多级抽样 进行设计,在同意填写的问卷人群中协调了年龄和性别的比例与配额。在这700份问卷中, 18-29岁 的为175人, 30-44岁 的为175人, 45-60岁 的为175人, 60岁以上 的为175人,其中一半的样本为女性。


采访是由一名作者加上团队的研究助理开展,并于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完成。采访地点由每个采访对象挑选。他们的采访过程被录音并且平均时长为 34 分钟。


首先,每个采访人要邀请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来进行访谈。在每个采访结束后,她都尽可能询问3到5个熟人的名字,这些人可能是合适的后续参与者,并请求允许与他们联系。一旦获得这些人的名字,一些人就会被随机联系,而另一些人则会被列入候补名单。这一程序对随后接受采访的每个人重复。


其次,为了进一步丰富样本,采访者偶尔会在咖啡店、餐馆或报摊等公共场所与人接触。无论采用何种招聘策略,所有受访者都被告知研究的性质和预期结果的发布;他们同意在面试开始前被口头记录下来。为了保护参与者的隐私,所有引用都是匿名的,并且使用了假名。


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2.76岁,性别分布为27位女性与23位男性。43位受访者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或者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中。这两块区域涵盖了阿根廷44%的人口。另外7个人居住在科尔多瓦、圣胡安与圣菲。30位受访者被初步认定为全日制学生,剩下的20位是全职员工。这些员工的职业不同,包括工厂工人、职业运动员、女仆、经济分析师、办公人员、电视制片人。


分析在少数采访开始后便进行,并在最后一个采访结束后持续了数月。录音文本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进行分析,在将现象与理论解释相结合之前,分析的路径与模式是通过归纳产生的。同时,利用利用成员检验(Member check)和三角验证法法(triangulation)验证了这一解释。

(①扎根理论:通过所搜集的资料发现所要分析的事物的本质与核心概念,并将这些概念之间相互的联系建构出相关的社会理论;②成员检验: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反馈给被调查者,让被调查者检查,使得参与者能够共同批判性地分析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评论;③三角验证法:从多个角度或立场收集有关情况的观察和解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三角验证法将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社交媒体剧目的数据和少数人赋予这些平台的意义结合起来。其中,社交剧目的数据是通过深度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回答者,通过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实践得出的。这提升了分析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交媒体剧目。


结论

第一,与多媒体和媒体意识形态的研究相一致,该论文的分析表明 “意义体系”(meaning constellations)可以自发形成而不受技术可供性(technical affordance)的影响。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可以在本文所研究的任何一个平台上分享照片,但他更可能只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平台上分享。图片的内容和观众的类型影响了用户的选择。每个平台的可供性都不同,例如Snapchat上的信息阅后即焚、留存时间短,但推特并非如此。


第二, 意义的主体间性与建构性凸显了平台的社会纬度。 这种社会纬度的属性比以往的传统媒体更为显著,尤其在用户内容生产和产品改进速度方面。这不仅体现在平台所承载的交谈与信息实践类型上,还在于这些大公司历史性地更改了平台的可供性并将用户引领的意见集深深嵌入至自己的平台中,就像推特中的“转发”,Instagram中的“stories”功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