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迪士尼真人电影《阿拉丁》上映之后,公布了片中茉莉公主觉醒曲《speechless》的MV,这时很多中国观众发现:这段歌曲是演员本人唱的?
没什么奇怪的啊,作为一部歌舞迪士尼真人电影,本片中所有歌曲都是演员本人唱的,剧情中的舞蹈自然也是演员本人跳的啦。
威尔·史密斯扮演灯神,会唱会跳各种在行,是全片最大笑点。其实这也不奇怪,史皇当年是说唱出道,出过9张唱片,拿过4个格莱美奖。(这么辉煌的履历之后,他还变成了一个超厉害的演员。)
那么借此机会,我们来对比一下国外娱乐圈的hard模式和国内娱乐圈easy模式吧~
你就会发现,按照国外演员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国内大部分明星要直接失业了。
————————————
就说看起来只是轻松娱乐合家欢的《阿拉丁》,男女主都是剧组在全球范围内选拔出来的新鲜面孔。选角其中一大要求就是能跳会唱,剧组一度因为选角延期拍摄。
饰演茉莉公主的娜奥米·斯科特虽然是演员,但也有很强的唱功和创作功底,18岁时就参演过迪士尼音乐剧电影《柠檬大嘴巴》。《阿拉丁》
里面她一曲《speechless》可以说是惊艳四座了。
男主几乎是作为素人选上去的,但还是拿下了唱跳,训练到最后,能完成唱跳演三者结合。
国内明星台词都不行的一抓一大把(→
为什么现在很多明星演个戏,普通话都说不好?
);在国外,“唱跳演”俱佳,是个传统。
歌舞片黄金时期,吉恩·凯利、弗雷德·阿斯坦、奥黛丽·赫本,个个是歌舞俱佳。
默片转向有声电影后,一批声音条件不好的演员就被打入冷宫。《雨中曲》里还讽刺过空有皮囊的影星歌手假唱对嘴现象,呵呵。
歌舞片之王吉恩·凯利有很多拍摄严苛的故事,拍摄这场在雨中翩翩起舞的镜头,他高烧将近40度。
据说拍摄期间,吉恩·凯利因为跳舞戏份骂到女主戴比·雷诺兹藏到钢琴底下哭。
《芝加哥》里面两个女主都表现很出色,一度在好莱坞掀起音乐剧改编风潮。
凯瑟琳·泽塔·琼斯是从小就热爱舞蹈唱歌,参加过很多舞台剧、音乐剧的演出。但是后来因为选择越来越少,凯瑟琳·泽塔琼斯不得已将发展重心转到电影上。《芝加哥》可以说是让她拣回老本行的一个电影。
所以不要因为她超美就忽略了她超强的综合实力啊。
从表情就看得出她完全是享受其中。(她拍摄时还有孕在身哦。)
另一位女主角蕾妮·齐薇格表现也很出彩,但其实她是没有舞蹈基础,训练了很久才有此成果。——想想国内,为了演戏准备出技能点的人微乎其微。
歌舞片里《妈妈咪呀》,影后梅里尔·斯特里普也可以自己唱。
一众老演员相隔十年后拍第二部高抬腿依然利索,说来就来。
年轻演员阿曼达·塞弗里德,曾经在百老汇培训了5年声乐,又练习了2年的古典音乐,清亮的嗓音一出就征服了很多人。
一般音乐电影虽然是演员自己唱,也会先录好音乐现场再拍摄。
到了2012年的《悲惨世界》,剧组将难度升级了,包括休·杰克曼克、曼埃迪·雷德梅尼、阿曼达·塞弗里德、安妮·海瑟薇等演员都是
在现场有钢琴伴奏情况下,真人献唱,现场收音。
这样更能真实表达情感,让演唱和演技融合在一起。
这部电影的训练环节特别严格认真,请来了曾指导《悲惨世界》伦敦西区演出的史蒂芬·布鲁克担任音乐总监,史蒂芬·布鲁克花了好几个月训练演员的声音,还陪着演员们一起排练了近三个月。
休·杰克曼的另一部歌舞电影《马戏之王》是惊到了很多人。这部电影的花絮里面,有各种各样演员们跟着特技舞者、歌者们排练的画面,足见多么费工夫了。
看起来创作氛围特别好。
休·杰克曼是托举、踢踏舞还有各种群舞样样行;
他带动起整个剧组人员一起努力,创造了一个相互鼓励的工作环境。
其他演员也很有演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一定要做好。休叔夸Zendaya Coleman练习后站在顶级舞者中间都不突兀,眼神会被她吸引。
在正式开拍前有一个创投会,是将公司高层、主创、制作人共聚一堂,演唱出电影里面的各种歌曲。
休·杰克曼作为主角本来是要领着大家唱完全程的,但当时他鼻子刚做了皮肤癌手术,因为手术伤口原因不能献唱,全程只能用肢体语言表现。
但是到了一首关乎于角色变化转折点的歌曲时,休杰克曼还是忍不住了开始跟唱。
拦都拦不住,直接带着全场唱嗨了,是真的很热爱了。
在《爱乐之城》里面,歌舞大部分都是主角亲自完成。开拍前的三个月时间里,艾玛·斯通和“高司令”瑞恩·高斯林一起上舞蹈课,学习踢踏舞、爵士舞等各种舞蹈,还看了不少经典歌舞片。
另外,艾玛·斯通试镜所演唱《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那一段,是现场收音现场演唱。
高司令里的钢琴弹奏是由他自己本人上阵。为此,钢琴零基础的高司令接受4个月,每周六天,每天两小时的训练。
不光是电影这么认真,歌舞主题的美剧《欢乐合唱团》里,也都是演员自己唱。
国外的小鲜肉,长得帅又可爱,实力也超级强的。
“蛋蛋”塔伦·埃哲顿,89年出生,5年前才因为《王牌特工》被大家所认识。
一开始网络上说的最多的是他的迷弟眼神,很多人就觉得是个小可爱而已。
但是这位小鲜肉很拼的,每一部戏都有特别大的进步和改变。跟粉丝吹的那种“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真的不一样。
他在《飞鹰艾迪》里面扮演跳台滑雪运动员,差点认不出是当初那鲜嫩小迷弟。
出演《罗宾汉》,用三个月练就了不错的射箭技巧。
他还在《欢乐好声音》里配音猩猩,展示了自己的唱功。
之后又被埃尔顿·约翰钦点出演了他的传记片《火箭人》。
看起来化妆也加深了他的发际线后退,不愧是个英国男人。
国外拍戏不是没有歌替、舞替、琴替这回事,只是替身往往出现在特殊情况,一般人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高难度层次时,才会出现,而且演员本人依然要付出很多。
《马戏之王》里面,丽贝卡·弗格森为饰演“瑞典夜莺”Jenny Lind做了歌唱练习,在电影里也献唱了。但其中难度最高的《Never Enough》是由歌唱家Loren Allred完成。
《绿皮书》里面是有爵士钢琴家唐,人设是顶尖钢琴家。剧组请来了同样是天才音乐家的29岁的音乐家Kris Bowers来当琴替。戏中的钢琴演奏都是经过cg换头。
有替身的片段,不代表演员就轻松了,他们还是要反复的和替身磨合,一起达到一个天衣无缝的效果。
《马戏之王》里面,丽贝卡·弗格森和歌唱家Loren Allred反复排练才让这个“对嘴”效果天衣无缝,演员自己能演唱也保证了表演情绪的饱满强烈。
《绿皮书》里面,演员马赫沙拉·阿里仅仅是做到“像”一个天才钢琴家程度,也还是训练了3个月的时间。
在《绿皮书》演Shirley这样一个顶尖的钢琴家,要求不一样:“你不可能在3个月内学会弹肖邦,或者Don Shirley的曲子,就像如果你扮演迈克尔·乔丹,你想练两个月或者多久后真的变成乔丹,走上罚球线,那是不可能的。”
他为此练习了3个月——不是纯粹学习怎么弹钢琴,而是如何弹起来、动起来像一个钢琴家,“你在地铁站看到一个舞者,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舞者,他们站的方式都不一样。”这3个月里,阿里和Bowers合作,主要是练习和揣摩钢琴家和作为顶尖艺术家的骄傲,如何由Shirley的气质、神态、举止流露出来,练习和揣摩他弹琴的样子,以及按照弹奏曲目来编排动作,毕竟阿里在拍“替换”视频时也不能乱弹。
《波西米亚狂想曲》里弗雷迪·默丘里的歌声是有主演拉米·马雷克、加拿大摇滚歌手马克·马尔泰勒以及弗雷迪·默丘里的三个声音混音而成。
主演光摆摆架势,是不行的。
除了真人献唱献舞、学习各种技能之外,还有不少国外演员为了演戏体重忽高忽低的例子。
贝尔的“弹簧身材”很出名,为了角色经常在短时间增肥、减重、增肌等等等等。
后来我才发现,国外做到这样的演员特别多。杰克·吉伦哈尔,14年的《夜行者》暴瘦,电影里像老了10岁。
16年《铁拳》里,
杰克·吉伦哈尔
花了6个月训练,在拳击场度过,增加了6.5公斤肌肉变成了肌肉硬汉。
之后他又跑去拍《绝命海拔》,又有另外一组人员给他制定饮食、训练计划。
休·杰克曼为了《金刚狼》17年如一日保持超级英雄的身材。
多年来不仅要远离甜食,在特训期间还要像相扑运动员一样不停地吃,补充蛋白质,两小时一顿,中间是大量的健身训练。
随着年岁增长,每一次以金刚狼的身份回归,就要用更长的时间健身塑型。
2009年,拍《金刚狼1》时休叔苛刻地准备了5个月。
拍《金刚狼2》前,休·杰克曼刚拍完《悲惨世界》,要从减重27斤又迅速变回超级肌肉男。请来巨石强森来指导,用了更极端的方式塑形健身。
像休叔、史皇这样的,都是年到半百但身材依然保持的很好,上镜都特别精神。
好的,看完国外hard模式,让我们进入国内easy模式对比。
————————————————
国内的观众好像是在非正常逻辑里忍受太久了吧,习惯了看配音、替身、假唱……如果有谁能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那就是德艺双馨!
国外明星能自己唱就自己唱,而国内明星演戏需要借助配音的比例过于高了。
以前有些国产影视剧是用配音的,但跟剧组条件和选择有关,演员本身没有失去原声演出的能力。
周迅演少女太平用了配音,到了《橘子红了》里就可以用原音了。
《康熙王朝》里的康熙,大部分是陈道明本人的声音,有十多集的年轻戏份是内地配音演员张震完成的,配音演员的目标是模仿陈道明的声音让观众听不出是别人。
过去,即便是在“青春偶像剧”这个领域,国产影视剧都是原音的居多,除了个别港台演员参演时需要配音。像《像雾像雨又像风》《将爱情进行到底》《都是天使惹的祸》《老房有喜》,全部都是原声,听起来特别舒服。